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内涵及特征

2021-06-24 10:42唐小艳
文教资料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内涵特征

摘   要: “产教融合型企业”是解决高职教育发展痛点之所需,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最新政策之所向。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指能深入参与高职教育办学与改革,能遵循规范、创造价值、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且具有示范效应、引领作用的企业。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具有教育性、特色性等特征。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教融合型企业   内涵   特征

学者们对产教融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理论研究成果较多,实证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目前对影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外部因素有较多分析,但很少从影响产教融合的内部因素考虑,诸如学校与企业利益诉求关系、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内生动机、影响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因素等,特别是很少从企业层面研究产教融合现状和问题。

一、“产教融合型企业”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意义

(一)“产教融合型企业”是解决高职教育发展痛点之所需

高职教育产教“合而不融”、校企“合而不作”、校热企冷、实践性不强等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痛点。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企业主体性参与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但是长期以来,企业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缺乏,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效性不强,广度及深度不够,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1](25-33)。高职院校作为育人主体的积极性毋庸置疑,企业由于机构特点、价值目标的不同而育人积极性不高,因而解决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根本问题在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构建“产教融合型企业”势在必行。目前全国各个区域都面临这个问题,东部发达地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效性相对较强,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南省由于地理位置的劣势,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效性相对较弱,要解决高职教育发展痛点,需要加大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力度。

(二)“产教融合型企业”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之所向

近年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文件中的常用词,之所以“高频”出现,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认证培育方式没有明确的说法,对于“产教融合型企业”如何认证、如何培育目前尚没有具体措施和经验可循。因而应加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高职教育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最新政策之所向。

二、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内涵分析

(一)产教融合

“产”,即产业;“教”即教育,也包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基于产、教是两个独立的国民经济部门而提出的。产业是在社会专业分工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部门或行业。产业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说,产业泛指一切提供劳务活动和从事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即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包括教育)都可称为产业。狭义来说,产业特指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即工业部门[2](40-42)。“产教融合”中的“产业”是指狭义上的内涵,实质上是专指除教育之外的其他产业部门[3]。

产业的功能是创造社会物质和文化财富,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教育的功能是为产业在生产要素方面提供人力资源。即企业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主体,教育应为企业需求服务。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职业教育肩负着为产业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与产业分别是社会再生产链中的一个部门,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相辅相成、协同合作,并与其他部门一起共同推进社会再生产的协调有序发展[2](40-42)。

职业教育与产业属于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具有不同的性质,决定了它们的行为方式有所不同。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职业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4](77-79),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和外部性特征,即职业教育不以营利为目标,旨在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不同于教育,产业具有较强的私人属性,决定了产业必然将营利作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职业教育与其他产业具有不同的性质及行为目标与方式。

产教融合的中心词是“融合”,有利于区别“产教融合”与“产教结合”,两者的内涵有很大不同。在中文语境中,“结合”与“融合”是两个不同含义的词语,“结合”是指事物或人之间发生的密切联系,“融合”是指不同的事物合为一体[5](8-11)。融合是指像金属熔化一样将不同物质融为一体。融合的结果是产生了新的融合体或增长点。A与B融合之后,既不会是当初的A,又不会是当初的B,而是产生了新的Z[6](51-56)。“融合”是指相关的事物或人之间发生“质变”,能形成新的融合体,这种新的融合体在内容和形式上大多异于原事物,能发生质变而提高。

(二)产教融合型企业

“产教融合型企业”是“产教融合”这一概念发展而成的,是国务院在《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发改社会〔2019〕590号)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内涵是这样界定的,即能深入参与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办学与改革,能遵循规范、创造价值、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且具有示范效应、引领作用的企业。也就是说,“产教融合型企业”是高职教育办学主体,企业应具有“法律主体地位”,企业对高职教育办学的参与度应不低于50%,校企为“双主体”,共育人才[7](105-111)。

三、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特征分析

(一)特色性

产教融合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从广义上说涉及教育、产业、经济、文化等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产教融合机制要分层次来看,可分成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1)从宏观来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是指国家层面的教育和产业的总体融合,指国家总体制度、体制层面的顶层设计,是对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如何投入高职教育的总体布局和高职教育办学体系和办学制度的宏观调控。(2)从中观来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是指区域层面的高职院校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主要指高职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协同度和匹配度。(3)從微观上说,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是指院校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利益相关者应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组织的全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从区域来看,湖南省“产教融合型企业”要体现区域特色,遴选体现区域特色产业、重点产业的企业与高职教育融合,只有区域层面能遴选独具特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才能在宏观上支撑国家层面产教融合及在微观上促使高职院校重视区域特色及重点产业,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因而,从湖南省区域层面看,需遴选对接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点产业的企业[8],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并与区域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支撑区域特色及重点专业发展。

(二)教育性

“产教融合型企业”应是产教融合的引领者及高职教育的命运共同体。

1.产教融合的引领者

高职教育主要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应及时提供产业发展需求及趋势、人才需求信息及发展方向,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及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以使高职教育在产业的引领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教融合型企业需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场所和设备,提供培训导师和技能大师,在实习实训场所、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与高职院校全员全过程协作。

2.高职教育的共同体

产教融合型企业应与高职教育融为一体,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办学全过程,主要表现为与高职院校共研人才培养方案,共促课程教学实施,共担实践教学任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商决策咨询项目,共攻科研及技术难关,共享科研与技术成果,共促科研成果转化,共享成功的管理模式,共赢创新创业红利。产教融合型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政府等建立全方位合作,能有效整合和运用各项资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9](36-40)。

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中,作为产业的代表方,在开展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企业有着追求自身价值和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当下经济市场变化较快、机遇与挑战并存,科技发展迅速,企业不得不考虑经营风险,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制约,企业在合作中始终有所顾忌和有所保留,较之高职院校的主动谋求合作,企业的主动性欠缺,因而发挥企业主动性至关重要。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主动性决定了企业教育性,只有较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教育性,企业才能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10]。

总之,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近几年出现的新事物,其内涵和特征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冉云芳.我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7(01).

[2]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08).

[3]陈夏哲.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信息数据平台设计与开发[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

[4]孙蕾,唐小艳,罗汝珍,孟子博.基于专业视角的高职教育成本构成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07).

[5]罗汝珍.市场经济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1).

[6]欧阳河,戴春桃.产教融合的内涵、动因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07).

[7]唐小艳.“创新3.0”背景下高职院校“创客式”人才培养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9(03).

[8]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Z].2017-1-23.

[9]刘春艳,聂劲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企业权益及其影响机理[J].职教论坛,2017(13).

[10]邹松林.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建设路径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6.

本文系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路径研究”(编号:ZJGB2019 1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内涵特征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挖掘习题的内涵
抓住特征巧观察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