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育人目标已经从“知识本位”转变为“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围绕“数学核心素养”,重塑数学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论文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内容,精心设计数学教学方案,不断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6-00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6.012
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六大数学素养”已经成为教师的核心教学目标。面对这一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围绕数学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重塑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重点从“知识教学”逐渐转变为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培养上,最终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1)滞后的教学理念难以突破。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依然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制约,对数学核心素养研究和认识不够深刻,以至于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比较片面,过分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成绩,根本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育人要求。(2)教学方式单调。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停地进行知识灌输,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严重制约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受到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制约,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不强,根本无法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学生自主预习意识淡薄,学生没有认识到自主预习的重要性,也没有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学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模式下已经逐渐习惯了“喂饭式”的学习方式,基本上都处于被动、依赖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低下,根本无法满足核心素养下的人才培养目标。(4)学生同化能力弱、思维空间不够开阔。基于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最终构建数学框架。但是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由于自身的知识建构能力较弱,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无法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严重制约了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在传统高中数学学习模式下,学生缺乏有效的思考、分析和探究,难以拓展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1]。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一)类比迁移,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
抽象是数学知识的显著特点,也是引领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必然过程。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把握数学本质和规律,逐渐形成数学抽象思维。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通过类比分析,强化数学概念教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时候,可以将数学概念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分析的方式,选择与其“相似”的数学概念,使得学生在类比中通过抽丝剥茧、分离抽象等途径,最终将数学概念抽离出来。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数学抽象素养也随之提升。(2)数形结合,培养抽象素养。基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教师在培养学生抽象素养的时候,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形象的图形有机结合到一起,使得学生在形象化的图形中理解数学知识,发展自身的抽象素养。(3)注重知识迁移。数学抽象素养培养就是引导学生从难以理解、复杂的叙述中将关键的信息归纳、总结出来。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时,应立足于数学知识存在的关联性,使得学生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完成數学抽象素养的培养[2]。
(二)设疑激趣,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强化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1)巧设疑问,发展学生的推理思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水平,科学合理设计具有推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推理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2)加强数学运算,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不再强调运算步骤,而是以理解运算、掌握运算作为主要依据,将计算步骤、运算依据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和发展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3)有层次、分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在发展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有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模式,先借助概念,培养学生言必有据的判断;借助数学思想方法等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条件推出结论;利用探究、互动学习,逐渐形成完整的推理论证能力。如此一来,通过层层深入的方式,实现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3]。
(三)知识应用,数学建模能力培养
数学建模能力是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明确数学建模的步骤,还要能够充分利用数学思维这一途径,观察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最终借助数学建模解决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时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创设生活情境,感悟数学模型。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数学知识融合到熟悉的生活素材中,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情境中借助数学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思考,最终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中将数学模型抽象出来。(2)强化引导,感知建模过程。在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具体的例题作为依托,对其展开剖析和引导,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建模的过程进行感知,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建模的陌生感。再次,借助小组合作发展学生建模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时候,由于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合作、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集思广益,共同完成数学模型的构建。(3)结合数学实践,强化数学建模素养。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建模能力的时候应结合数学问题,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强化数学建模意识,提升数学建模能力[4]。
(四)注重方法,培养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能力不仅仅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通过多方努力,强化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1)针对高中数学运算烦琐、复杂的现状,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通过引入数学家故事、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激发学生的数学运算兴趣。(2)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的本质。教师在开展运算能力培养时必须要结合数学知识本质形成的过程,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将具体的适用条件、外延范畴、相互关联等,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得学生掌握运算的本质。(3)进行有效的指导,提升学生运算技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对学生运算的灵活性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从不同方位、角度思考数学问题,找出具体的解题方法。同时,在强化学生运算技能培养时,应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详细的观察,灵活应用概念、恰当选择运算公式,充分借助数学思想,对数学题目进行简便化处理,不断提升运算的简便性。
(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
直观性想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能力,集中体现在数与形关系、几何图形对数学问题进行描述和理解等,最终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学习,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1)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化。尤其是在几何图形等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在发展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对其展开全面、详细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几何体的不同面进行想象。如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将学生的抽象思维与直观想象有机结合到一起,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2)借助直观实物开展教学。教师可充分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直观实物的途径,使得学生在实物的观察中激发自身的直观想象素养。
(六)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素养
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记录数据的工具。这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基础和关键,基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扇形图、条形图等统计图表,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等,对数据进行记录。(2)引导学生经历数据分析过程,體会其中蕴含的信息。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时候应带领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做出判断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数据信息。(3)教师结合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为了实现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坚持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结合数学问题,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学习素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促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参与到数据分析中,最终促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唯有更新教学理念,结合“数学六大素养”,重塑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围绕数学核心素养,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最终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维兴.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52.
[2]姜东波.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分析[J].才智,2020(15):131.
[3]李亚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0):44.
[4]冯志坚,曹海瀛.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20(1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