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鸣,文宁郁,张亮亮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深圳518103
丘脑出血是脑出血中较为严重的一类,不仅出血部位相对较深且涉及人体功能比较重要,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易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遗留且潜在致死风险较高[1-2]。长期以来内科保守治疗方案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首选治疗方案,虽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绝大部分患者的预后无法满足临床预期效果[3]。随着外科水平的提升,手术方法已成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首选方案,该次研究笔者将以科室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6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深入剖析微创软通道技术和常规开颅治疗两种常用方案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将该科室收治的126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伦理学基础上将其中68例行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男41例,女27例;年龄44~68岁,平均年龄(55.7±6.0)岁;发病时间3~9 h,平均(4.9±1.7)h。另将58例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7例,女21例;年龄49~69岁,平均(56.0±6.4)岁;发病时间2~11 h,平均(4.8±2.0)h。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两组对象的临床一般资料经软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研究客观可行。
纳入标准:①经各方案检查确诊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②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③患者或家属对于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手术禁忌证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
治疗组行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局部麻醉采用2%利多卡因,待到生效后根据术前影像学结果确定的出血部位进行常规穿刺,然后将引流器放置于血肿腔远端,软通道则建立在血肿壁0.5~1.0 cm的位置;完成上述操作后开始引流,首先将血肿中的液态成分引出,而后完连接引流器并固定引流管,于尾端放置注射器将其余部分的血肿吸出;其次,分多次于患者的血肿部位注射尿激酶,以将残留血肿清除,完成操作后夹闭引流管约1 h,后再次开放引流管引出血肿,持续至血肿<5 mL将引流管拔出。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治疗,术前以碘酊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患者行常规全身麻醉,调整患者体位并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的出血部位确定开颅位置,切开头皮后以1%盐酸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开颅后剪开硬脑膜并将穿刺针置入血肿腔,沿穿刺方向逐层将皮层切开彻底清除血肿并行止血处理,完成各项处理后常规置管引流。两组患者手术后均给予脑保护剂、脱水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①疗效评价标准:以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为准,治愈:患者治疗后GO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病残程度0级;显效:GO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6~90%,病残程度<3级;有效:GO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45%,病残程度≤3级;无效:GOS评分减少<18%或患者死亡;②采用加拿大神经病学量表(CNS)比较两组对象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格包括8个项目,总分45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③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收录结果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88.24%(60/68),对照组临床有效率68.97%(40/5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明显减轻,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N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N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CN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N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n=68)对照组(n=58)t值P值34.10±6.78 33.96±6.89 0.114 0.908 17.89±5.12 22.36±6.33 4.381<0.001
治疗组术后分别出现抽搐3例、应激性溃疡2例、肺部高热1例,并发症率8.82%;对照组术后分别出现抽搐5例、应激性溃疡3例、肺部高热2例、中枢性高热1例,并发症率18.97%,并发症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5,P=0.037)。
治疗组脑室通畅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脑室通畅及拔管时间比较[(±s),d]Table 3 Comparison of ventricular patency and extub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表3 两组患者脑室通畅及拔管时间比较[(±s),d]Table 3 Comparison of ventricular patency and extub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组别脑室通畅 拔管时间治疗组(n=68)对照组(n=58)t值P值6.39±1.35 8.55±2.24 6.661<0.001 3.19±1.04 4.97±1.62 7.441<0.001
丘脑位于人体大脑第三脑室的双侧位置,且左右脑通过灰质团块连接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4-5]。病理研究显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不仅易形成侧脑室体部铸型,同时也有可能通过室间孔进入其他脑室,或导致中心疝或导致脑脊液循环堵塞,进而加重脑积水并引起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或中枢性高热,这也是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的独立风险因素[6-8]。临床上关于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是否采取手术治疗或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手术,尚未形成定论,同时其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生理学研究显示:丘脑位于组织深部,不仅自身所发挥着重要功能同时与周围重要部位相邻,传统的开颅术在清除血肿方面难度相对较大,加上该术式本身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较大,不仅手术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患者术后出现各类并发症的潜在可能也较高[9],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开颅术的临床价值。
研究所应用的微创软通道技术隶属于微创引流术,相对于传统开颅术而言最直观的优势在于,该术式无需对患者实施全麻,术式本身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也更小,可有效抑制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该次研究的结果数据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仅为8.8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97%(P<0.05)。这与杨丽刚等[10]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给予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8%(11/72),明显低于常规开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35.21%(25/71),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研究表明,微创软通道技术在清除血肿上更为快速、有效且对患者脑部造成的创伤较小,整个手术过程所须时间相对较短且不需使用其他特殊设备[11-12]。除去安全性,手术效果及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均是评估手术方式临床价值的关键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效果优于开颅术,能够更好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而改善其远期生存质量。治疗组患者术后的脑室通畅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患者的康复进程更快。
综上所述,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微创软通到技术方法的整体效果优于常规开颅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更少且神经功能恢复更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方法经临床验证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