基于学术型课堂的思维提升策略探析
——以一轮复习“罗斯福新政”为例

2021-06-27 14:58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孔学兰
青年心理 2021年33期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历史

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 孔学兰

一、整合教材,锤炼思维的逻辑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历史教师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构建一个历史史事的完整叙述,建立多个历史史事之间的关系,从而再现历史过程的全貌。教科书是学生手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料,是他们获取知识,提升思维的主要载体。对于中学一线老师来说,如何依托教材,整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明了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学术型课堂思维提升的基础。

在复习“罗斯福新政”时,首先要构建课与第六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本课与17 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9 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同诠释了第六专题“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一单元就是探讨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深远影响。其次要构建课与必修二教材的知识体系。本课的学习可以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形成一条思维的链条: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商主义政策—生产力的进步—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生产的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通过这条思维链条,让学生明了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而生产关系的调整又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唯物史观。同时,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可以与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形成比较,凸显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学习本课后,指导学生构建“美国史”的发展脉络:从美国国父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19世界末美国紧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命脉,实现经济飞跃—后基于国家利益对世界秩序的重塑。这样对教材纵向贯通,让学生感受美国的成长与崛起,进一步领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所在。

通过这样的教材内容整合,建立了纵横时空的坐标体系,把复杂的历史梳理成有完整内在联系的历史整体,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既回顾历史的进步,又兼顾时代的发展,从而锤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二、关注学术,探究思维的广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往高高在上的史学动态、史学概念、最新学术观点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被中学一线教师运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以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为例,我国学者在八十年代以前受到苏联史学家的影响,基本采取批判的态度,如黄绍湘先生认为新政的阶级本质是为美国资本家服务的,是对劳动人民的压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倡从多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体现了时代环境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培养了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形成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在一轮复习课上我向学生展示了如下两道题目。

题1:下边是1920 ~1940 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

设问:通过上表,反映了罗斯福新政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选择题2:1933 年以后的10 年内,美国由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多达3556 项,联邦行政官僚机构扩大了5倍,罗斯福通过向国会提出特别咨文、写信等方式,把“总统破例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的做法变成了一种经常性的活动,这反映出( )。

A.新政破坏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B.新政中存在总统滥用权力的现象

C.新政并没有任何实质性效果

D.新政使“三权分立”格局面临失衡

通过这两道题,让学生理解新政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新政中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如第1 题),为美国此后连年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不断上升播下了种子,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方国家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的“滞胀”埋下了隐患。再比如新政大大扩张了联邦政府的权力,许多立法后来被联邦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宪(如第2 题),打破了美国三权分立下权力制衡的框架。所以,尽管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取得了成功,但在政治上罗斯福多被攻击为“独裁者”“专制者”,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家干预政策的局限性。

以两道选择题为切入点,结合学术热点,指导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多角度分析、全方位认识,这样不仅有助于拓宽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也能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三、情境设置,挖掘思维的深刻性

新高考几乎是“无情境,不命题”。在高考评价体系中,情境被视为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的综合考察载体。因此,复习备考中必须有意识地选择和创设一些典型性、生动性的历史情境,据此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因此在复习罗斯福新政内容的时候,我选择了罗斯福的三次炉边谈话为切入点设置问题。

材料1 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节选(1933 年3 月12 日):“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材料2 罗斯福第二次炉边谈话(1933 年5 月7 日):“我们的下一步直接救济计划将是:同意拨款5 亿美元帮助各州和市政府切实履行其职责。”“我们正计划要求国会通过法律允许联邦政府实施公共工程——在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石二鸟的策略。”

材料3 罗斯福第三次炉边谈话(1933 年7 月24 日):“如果每个竞争集团的所有雇主都同意付给其工人相同的工资;同意采取同样的劳动时间,那么较高的工资和较短的工时就不会伤害任何雇主,因为这可以让更多的人购买其产品。”

问题:

1.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展的?中心措施是什么?除了整顿银行外,在金融领域还有哪些措施?第一次炉边谈话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2.罗斯福第二次炉边谈话为什么主张政府要进行社会救济?社会救济的特点是什么?罗斯福所说的“一石二鸟”的策略指什么?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3.罗斯福第三次炉边谈话是针对工业领域存在的哪些问题?面对工业生产的失控,罗斯福在该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作用如何?

这样史料的设问在历史情境中自然生成,学生通过史料的阅读,走进历史场景,教师设置梯度性的问题,延展思考的深度,在历史解释和探微钩沉的史料分析中,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从而进一步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家国情怀,提升思维的品质

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增进知识,浸润心灵,促进学生的成长,实现教学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本课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设问:中国改革开放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用一百年完成的任务,创造了“中国速度”,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金融市场不规范、社会贫富悬殊等,请你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为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

学生们通过小组探究形式,畅所欲言,A 同学回答,通过罗斯福新政应对金融危机,我认为我国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预防金融风险。B 同学回答罗斯福新政提高并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我认为我国政府关注三农问题,比如,村村通、农村医疗保险、脱贫攻坚,这些解决了老百姓最关心的生活保障问题,同时我国政府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C 同学回答,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解决的新模式,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D 同学回答,社会福利是罗斯福新政的重中之重,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将当今中国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追溯历史的根源,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交互与传承,回应时代关注的主题,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罗斯福新政和它的现实意义。

紧扣现实热点,整合教材内容,创设历史情境,有效设问,层层递进。在此基础上,让学术触摸历史,感知历史的温度,思考历史的深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是构建学术型历史课堂的真谛所在。

猜你喜欢
罗斯福新政历史
陕西近期新政观察
丝路新政
罗斯福的壮举
新历史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