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1-06-25 05:44殷姿
下一代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工匠精神

殷姿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作用越发突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他强调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工匠精神就是其灵魂体现,对于培养学生养成工匠精神,高校有着义不容辞的教学责任,工匠精神同高职学校思政教学关系联系密切。但当前高职思政教学情况存在着很多问题,为此,本文将结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展开探讨,结合学生所需的工匠精神,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以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准。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指课程;思政教学

从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素养来看,工匠精神与思政教学内容结合存在一定的必要性,思政教学是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外来文化对学生的思想侵蚀逐渐加大,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内容要不断的适应时代发展,将工匠精神与课程进行融合,探索出更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具体课程。为此,本文将针对当前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高职的思想教育课程可以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需要。

一、对“工匠精神”核心思想解读

在传统意义上,工匠的定义是指拥有工艺技巧的人,但在当今的时代,工匠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泛指所有从事专业工作的工作者。工匠精神是指从业者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过程,并在整个过程中勇于创新,不断学习的优秀品质,同时工匠精神还包括耐心,毅力,坚持等多项优良的品质,所以工匠精神的内核并不是简单的概念。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但无论如何变化,工匠精神都是职业工作者所必备的优秀职业素养,对于个人和未来企业而言,工匠精神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优秀精神品质。

其次,工匠精神要求从业者要做到敬业奉献,认真钻研。他需要从业者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不断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自我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整个行业的发展,为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追求未来发展做好相关准备[1]。

二、“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主要表现

首先,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的精神遗产,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和时代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它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品质,在目标和内容上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思想指引,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存在着一定的区别,高职院校更注重对人才技能的培养,他侧重提升学生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因此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以德为先的理念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保证二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指引。且从思政教学内容来看,高职院校更强调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而工匠精神中蕴含的职业性和奉献性,都可以和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内容进行融合,高职院校强调对学生技能性培养,而工匠精神也强调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二者更好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必备的职业素养,也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爱岗敬业认真付出的职业精神,更好的为学生后续成长,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三、工匠精神和高职课程思政融合的具体路径

(一)坚持工匠精神为指引,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造就了更多人才,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也越来越高,人才除了要具备专业技能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创新意识更要具备必须的职业素养[2]。对于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来说,要深入的理解工匠精神,通过结合思政教育的内容来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体系,结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培养更多优质的先进人才。在整个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明确知识经济的内涵,以工匠精神作为教学的指引,建立专业的教学模式,制定更为科学的思想政治培训,方式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更加客观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认知,并培养学生养成必备的职业素养以及相应的创新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更为完全的人格素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以有序开展,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结合时生活热点通过导入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来完善对工匠精神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时代的工匠精神内涵。

例如,教师在进行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授课时,要结合工匠精神,以物流专业为例,现在人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作为该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要针对专业技能不断进行革新。同时在进行授课时,教师还要结合不同时代的对工匠精神的要求来要求专业学生,还要通过现实热点与课程内容进行结合,让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可以将工匠精神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有机融合。

(二)融合工匠精神内核,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手段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发多样化,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在思政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核,通过多层次的创新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创新思政课堂的教学手段,坚持以正确的思想指引为目标,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知识学习。通过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深度解读,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包括模块教学法,信心教学法等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更为和谐的教学氛围,不断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更为高效的探究和思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构建起更为高校的课堂内容。从客观角度上构建更为高效的思政课堂,了解不同学生的精神动态,对学生进行更为针对性的政治思想教学。

(三)融合工匠精神理念,开创全新教学实践内容

在对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教学工作培养时,要注重融合工匠精神的理念,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生活,坚持以思政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帮助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对实际工作的需求,加深学生自己对职业技能和知识的理解,帮学生完成对应的实践任务[3]。教师还要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度解读,通过实践活动完善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进行实践能力提升。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演练,参加实习等相关活动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融合,将工匠精神真正的深入到学生的职业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四、结语

高職院校要善于通过全方位的角度来融合工匠精神深化教学改革,在思政课程中要进行教学革新,不断提高政治教学实效性,也要优化对工匠精神培养路径,让学生可以在专业发展中更好地具备思想政治素养,提升自己的工匠精神,为实现社会和谐向上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吴乾莉.工匠精神下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4):265.

[2]戴航.“工匠精神”背景下现代高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路径探析[J].经济师,2020(11):208-209.

[3]赛丽格.工匠精神下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20(26):7-8.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工匠精神
以提高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加强高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大学思政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应用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