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小川 唐仁宇 杨韵霓
摘 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越来越受到影响,高校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全媒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充分发挥全媒体的强大优势,避免其带来的种种弊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时代课题。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化、实践化、工作实用化,以及在通识课程、校园媒体、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创新,能够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一、全媒体时代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近几年来,在这个全媒体时代,随着泛泛的慕课以及互联网上的精品信息分享等新技术普及,不仅使我们可以轻松地实现多层次、广泛范围的信息收集和共享,还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展自己的教学空间,大大加快了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而且在这种双向的共享中,师生之间既是资源的获得者,又是资源的提供者,这一全新的拓展空间已经具备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们高校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双向沟通渠道狭窄的不足,同时还可以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的思维动态方式进行引领,有针对性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指导和协助,提高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度[1]。
而这个全媒体时代因为加入了传统新媒体的特点,可以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自由、更平等,这不但避免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说教带来的枯燥乏味,也有可能促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能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树立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另外,由于互联网和全媒体信息传播的深度广泛性,使得大学生在进行思想和政治文化教育的同时,既突破了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的时空限制,又更好地贴近了大学生的身心和需求,这也正是互联网和全媒体信息时代为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想和政治文化教育提供的契机。
但是机遇与挑战共存,全媒体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虚拟化,尽管它已经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及时、较方便,但由于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大多以面对面的教授形式为主,在广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思想政治课更好地涵盖到广大学生身上,能够从很大程度上确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系统性、规范化。规范性。但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到来对这一发展过程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学生在掌握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上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学生在自己选择知识的同时更多地要求依赖于自己的兴趣和喜好,教师的社交主导地位和作用也在这一发展模式下得以明显降低,网络的信息量巨大,传播的门槛相对较低,信息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这就促使了学生在思维上容易形成错误的评判价值观,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掌握基本的媒体知识
理解媒介也是保证全媒体时代人类得以生存的手段之一。使学生全面了解各种媒体(例如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游戏、录像),了解各种媒体的特点(新闻报道、音乐、记录、综合),了解各种媒体的形式(广告、新闻、娱乐、教育)。让学生在理解信息生产过程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了媒介真实与社会程度真实的区别。对媒介类型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媒介本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2]。
(三)对媒介的正确与错误认识
对大学生进行媒体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媒体,使其认识到媒体对自身的重要性,从而准确定位自身的需要,学会通过媒体创造性地建设性地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透过传媒素养教育,让大学生熟悉传媒资讯产品的制作流程,熟练掌握各种传媒运作技巧,加强与传媒的互动及反馈能力。因此,必须让大学生了解国家有关的新闻出版、网络管理、知识产权等各方面的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从而避免滥用不良信息、侵犯知识产权、购买盗版产品等行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掌握使用媒介的技巧
媒体素养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理性思考信息的公民,保障大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其能够将获得的宝贵信息运用于生活,运用于自身的能力,并且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让大学生完全具备了利用现代信息设备处理信息的能力,最终为他们的就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充分享受到了传媒发展的好处。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创新
(一)通识课程改革途径
当代大学生被全媒体包围着,全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文化生活和心理状态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媒体素养教育已被列为高校的一门通识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既要重视媒体技术、媒体素质,也要重视人文素质,以培养他们正确认识媒体、创造性地运用媒体的能力,同时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二)网络媒体方式的创新
据作者调查,目前大学生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是手机和电脑,使用这些工具后会导致自我堕落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通过这些大学生自己喜欢的工具来加强他们的网络素养,可以说是一个亮点。对学校来说,完全能够在原有的计算机基础上充实网络素养知识,使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可谓一举两得[3]。通过网络锻炼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利用聊天群、SNS社区网站、在线即时通讯工具等,加强大学生之间的联系,才是倡导健康生活和合理使用网络媒体的最佳途径。加强同学间的交流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与社会进行交流与联系。作者希望在对高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实践中,能够选择一部分本应具备网络素养的学生,并发挥其引导和辐射作用,以他们为榜样,积极引导身边人,同时也能成为一名网络素养的倡导者,让他们参与到媒体素养的传播与推广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既促进我国媒介素养的发展,又能增强自己利用网络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从而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
四、结论
总而言之,全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方法人性化、具体化、多样化、时尚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途径的创新,包括课程设置、校园媒体、社会媒体、网络媒体等方面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机制的创新,包括网上评价和网上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以过程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机制、以自我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机制、以相互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机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创新,实现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联动机制、高校内部合力机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郭蜀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
[2]胡海可.近二十年我国政治社会化研究述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06).
[3]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