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
不知是感悟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还是敬仰于时代伟人留下的那个传统、那份神圣,福建建宁城西溪口的百口莲塘,我已经向往得很久很久了。
如诗的景致
去年仲夏,那种在心里鼓涨了许久的欲望终于得到排遣,我有幸踏上了去建宁的山路,饱览了那片如诗、如画、如梦的景致。
这是一片怎样的鲜活世界啊!
几阵雨洒过,几缕风吹过,几片阳光滤过,层林叠翠的山湾下一如天际瑶池的百口莲塘,镶玉铺翠,姹紫嫣红。那田田翡翠盘般得叶子拔出水面,像亭亭舞女的裙,重重叠叠、依依偎偎、拥拥挤挤、铺天盖地,涌成了澎湃的海潮。层层的叶子间,争先恐后举起的莲蕾如一柄柄火炬在晨风中舒展,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自信地抛洒出多色的亮素。最令人兴奋的还是那纷纷扬扬、争妍斗艳的无数红的、白的,白中透红的一盏盏“宝莲灯”:那是一粒粒的明珠、一颗颗的星辰。一双双眨动着青春的眼睛啊!
微风过处,荷塘散出缕缕沁人的清香,这时候,叶子与花轻轻颤动着。隔夜的露水珠似流萤在玉盘上腾达、滚动,反射着初阳的五光十色,一晃儿滑走了、蒸腾了。正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我伫立于第100口莲塘石径上,面对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心蓦地被一种稀有的神圣感所占有,展现在眼前的荷花荡,恍惚间从近处铺向遥远、带着我穿过时间的隧道,油然生发着几多惊奇、几多遐想、几多崇敬……
荷塘的灵性
那是7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的溪口莲塘可没有今日之神韵。沉重的阴霾啊,给山湾下的生灵泼洒了太多的混沌与苦水。是革命的风潮、领袖的情愫,使百口莲塘获得了盎然生机与活力,获得了一种感悟人生的灵性!
建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根据地。1931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红军以“横扫千军如席”之势,一举全歼了国民党刘和鼎部,在这里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
在欢庆的锣鼓声中,毛委员住进了建宁城西的溪口天主教堂里。他一边总结第二次反围剿的经验,带领红军开辟新区、筹集物资,为第三次反围剿做准备;一边深入山村,走家串户,访贫问苦。
国民党为了守城,在荷塘边上坡下挖了密密麻麻的工事,堆积如山的乱木、散沙、碎石被暴雨冲进莲塘,莲农濒临破产,苦不堪言。
毛委员沉痛地浏览着眼前的情景,立即召开莲农调查会,决定尽快清理这片莲塘,恢复生产。于是,在那颗黄桷树下,毛委员双手叉腰,向红军战士和莲农发出了召唤:“国民党把荷花仙子糟蹋得不成样子,我们得尽快把她救出来,把建莲这块瑰宝挖出来!”
正是六月炎阳,山湾里太阳如炙。毛委员穿着短裤和汗衫领着红军在山湾下扬锄舞锹、挥汗苦干。一条条被毁的塘垒起来,一丘丘被填埋的莲塘被重新发掘出来了,一堆堆沙石被一一清理了,整整干了一个多星期,红军和莲农终于把原有的莲塘修复了。
苍茫的暮色下,毛委员拭去额上的汗水,搓着手上的水泡,点数着修复的荷塘,总共是九十九口。他沉思了片刻,挥手道:“我们再挖一口新的,凑个整数,叫百口莲塘吐清香!”
于是,毛委员又亲手带领大家挑灯夜战,挖了第一百口。
山湾上,一百口莲塘挖好了。红军又忙着帮助群众种好莲塘。干这活,毛委员简直成了老行家。他如数家珍地向红军战士传授种莲技艺,从选苗、点种到行距、深度,每个环节都说得头头是道。莲农为此十分惊奇。毛委员乐呵呵地说:“我的老家在湖南韶山冲。大家都知道,湖南产湘莲。莲花又名芙蓉,湖南称芙蓉园。我家大门口有一口莲塘,小时候,伢崽子们俏皮好玩水,我在莲塘里游水摸鱼,剥莲子。我喜欢莲子的味道美,更喜欢莲花的品质。”
毛委员说着,沉浸在儿时的愉悦遐想中。
白嫩嫩的莲藕植入了沃土,它带着春的信息,带着毛委员和红军战士的情与爱,也带着革命的希望,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不久,毛委员带领红军离开了建宁,回师兴国,投入了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而注入了革命灵性的百口蓮塘,则随着日历的翻过,愈益焕发出它那特有的风韵来。那火炬般高高举起的蕾、那傲然绽放的花、那蕾蕾富实的蓬,星星点点、交相辉映、在绿色世界的衬托下汇成了燎原的海,给莲乡人民留下了无穷的念想与力量!
这一年,莲农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收成。
说来也怪,这百口莲塘,人们渐渐发现,毛主席亲手挖的那口莲塘每年开出的花总是特别大、特别红、特别艳、特别美、特别香、而且年年都获得最好的收成。更奇异的是,这口莲塘结的莲子,有着味道特别香甜、清热解暑特有功效、蒸煮食用特别快捷的特性!
笔者见莲农把两种莲子放进热水瓶里,只半个多小时,毛主席亲手挖的那口莲塘产的莲子已经泡熟,揭开盖子,一种清香扑鼻而来,用汤匙轻轻一压,莲子便化为莲蓉。
历史的回声
斗转星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百口莲塘被蒙上了一道神秘的色彩。她那庄严、神圣的氛围,仿佛是一首激昂的抒情诗,潇洒地流露着一种情感、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人们因了解伟人的足迹,凝固的乐章,而愈益生发着一种未能忘却的敬仰与情思。于是,这里成了人们瞻仰、缅怀、观光、怀古的圣地。随着岁月的流逝,莲塘荷荡留下了百般故事、款款风情……
春日,一对来自北京的青年情侣踏着晨露,扑入莲塘的怀抱。柔和而又明亮的春阳洒满山湾。薄薄的一层水气在山风中飘飘游游,以绿色为主调的密匝匝的荷叶托着一洼洼水晶般的珠玑,在悠悠摇曳,啁啾的燕儿穿来穿去,上下翻飞。这一切,牵引着年轻情侣的情思,强化了他们寻觅父辈在他们儿时多少次描绘过的那个青春梦的欲望……
40多年前,他们的父辈作为“红卫兵”,曾虔诚地置身于那场红色风暴。大串连时,他们怀着一种深切的敬仰,先后去了建宁的百口莲塘、瑞金的红井、湖南的韶山冲。正是在毛主席亲手挖的那口莲塘丛中,两对年轻人交换了爱的信物,定下了终生。
年轻人呵,你们风尘仆仆来到这里,是要寻觅父辈的青春之梦,还是要表达一种崇敬和缅怀。抑或是冥冥之中企求获得伟人的点化,从而终生幸运?
薄薄的霧气渐渐散去了,茸茸绿的托盘上的水珠儿开始蒸腾。这时候,姑娘提起白色的裙摆,向塘沿走去。他摘下一片硕大的荷叶,让小伙子撑着,纤纤十指戏弄着清凉的水珠,想掬起颗颗珠矾,可顽皮的小珠儿挣扎着从她指缝间“吱溜、吱溜”地溜走了。姑娘佯装着一片愠怒,心里却咯咯地笑了,笑成一朵莲花。小伙子从莲农处借来一个采莲用的大木盒,两人依偎着撑进了荷丛中。他们看见了,看见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于是,洒下了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一位步履微难的老者走来了。他在莲塘边的石阶上坐下来,点着长长的竹烟,舒缓地吐着淡淡的青烟。盘膝而坐的小孙儿嚷开了:“爷爷、爷爷,你考考我,哪一口是毛爷爷亲手挖的呀。”
“好哇,你说说看。”老者捋着花白的胡子,抚摸着孙子的头。
“在这—”,顺着小孙儿指出的方向,老者兴奋地点点头。他擦了擦昏花的眼睛,眼前似乎又浮现着当年他与毛委员并肩挖塘、一起种莲的情景。
人,或许有很多东西不能长留在记忆里直到永远。岁月的风霜、生活的创痛,曾抹去了他多少记忆。
此刻,他的脑际又浮现了1976年那个肃杀秋天的情景……
那一年,百口莲塘的花迟迟不开,接天的荷叶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与葱郁,哀哀的垂落着。莲农夜里郁郁地注视着天际的星座,心头像灌了铅。9月9日,北京传来噩耗,毛主席与世长辞,莲塘的所有叶子都垂落水面,稀疏开着的几点荷花一夜间凋零了,所有的花都变成了白色。天上阴的沉重,浓雾如同挽幛,7天7夜不肯散去。凋零的花朵儿上落下的水珠,一如涓涓的泪。多少莲农聚集在百口莲塘前抱头哭泣呵……
重温着逝去历史的喜与悲的一幕幕,不觉泪水模糊了视线。他擦去浑浊的泪水,喃喃对小孙子道:“毛主席,毛主席永远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几只翠鸟轻盈地落在莲蓬上,时而掠过塘面,时而用善解人意的细眼瞟你一眼,又飞向了另一枝莲蓬……
这是一个初秋的早晨,蒙蒙的细雨如烟如乳。雾霭中,几名不同肤色的异国留学生踏上了百口莲塘小径。
“呃,你们猜猜,哪一口莲塘是毛泽东亲手挖的呢?”一个高鼻梁、蓝眼睛的小伙子说着,把大伙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他们争论者,切磋着,最后干脆来个尝莲竞答:尝尝莲蓬,谁第一个发现,谁将一生好运!
在莲农赞许的目光中,尝莲竞答开始。女郎和小伙子们采下莲蓬,掰开果仁,白色的乳汁沾满了双手。他们细细地品尝着,都希望自己能碰上好运。
品莲竞答进行到50分钟,一个头戴鸭舌帽的金发姑娘首先揭榜:“找到了,我找到了。”她把手中莲子一个个塞进伙伴嘴里,顿时发出一片欢呼声。莲农兴冲冲地走过来,他给每个留学生胸前别了一枚精致的毛主席像章,得到表彰的异国青年被巨大幸福所激奋,狂欢起来。那个幸运女郎被掀了起来。当场被授予“93幸运小姐”称号。几个男人,勇敢地靠上去,左右开弓。“叭叭”地嘬她腮帮子,姑娘脸上现出一片自豪、幸福的羞赧……
永恒的名曲
落日的余辉抹去最后一片晚霞,金饶山笼罩在一片静谧中。朗朗的月色下,百口莲塘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轻纱。这景致,使人极易想起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妙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认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眠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朋友,置身于这样的一种景色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是自然界生命的律动,还是穿越时光隧道的某种惊奇?是灵性的感悟,还是虔诚的颤动?
人不可能千古。但是,当一种偶像在人们心里定格时,他那音容笑貌,他那种种好处是难以磨灭的。人们通过种种形式缅怀他,念想他,也通过这种缅怀和念想从中汲取着一种无穷的能量,从而升华着民族的伟大精神!
百口莲塘,以其勃发的生机,象征着我们不忘初心,向着新时代小康目标砥砺前行。
莲塘中那无数高举的火炬,将以其灿烂的光辉,照亮着历史的征程,激励中国儿女人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