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玲 罗媛
摘 要: 本文选取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的初中英语教材NEW HORIZON与中国译林出版社的初中英语教材English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发现:两版教材插图数量均呈递减发展,具象性、描绘型、独立型插图所占比例较高,组织性插图所占比例较低;两版教材插图数量递减速率存在差异;东书版教材在发散性与实物型插图的设置上更具特色;译林版教材的序列插图更完整,更具动态效果。
关键词: 中日 初中英语教材 插图 对比研究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将英语课程总目标具体化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等五项。其中,语言技能从低到高分为五个级别,均强调插图的学习,如第三级的“说”技能要求“学生能根据图片简单描绘事物”,第四级的“读”技能强调对图表信息的理解与解释,第五级的“写”技能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示说明段落。由此可见,插图在我国教育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随着课程标准对教材插图的强调,有关英语教材插图的研究日益增多,如朱长青(2011)针对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的性别角色展开研究,杨香玲(2017)以冀教版英语教材为例研究如何提高插图利用率,王欣(2020)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探究插图在教学中的意义。但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套教材,关于不同版本英语教材插图的比较研究较少。基于这种思考,本文选取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的初中英语教材NEW HORIZON与国内译林出版社的初中英语教材English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统计与文本分析,探究其特点与局限,为国内英语教材插图的编绘与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的样本教材为中日两国较知名的初中英语教材。中国样本教材为译林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译林版)的初中英语教材English,包含七年级两册、八年级两册及九年级两册。日本样本教材为东京书籍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东书版)的初中英语教材NEW HORIZON,包含七年级全一册、八年级全一册、九年级全一册。两版教材均为最新版本。
(二)对样本教材插图范围的限定
本文对样本教材的插图范围做了一定限制,排除封面及目录部分、Presentation部分(东书版)、Project部分(译林版)的插图。页眉页脚处的小图标也未列入数据统计范围。
(三)对样本教材插图的分类
1.功能分类
迈耶(2006)在《多媒体学习》一书中提出插图的四种功能:装饰(decorative)、组织(organizational)、解释(explanative)、具象(representational)。其中,装饰指吸引学习者注意、提高其学习兴趣,具象指具体描绘文本内容,组织指明确文本各部分结构关系,解释指说明原理。
本文参考迈耶的插图分类,对两版教材插图进行功能上的分类统计。由于样本教材中解释性插图较少,几乎可忽略不计,因此仅采用装饰、组织、具象这三种功能标记中日两版初中英语教材插图。
2.组织形式分类
宋振韶(2006)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插图在组织形式上可分为独立图、发散图、序列图、多层图。独立图是画面相对完整的单幅图,能够独立表达某一完整含义。发散图是围绕某一中心展开的多幅图。序列图指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组图。多层图指包含两层或两层以上含义的插图。
本文参考宋振韶的分类方式,对两版教材插图进行组织形式上的分类统计。由于两版样本教材中多层型插图较少,几乎可忽略不计,因此选择独立、发散、序列这三种组织形式标记中日两版教材插图。
3.表现形式分类
康树林等人(2005)根据插图的抽象水平,将教材插图分为描绘图、实物图、漫画图三类。其中,描绘型插图概括现实景象、省略生活细节,漫画型插图对现实高度异化,实物型插图是对现实的真实写照,如照片、艺术画作等。本文参考康树林等人的插图分类,将样本教材插图根据描绘型、漫画型、实物型进行表现形式的分类统计。
三、中日初中英语教材插图对比
(一)密度对比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共六册,除最后一册教材(9B)只有4个教学单元之外,其余五册均有8个单元。东书版初中英语教材共三册,初一年级11个单元,初二年级7个单元,初三年级6个单元。两版教材插图数量统计结果如下。
分析数据可知:
1.东书版教材由于单元总数、页码总数均少于译林版,插图总体数量少于后者,插图密度更高。
2.随着年级的递增,两版教材插图数量均呈递减变化。学生年龄增长,思维特性发生变化,逻辑性思维逐渐增强。两版教材插图的变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发展趋势,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3.递减速率存在差异。译林版插图的递减速率高于东书版,由初一至初三年级,译林版教材插图的数量成倍递减。东书版教材的插图数量变化不甚明显,呈一条较平缓的直线。
(二)功能对比
数据分析可得知:
1.具象性插图在两版教材中占比均为最高。如NEW HORIZON中具象性插图数量最多的单元是第二册第六单元Rakugo in English《落语》,共有30张。English中具象性插图数量最多的单元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This is me《这就是我》,共计41张。
2.组织性插图所占比例较低。两版教材插圖的功能集中于具象与装饰,组织性插图未能完全发挥效用。如NEW HORIZON第一册第八单元主题为英文书籍,对初一阶段的日本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知识与文化,可以通过组织性插图呈现相应内容。然而该单元的组织性插图较少,插图功能仍集中于具象。
(三)表现形式对比
分析数据可知:
1.东书版的实物型插图多于译林版。东书版教材中实物型插图数量最多的单元是第三册第一单元Pop Culture Then and Now《古今潮流文化》,共有22张实物型插图,分别为《向日葵》《睡莲》等著名油画及日本浮世绘《神奈川冲浪》、知名漫画形象叮当猫等,每一张插图均配有日语文字说明,便于欣赏。
译林版中实物型插图数量最多的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Travelling《旅行》,仅有八张,分别为美国自由女神像、丹麦小美人鱼、意大利比萨斜塔等世界知名景观。
2.译林版教材的漫画型插图角色设置较统一连贯。译林版各单元均有十一张左右的漫画型插图,主角为一只名为Hobo的金毛犬与一只名为Eddie的电子犬,通过它们妙趣横生的对话引出单元内容。东书版教材的漫画型插图角色为一只浅黄色小型犬。与Eddie、Hobo的形象贯穿六本教材不同,浅黄色小型犬仅存在于初一年级的教材中,初二、初三年级的教材几乎没有漫画型插图。
3.尽管中日两版教材中描绘型插图占均最高,但插图人物相差较大。本文选取的东书版教材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Ellen Baker这一教师形象,由她串联起大部分描绘型插图。Ellen Baker容貌靓丽,个性活泼,深受学生喜爱。译林版教材中描绘型插图的主要角色是身穿校服的中学生,且在不同对话场景下,角色的装扮、神情,甚至动作都是相同的,较单调。在描绘型插图的角色设置上,东书版教材更具特色。
(四)组织形式对比
分析数据可知:
1.独立插图在两版教材中占比最高。独立图仅用一幅图便可表达完整的意思,灵活性强,表达效率高,因此在教材中普遍应用。
2.东书版教材的序列插图所占比例较低。译林版中序列插图多来源于单元伊始Eddie与Hobo的对话,平均每个单元有四张这样的序列插图。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为“School life(学校生活)”,对话开始Hobo问Eddie“Why dont dogs go to school?(狗狗为什么不上学呢?)”该处插图内容是Eddie与Hobo坐在窗前看校车经过。对话末尾,Eddie开玩笑说上学就像看电视,文本旁附有Eddie手拿遥控器看电视的插图。通过序列插图,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知事物发生的顺序与过程。东书版教材中序列图多来源于单元末尾的人物对话,未标注人物姓名,说话者为两张西方面孔,人物形象未随对话内容改变。在序列插图的动态效果上,译林版教材的设置更具特色。
3.发散图数量相近,分布情况存在差异。译林版教材中发散型插图主要分布于“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其余部分如Reading、Grammar、Integrated skills、Task等较少出现发散插图。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为Past and present《过去与现在》,“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展现了不同交通工具的插图,大巴、火车、高铁、飞机等,以交通工具的演变呼应时代变化的主题。但Reading部分仅有一张采访老人的描绘型插图与公园风景的实物型插图,并无相关发散插图。东书版的发散性插图分布较均衡,在各单元的Part1、Part2及Part3均有涉及,提供了更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可能。
四、关于英语教材插图编绘与应用的思考
(一)就教材插图编绘而言
1.将单一插图向情境性序列图转变。如译林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Reading部分讲述了篮球运动员Spud Webb克服身高缺陷成为一代NBA传奇的故事,但仅安排了一张他顺利扣篮的实物插图。如果通过情境性序列图展现Spud Wedd的成长经历,学生就能更直观地了解他的奋斗历程,对于“Growing Up”这个单元主题也能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2.增强插图审美性。东书版教材的插图在表现风格上趋近于日本漫画,活泼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国内英语教材插图可尝试采用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如水墨画、版画等呈现内容,使学生在阅读插图时,潜移默化地欣赏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
3.重视组织性插图与实物型插图。组织性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各部分的结构关系,有利于学习文本的谋篇布局,培养学生的语篇结构意识。实物型插图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在译林版教材中,这两种插图均有所缺乏,插图设计者应重视组织性与实物型插图的编绘与使用。
4.考虑学生知识背景,合理分布插图。在安排插图时应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熟悉程度,而不是笼统地为所有年级或所有单元布置相同数量的插图。
(二)就教材插圖应用而言
1.提高插图应用的灵活性与针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切合单元核心的插图。如译林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Reading部分的题目为Colours and moods《颜色与情绪》,原插图是一位画家在画五彩斑斓的画,未体现“情绪”。教师授课时,可自行补充相关插图,如一个忧郁的人坐在蓝色房间里、一个精力充沛的人穿着红色球衣踢球,不仅符合文本对颜色与情绪关系的描述,还加深学生关于颜色与情绪的认知。
2.扭转观念,重视教材插图的二次开发。教师应当对教材插图有系统认知,了解插图的功能、来源、绘图手法,更好地剖析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图文教学的着力点。
3.学生应积极配合,主动看图读图,促进插图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当学生对教材插图提出个性化解读、思考、质疑时,教师应通过评价、判断、启发等方式给予正面反馈,构建真正意义上属于师生的课堂。
五、结语
插图是近年来国内英语教材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国内译林出版社的六册初中英语教材English与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的三册初中英语教材NEW HORIZON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插图在密度、功能、组织形式、表现形式上的异同。研究发现,两版教材插图数量均呈递减发展,均附有大量具象性与描绘型插图,独立图占比最大;组织性插图在两版教材中较缺乏。同时,东书版教材更注重发散插图与实物型插图的设置,数量更多、分布更均衡,插图风格活泼生动,译林版教材在序列插图的动态效果上更具特色。针对两版教材插图的异同与特点,本文就插图编绘与应用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如将单一插图向情境性序列图转变,精选插图、增强插图审美性,重视组织性插图,提高插图应用的灵活性、针对性等,为国内英语教材插图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国外关于教材插图研究的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9(03):20-23.
[2]李定,李臣之.教材插图二次开发制约因素与实施途径——以新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01):33-36.
[3]王欣.教材插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教材为例[J].现代交际,2020(20):200-202.
[4]杨香玲.初中英语教材插图的利用研究——以冀教版教材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08):86-90.
[5]朱长青.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性别角色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12(01):83-86.
[6]陈运保,曹小利,吴慧婷,郭妙花.中日新版初中物理教材插图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4,36(09):71-76.
[7]理查德.E.迈耶.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8]康树林,陈瑶,叶瑞烽.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分析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5(08):43-43+49.
[9]宋振韶.教材插图的认知心理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06):242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