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涉农专业“双创”人才培养

2021-06-25 15:45刘畅
文教资料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创人才培养

刘畅

摘   要: 本文通过研究新时期涉农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主要意义,分析新时代涉农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对涉农院校“双创”的积极作用,找准实现新时期涉农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举措,对涉农人才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关键词: 涉农专业   双创   人才培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做出战略性部署,乡村振兴对新时代的“三农”工作至关重要。“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要点所在,“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保障,这一梦想的实现,关键在于人才。此外,李克强同志于2014年提出“双创概念”,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此后6年,我国始终以创新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动能。乡村振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于农业这一朝阳企业,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各项利农优待政策,在新时代,若能勇立潮头,撑着创新之浆,把好创业之舵,则能成为农业的熟悉人、农民的熟谙者,成为乡村振兴策略的实践派。但如今,农业现代化程度依然较低,单一的生产方式拖缓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乡村资源的不足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警示着我们要重视新时期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为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铺路搭桥。意味着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

一、新时期涉农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研究的主要意义

(一)创造新时代人才强国的必要支撑。

当前,农业向现代化不断发展,新型涉农专业人才的地位不容忽视。社会变化加快了农村想要加速发展、农民想要尽快致富的步伐,但人才的缺失、驱动力的不足等短板逐一显露。即中国农业现在需要走的是科技兴农、人才助农之路,单靠旧手段、老方式是难见成效的。因此,新农业的发展对技术型、创新型人才有了迫切需求。

(二)解决新时代就业难题的必由之路。

毕业人口的剧增,让毕业即失业成为常态。一些涉农专业的在校生自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想要脱离本专业,因为他们不能接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更憧憬大城市灯火通明的生活。此外,期待的薪资待遇得不到满足、就业范围的局限性让一些涉农专业的毕业学子选择另谋他业。因此,新时期涉农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研究旨在留住人才,解决就业难题,让这些优质涉农学子能够学有所用,助力三农。

(三)打造新时代专业院校的必要前提。

学校可以不唯分数论,但一定要唯人才论。新时期涉农专业院校能为“双创”人才提供有力保障,而懂种植、会养殖、能加工的专业性“双创”人才能为院校打响知名度。如今,农业专业性院校因就业渠道的单一性未能吸引更多优质人才,与综合性大学比之相去甚远,提醒涉农专业性院校若想增强核心竞争力,应该在与时俱进、融入特色方面下一番重功夫。

二、新时代涉农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我国农业性高等人才不足这一问题不容小觑。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首先应从涉农院校入手,了解新时代涉农院校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缺陷。

新時代大学生的择业观矛盾日渐突出,不能正视现状,对未来发展有着过高的期望,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有些迷失本心,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此外,一些冷门专业的学子往往对就业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没有竞争力,可能无法找到好的工作,逐渐萌生了转行的心理,不仅不想助农民,还想脱离农业。

(二)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落差。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落差存在已久,高校的课程安排无法与时俱进,导致大学生的就业成了难题。可能四年以前热门的专业,四年后毕业已经不被市场需要,让人才培养产生滞后性,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时代一些涉农院校只讲求书本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双创”时代,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让他们与很多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三、乡村振兴战略对涉农院校“双创”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以科教兴农,用科学带农。

“科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所在,涉农院校在科教兴农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充分发挥涉农院校的人才优势能够培育出兴农主力军战队,为农业的技术型转化和科技创新增加内生动力。与传统的农业相比,当前的新型农业在“互联网+”时代想要飞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人才强国与战略的准确密不可分。因此,以科教兴农、用科学带农的乡村振兴战略将为涉农院校“双创”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二)开启思想碰撞,发展农业创新。

国家想要推进乡村振兴,带动产业兴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要前提,想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创新,农业的发展创新、技术革新,需要人才思想碰撞的火花。在当前的时政背景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人民富裕,科技创新是为了农民的便利,省时省力地带动高产能,推动新动能。

(三)发挥特色优势,带动良性循环。

特色,是创新之源,也是产业的竞争之本,抓准特色产业的建设,就抓稳了农业强校的命脉,能够创造特色强国之未来。涉农院校相对其他综合性院校而言,农业学科较齐全,植物保护和生物科技等领域较突出,多年来致力于打造服务“三农”、造福地方、创造特色的办学理念,立足国家农业实际,与地方政府紧密联系,彰显办学优势,用更多的科研经费为学校创造更优的办学条件,为社会培育更优秀的人才,带动市场—学校—人才的良性循环。

四、实现新时期涉农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举措

(一)找准定位,科学培养。

根据“双创”教育对校园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找准人才定位,科学培养。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将做好“双创”的校内推广工作,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培育出创新精神强、创新意识足、创新本领优的高素质校园人才。将“双创”教育贯穿于校园教育的始终,提高知识资源向知识成本进军的转化率。

(二)重视实践,教学融合。

在教育教学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涉农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讲求实践能力的考察考核。因此,应该将案例教学融入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农业的生产实践。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分析案例,让学生自主探讨,主动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动力。同时,注重课程的视觉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多使用多媒体教学,用影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配合实物教学等,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资源,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打破以往教学的局限性,实现一体化教学。

(三)与时俱进,合理配课。

新时期涉农专业课程的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多样化、精专型人才是市场无法拒绝的人才。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跟紧时代步伐,还具备前瞻性眼光。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之前提前选派专员进行市场调查,破旧迎新、革旧换新,每年根据未来市场发展的需要,增设新专业,调整课程结构。此外,还应该设置特色专业,而不是人云亦云,毫无特点。

(四)就业教育,心理指导。

做好大学生的心理指导、就业教育工作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至关重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其先了解社会,再选择就业,而不是盲目地进行以自我为中心的就业选择,让大学毕业生在对各种就业政策和发展前景有一定认知后,再选择如何就业,相信在分析利弊后,可以去除错误的就业观念,使其走出舒适区,避免误区。

(五)服务基层,实现价值。

新时代的涉农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研究应该做好战略部署工作,尤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基层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生于斯长于斯,理应为祖国的农业建设出谋划策,从扎根基层做起,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服务理念与实现自我价值观念有机结合,在基层大显身手,通过双手和劳动改善、改造现有的生存环境,获得不断发展的机会,实现价值。

(六)自主创业,广开渠道。

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鼓励农业院校高才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毕业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主要支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强化、创业观念更新都能为其创业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极具挑战的就业模式,能够帮助大学毕业生融校内所学,为社会农业发展凝心聚力,做出贡献。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创造便利条件,加大大学生的创造动力,激发创业热情。

五、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融合乡村振兴的發展战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政格局,加速新时期涉农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研究是利民之举、国之大事。培育这类新型农业行业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专业素质的人才关系到国家整体的“三农”工作实施与部署,但目前这种培养模式还不尽完善,相信未来通过不断摸索、贯彻落实、不断总结,能让新时期涉农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研究工作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韩长赋.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动农村创业创新[J].农村工作通讯,2017(24):5-7.

[2]屠萍萍.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双创”实现路径探析——基于绍兴地区高校的调查数据[J].中国商论,2018(17):178-179.

[3]李亚奇,王涛,李辉,等.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双师型”专职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4):40-43.

[4]李喆.地方高校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的路径探索[J].临沂大学学报,2018,40(4):1-6.

[5]王悦,张海清,陈光辉,张雪莉,易镇邪.大学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7):177-178.

猜你喜欢
双创人才培养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