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军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思政课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转变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要求,提出教学模式构建策略,为教学改革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任务,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模式
在高职教育体系发展中,双主体是凸显职业教育特征,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对于双主体的理解,需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双主体是指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也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弊端,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双主体是指学校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平台两个基本主体,这是高职院校教学特征和教学要求的重要体现。“双主体”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对于高职院校教学来说,必须以这两种主体为基本出发点,才能够真正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高水平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学生。
1.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我国各层级院校教学活动的基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培养的重要平台,是提升学生思想素质水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课程。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来源结构较为复杂,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较为复杂,学生的道德水平与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由于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层面影响不断加大,使学生成长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化[1](74-76)。因此,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组织中,加强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1.1推动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培养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人格发展要经历以人的依赖关系的“依赖人格”,以物的依赖关系的“独立人格”,个性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三个阶段[2](50-51)。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陶冶人性,铸就健康饱满的人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让知识成为学生服务社会的手段,育人是教会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如何做人,是学生踏入社会的立身之本。因此,不仅要教会学生生存的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祖国。
1.2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人才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主体。大学生思想活跃,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相对中学明显增强。通过思政课正确、积极、健康地引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用马列主义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吸收人类文明的优良成果,结合世界史、中国史和当今时事批判、抵御外来文化的侵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3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占领大学生思想主阵地的基本要求。通过思政课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
1.4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在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其他课程教学开展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从这些方面分析,明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探寻问题解决的途径,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2.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状况
2.1教师对思政课教学主导性发挥失衡
高校思政课的最终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理论的同时重点进行价值观的引领。然而,一些思政教师没有意识到自身这一特殊职责所在,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理论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导致教学时这种引导功能有所弱化。同时,部分教师为了减轻工作压力,没有根据授课对象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更新,只是简单地选取所擅长的内容或者理论进行讲授,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这种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将导致思政课教学的主导性发挥失衡,同时对教师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2.2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与灌输,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同时,学生没有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上课时部分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依照教材体系由浅入深地完成理论教学组织,有利于学生系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较为有限,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之间的结合不够深入。学生在处理思想层面的问题时,无法充分将理论指导与实际问题对应,无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失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展的意义。
2.3课堂教学互动性差
思政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政治性、严肃性、严谨性的特征,老师多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多以课本为主,适当引入当前社会发展形式,与学生互动性较少,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强。并且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受到教师理解能力、实际案例应用的对应水平、教师语言组织、与学生交互习惯、教师时长等方面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甚至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形下,不仅无法达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更无法真正体现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4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不足
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以职业教育为主,教学内容必然以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而言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无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有机结合,就无法充分发挥出理论教学应有的指导意义。在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组织中,通常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即便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都是针对职业课程实施的[3](63-64)。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无法充分将社会需求、企业文化、就业形势和个人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无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难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难以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2.5教学环境较为封闭
高职院校通常的教育模式是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第三年在企业或者其他平台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提升实践水平。但是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一般不再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就是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这一最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反而出现了缺失[4](41-42)。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所接触的负面因素更加复杂,对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现象的认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局限在校园教学层面,将会使校外教学主体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使学生思想素质培养无法有效提升。
3.基于双主体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
3.1加强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双主体教学是把受教育者当作同教育者一样的、有思想、有能力的平等主体看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展教学工作[5](62)。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生活中的困惑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时,难免因身心不成熟受到负面信息影响而产生消极或偏激情绪。教师无论是在生活阅历、学习能力、知识积累、分析问题等方面均具备明显优势。教师应准确把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对照课程标准,对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科学设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2加强师生主体互动
在双主体教学体系下,学生与教师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改变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不再是思想教育内容体系的灌输者,思政课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学生不再以被动接受的模式开展学习。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将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有机导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体系中。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是由教师提前做好课前预习的指引,由学生提前自主学习,分析和总结在预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自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3提升学习兴趣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是简单地理解相關概念,课程学习兴趣有待提升。以教材为基础,以事实为根据,选择典型性、感染力强、富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平台加以展现,创设课堂学习环境、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能够合理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动手操作、辩论、表演等形式加深思考,引导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3.4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对于职业院校教学活动而言,职业教育是各项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以此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思想和技能方面都能够满足企业运行要求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6](47-48)。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中,积极选取职业教育相关的案例,以工匠精神、风险精神、创新精神等作为教学内容组织的主要方面。在职业课程教育中,同样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将二者有机融合,深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
3.5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行动有机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工作中,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职业教育体系运行中,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理论课程学习和顶岗实习的各个流程,充分发挥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两个平台的双主体作用[7](21-22)。从这方面而言,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同样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小课堂同社会教育的大课堂有机融合,为教学的有效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学生日常工作中,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层面做起,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落实在自身行动中,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实效。
4.结语
在时代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对于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主体”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双向交流、重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教师与学生双重主体作用的发挥,坚持校内、校外双重主体作用的发挥,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实效,对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兆君,刘晓敏,满广馨.高职院校双主体开放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20,23(04).
[2]杨析宗.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J].魅力中国,2017(13).
[3]李娟.“课程思政”视阈下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J].党史博采(下),2019(12).
[4]车美娟.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12).
[5]蒋红,陈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导向型”双主体教学模式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6]纪茂全,王萍,唐特,陈筱.新时代高职“双过程、双主体、融合式”思政工作模式构建及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
[7]姜晓甜.思政课教学中主导性与主体性结合现状分析[J].现代交际,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