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激发县域可持续发展动能的思考

2021-06-25 06:03文图戴学东许秀芬吕素江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平泉食用菌科技

文图/戴学东 许秀芬 吕素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如何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以科技创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平泉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着力培树同类城市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样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激发县域可持续发展动能。

2021年4月8日,平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院企)联合体签约揭牌仪式在平泉举行。

走出生态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2010年3月,平泉被科技部批准晋升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十多年来,平泉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依托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发展,重点实施了六大领域八大工程、62个示范项目,培育出以食用菌为主,以设施菜、经果林为辅的“一主两辅”产业集群。

平泉市秉承“产业链中没有剩余物”的理念,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发展之路,积极构建“食用菌废弃菌棒再利用”产业内的小循环、“菌炭热电肥联产”业态间融合发展的大循环产业体系,实现了大田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林业剩余物加工成型作生物质燃料、山杏全产业链高效循环、食用菌产业内外融合共生、玉米产业精深加工等循环经济链条,以食用菌、山杏、活性炭为主的跨行业循环产业链成为全国“样板工程”;注重生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互促双赢”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在实践中,平泉以管理和服务“两大”体系建设为抓手,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总结提炼出一系列组织管理创新和三大科技服务创新的“1+3”可持续发展“平泉模式”在河北全省推广。2016、2018两年在科技部实地考察评估验收中均被评为“优秀”,2019年顺利通过实验区评估复审。2018~2020年连续三届蝉联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成为承德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十三五”以来,平泉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70多项,获政策性资金4000多万元,争取上级支持和奖励居全省前列;实施市本级科技项目70多项,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平泉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全市拥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分别是5年前的4倍、10倍。引进“高精尖缺”人才218名,转化先进技术成果30余项。如今,平泉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达6.8亿袋,设施菜面积达14.8万亩,食用菌、设施菜、林果三大产业提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76%,形成了“山顶生态盖帽、山中果树缠腰、平地菌菜唱主调”的特色产业格局。

可持续发展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不高。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发改、科技、财政、林草等23个市直部门,平泉虽然成立了推进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一办五组”,但办公室设在科技部门,协调难度大,各部门对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内涵认识仍不到位、不充分,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全社会“生态题目大,破解不在我”的思想依然存在,对绿色循环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科学消费方式等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理解认同尚不够深刻,全市上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氛围没有全面形成。

(左图)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国家科技特派员、河北平泉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金霞(中)现场技术指导。(右图)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所农业资源中心研究员刘金铜(左一)到平泉市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指导食用菌产业发展。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不够。由于平泉全市财政基础薄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所列预算比例仍不能满足科技发展需要和《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中“设区市、县(市、区)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高于2%”的规定。为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平泉市已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受疫情影响及本级财政压力较大,大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财政科技投入水平逐年下降,财政科技投入占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由2018年的1.38%下降为2020年的0.44%。

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创新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风险经营理念和自主创新意识,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对接还不够密切。多数企业无力也无心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所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也仅限于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投入强度普遍不高。平泉全市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1.42%下降到0.35%。

科技创新人才匮乏。一方面,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缺乏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2020年,平泉市虽然有14家企业引入创新型人才21人,但仅占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的10%,已投入运行的省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仅引进两名研究生,远远不能满足科研机构的实际工作需求。另一方面,“乡土”人才作用发挥不明显。乡镇未设置主抓科技工作的领导和专职科技干部,“团、站、员”队伍建设没有资金支持,加之科技特派员大多为兼职,无相应待遇,特别是企业科特派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时还需自己支付差旅等费用,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成果转化承接能力不强。多数中小企业因自身规模、能力、资金限制,经营重心主要集中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后期推广,企业自身缺乏研发队伍和研发能力,难以将科技成果充分吸收内化,无法使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可靠、适用的产品。部分企业仍处于以扩大生产方式增加企业效益的劳动密集的、粗放的发展阶段,对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认识不够、能力不强。

激发县域可持续发展动能的建议

强化组织保障,形成可持续发展合力。建议充分发挥推进承德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一办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以强化领导推动、强化政策驱动、强化平台促动、强化人才带动的“四强四动”一系列组织管理创新为保障,深化科技惠民、循环经济、融合发展的三大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拓展“1+3”可持续发展“平泉模式”。强化目标考核调度,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形成强大合力,确保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教育,普及可持续发展知识,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扩大公众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关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浓厚氛围。

加大投入力度,调动创新创业积极性。在科研经费上给予配套支持,不断增强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5%以上。把握京津冀一体化和承德建设国家可持续议程创新示范区这一机遇,各部门积极对口向中央、省、市争取科技创新项目的政策性资金,用于科技研发及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应用。鼓励扶持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对共性、关键性和前沿性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投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和效益型转变。

聚焦企业培育,厚植可持续发展沃土。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切实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决策、投资、开发、成果转化和受益的主体。按照存量求优、增量做大的思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在自主创新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促进“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充分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研发优势,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加快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社会科技资源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应用。

承德奥斯力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科技电子产品生产车间

搭建创新平台,建立健全产学研体系。积极推进“1+8+1”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2347”科技创新研发平台高质量运行,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行业领军人才为核心,整合现有资源,创造产学研融合的人才流动新模式。以科技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加大可持续发展科技项目组织谋划力度,做到“项目从需求中来,成果到应用中去”。积极建设平泉绿色高效循环可持续发展示范县(市),着力打造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典型样板。扎实推进全国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先行区建设,为全国同类生态功能区提供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新经验、新模式。

积极引才引智,力促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采用柔性策略和优厚条件,吸引有专长、高层次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人才来平创业、工作。在招商引资中注重招商引技、招商引才。到2025年,省以上备案星创天地达到10家,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5个以上。进一步巩固“1357”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注重培养“乡土专家”和技术创新能手,以15名国家级“三区”科技人才为引领,充分发挥96名科技特派员作用;在现有4个省级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11名省级科特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组建省、市级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落实科技特派员相关待遇,并与技术职务(职称)晋升挂钩,切实发挥科技特派员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作用。

猜你喜欢
平泉食用菌科技
河北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平泉滑子菇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