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娟
摘 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本文聚焦高职经管学院《商务沟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深挖专业与思政的契合点,在“校地企”协同育人的模式下,设计开发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课程思政教学环节。
关键词:商务沟通;课程思政;校地企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即是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商务沟通》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对于学生掌握职场沟通,学会做人做事,奠定就业创业基础有着重要实践意义。商务沟通中需要获取信息,更需要恰如其分的回应来表达理解与共情。《商务沟通》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兼顾“信息”“态度”和“情绪”三个方面,保持平衡的输入和输出,并且以不着痕迹的方式去引导对话或者关系向正确的方向进行,该特点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推行理念高度契合,即是以“如春在花,如盐化水”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特色的“校地企”合作育人模式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有着先天优势,整合三方资源联合进行课程开发,将促进专业与思政教学的融合贯穿至育人的全过程。
一、设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设立,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高职类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重点内容为指导,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再结合《商务沟通》的专业知识技能特点,大致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与专业课程结合最为紧密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平等、公正、法治”等;
三是深刻理解中华优秀文化中与沟通相关的讲礼仪、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
四是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五是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经济管理类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
二、融入课程思政先进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给专业课中的思政融合带来了先进的理念。
(一)“因事而化”
凭借“事件”化人----在课堂案例的选取中用好契合专业的中外大事件,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依照“事理”化人----在沟通方法的理论学习中,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增强法治意识,提升道德修养。
(二) “因时而进”
紧跟“时代”推进----创新教学方法和载体,注重体验式、探索式、情境式学习,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抓住“時机”推进----抓住学生即将走向职场的时机,引入企业、地方和社会力量,实现知行合一,践行“三全育人”。
(三) “因势而新”
依据“世界发展新形势”更新----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
遵循“国家发展新趋势”更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社会热点,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培养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感。
三、“校地企”合作实践应用
以演讲这个项目的教学为例,首先在课堂引入了人民日报组织的年中演讲活动“我们的小康”吴晓波、薛兆丰和罗振宇的演讲片段,以及央视主持人大赛选手演讲视频等作为案例,让同学们在学习演讲的专业技巧之外,关注世界、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形式和热点话题。接下来带领学生前往成都博物馆,由场馆专业的讲解员进行讲解示范。同学们一边学习观摩、积累专业经验,一边聆听感受、寻找演讲灵感,并在场馆中收集演讲的相关资料。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堂演讲的实训。同学们通过任务活动,既学习锤炼了专业技能,又感受到了人类文化瑰宝的无限魅力、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家国故乡的优良传统。
在客户沟通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们走入校企合作企业,由企业人员完成授课。例如在银行信用卡中心学习与客户电话沟通的技巧,深刻理解沟通中的“平等与友善”;在某市场调查公司学习网络沟通的技巧,了解信息搜集中的“不诚信”带来的恶果;在某文化产业园学习客户接待方法,体验企业文化中的爱岗敬业。企业人员除了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外,就职场标准、道德规范现身说法,指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同学们在企业真场景中开展实训,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在实训活动中自觉实践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
在调研沟通的教学环节中,带领学生走进党建合作的基层社区。由社区工作人员为同学讲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和相关工作内容。同时给同学们提供了人口普查工作志愿者的机会,让大家在真实的项目工作中学习人际沟通,更为国家人口普查工作尽一份力量。
此外在跨文化沟通的教学环节,选取企业和基层社区在今年疫情抗击中的真实案例,与国外的抗议做法进行对比教学;在求职沟通环节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到课堂开展模拟面试,就求职礼仪和面试技巧进行现场指导的同时,进行积极向上的职场价值观引领。
通过与时俱进的案例选取,引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真实案例和项目,开展校园、社区、企业和公益场馆的多元化教学场景创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更具责任感。并且这样的价值感受不是通过老师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得到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体验、耳濡目染自然体会到的。同时企业人员和社会组织人员现身说法,更有影响力说服力,更加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张崔英;再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J];教育探索;2018年04期.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 项目编号CSZ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