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香 宋 杉 张铁英
安吉县人民医院 浙江 安吉 313300
小儿迁延性腹泻是临床儿科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常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以及纠正脱水等对症治疗为主,虽可改善临床患儿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疗效,但病情易出现反复,临床疗效不甚理想[1]。中医药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具有明显优势,可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发挥标本兼治、提高临床疗效的效果。本观察运脾止泻汤联合培菲康对脾虚型迁延性腹泻患儿进行治疗,探讨其对患儿临床疗效、肠道微生态和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86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0.5~5.0岁,平均2.03±0.51岁;病程2~7周,平均3.47±1.26周;大便3~5次/d,平均病程3.63±1.28次/d。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0.5~4.5岁,平均1.65±0.47岁;病程2~8周,平均3.56±1.35周;大便次数3~6次/d,平均3.79±1.15次/d。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大便次数等一般资料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4年《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诊疗路径》[2]中迁延性腹泻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和《中医儿科学》[4]中泄泻的诊断标准,辨证为脾虚型。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上述诊断标准者;②中医辨证为脾虚型者;③年龄6个月~5岁,病程2~8周者;④精神及意识正常者;⑤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该研究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4 排除标准:①存在重度营养不良和佝偻病者;②合并严重肝、胆、肾、心脏器质性疾病者;③出现黏液便或脓血便者;④入组前使用本研究药物者;⑤合并严重代谢、免疫系统疾病者;⑥痢疾、霍乱、中毒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者;⑦情绪不稳定、治疗依从性差者。
2.1 对照组:给予防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对症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运脾止泻汤治疗,自拟运脾止泻汤,组方:赤石脂15g,藿香、丁香、芡实、茯苓、伏龙肝、石榴皮各10g,肉豆蔻6g。每日1剂,煎取100ml,年龄<1岁患儿口服50ml/d,>1岁的患儿口服100ml/d,均分3次服用。连续治疗14天。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小培菲康治疗,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散(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105,1g×9包),年龄<1岁患儿0.5g/d,1~5岁患儿1g/d,每日3次,用温水服用。连续用药治疗14天。
3.1 临床疗效评价:①临床疗效。治愈:腹泻腹痛等症状消失,大便成形,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好转:腹痛、腹泻等症状和大便性状明显改善,大便次数不超过3次/d,大便镜检偶见脂肪球或白细胞,病原学检查阴性;无效:腹泻、腹痛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大便不成形,大便次数>3次/d,大便镜检见脂肪球或白细胞,病原学检查阴性[3]。②中医症候积分:对两组患儿的大便溏泻、食少纳差、腹痛腹胀、面色萎黄症状进行量化评分,按照轻重程度分别记为0、2、4分,分值越高,症状越重[5]。③胃肠激素检测: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前列腺素E2(RGE2)水平。④免疫功能:在治疗前、后,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水平,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占比。⑤肠道菌群:治疗前后,取患儿新鲜粪便,采用API生化鉴定系统和厌氧菌三级鉴定法对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菌种进行鉴定,以平板活菌计数法计算得出每克粪便中的上述菌种数目。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统计和处理数据,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GAS、CD4+、CD8+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两组间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均为α=0.05。
3.3 治疗结果:分述如下。
3.3.1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3.3.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大便溏泻、食少纳差、腹痛腹胀和面色萎黄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面色萎黄3.54±0.83 0.93±0.21*#3.47±0.85 1.59±0.34#组别观察组例数43对照组4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大便溏泻3.62±0.74 1.09±0.43*#3.74±0.85 1.86±0.62#腹痛腹胀3.38±0.67 1.56±0.60*#3.47±0.73 1.98±0.65#食少纳差3.29±1.04 1.01±0.37*#3.43±0.82 1.74±0.33#
3.3.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MTL、RGE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GAS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MTL(ng/L)269.15±43.16 382.45±50.21*#263.47±40.94 336.52±48.56#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GAS(ng/ml)42.35±3.38 26.40±2.36*#41.74±3.59 33.45±2.43#RGE2(μg/ml)33.85±2.94 55.24±6.27*#34.22±3.51 48.47±5.39#
3.3.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IgG、IgA和CD4+均高于治疗前(P<0.05),CD8+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gG、IgA和CD4+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43例数43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gG(g/L)6.62±1.12 12.45±2.06*#6.68±1.25 9.31±1.82#IgA(g/L)1.32±0.34 1.84±0.42*#1.35±0.41 1.60±0.33#CD4+(%)29.23±4.74 38.95±5.41*#29.75±4.35 34.86±5.27#CD8+(%)30.10±5.23 26.97±3.60*#29.87±5.17 28.16±4.31#
3.3.5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肠道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数量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肠道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比较(±s,copies/g)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比较(±s,copies/g)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肠球菌7.10±1.53 5.58±1.69*#7.14±1.60 6.63±1.22#例数43 43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乳酸杆菌7.63±1.32 10.28±2.24*#7.57±1.04 8.14±1.32#双歧杆菌7.39±1.04 9.75±1.52*#7.12±1.15 7.84±1.28#大肠杆菌8.65±1.33 6.48±1.27*#8.52±1.59 8.01±1.18#类杆菌7.72±1.46 10.28±1.74*#7.64±1.39 8.08±1.52#
迁延性腹泻患儿由于病情迁延难愈,长期腹泻、食欲低下甚至脱水等可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身体的生长发育,是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6]。小儿迁延性腹泻在中医学中属于“泄泻”“久泄”等范畴,临床上证型以脾虚型较为常见,常伴有肠道菌群失调。《幼幼集成》中“夫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中可见泄泻的发生多因脾胃虚弱而起[7]。小儿先天“脾常不足”,加上外感六邪、饮食失节等可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升降失司,水谷、湿邪滞留,阻碍气机,清浊混杂泻下,是为泄泻[8]。泄泻使脾气更伤,脾胃愈弱,导致日久不愈,故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健补脾胃。运脾止泻汤方中赤石脂主涩,可“养脾气,补虚损”,涩肠止泻;芡实滋补开胃、健脾止泻,与赤石脂合用可发挥更强的涩肠止泻功效[9];藿香具有化湿浊、助脾胃、和中止呕等功效,有效改善腹胀腹痛、脾胃湿阻等症状;丁香可发挥降逆行气的作用;茯苓益气健脾,利水渗湿;伏龙肝归脾经和胃经,可温中燥湿,止呕止泻;石榴皮生津止渴,收敛固涩,止泻止血;肉豆蔻可温中行气,涩肠止泻,是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等症的常用药。诸药共用,可发挥健脾和胃、温中行气、止泻固涩之效。研究指出[10],免疫低下、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小儿腹泻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在运脾止泻汤治疗基础上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散的可发挥肠道微生态调节作用,能够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平衡,改善致病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可见采用运脾止泻汤联合小培菲康治疗迁延性腹泻患儿明显减轻了中医证候,并提高了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患儿IgG、IgA、CD4+和血清MTL、RG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占比、GAS水平和肠道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患儿较好的免疫功能、肠道微生态改善效果。
综上所述,运脾止泻汤联合培菲康治疗脾虚型迁延性腹泻患儿可明显减轻其中医证候,改善肠道菌群紊乱和胃肠激素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