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 “双师型” 教师培养路径探析

2021-06-24 10:48尹辉宋丹丹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双师双师型

尹辉,宋丹丹

(1.宁波工程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浙江 宁波 315211;2.宁波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1]2019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指出: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2]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出高质量 “双师型” 教师是新时代面临的重要现实性问题。因此研究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 “双师型” 教师培养路径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一批既有教学能力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 “双师型” 教师队伍提供借鉴参考。

本文选取1所先后入选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首批实施高校和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具有一定典型代表性的应用型本科高校S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对S学院在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试图厘清应用型本科高校 “双师型” 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培养路径。

1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文献检索分析的基础上,本次设计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即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对 “双师型” 教师认定标准与培养细则的了解情况,对 “双师型” 教师引进现状的满意度情况,对在职教师培训的满意度情况以及开放性问题:您认为 “双师型” 教师培养过程存在哪些问题?您认为从企业引进优秀 “双师型” 教师存在哪些困境?调查对象为S学院的全体在职教师。调查形式为走访调查和问卷星在线答卷两种形式。走访发放问卷362份,收回340份,其中有效问卷318份;问卷星共得到有效答卷159份。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男女性别比分别为56.6%和43.4%;年龄普遍集中在30~49周岁;博士和硕士总人数占比超过85%;讲师占比为40%,占据最高比例,其次是副教授,占比35%,教授与助教占比人数相同,均为10%左右;教龄 “5~10年” 相对较多,比例为38.99%,其次10年以上教龄者也占总样本的37.74%。统计结果详见表1。由此可见,本次调研对象性别比例适中,年龄、学历、职称和教龄分布也比较符合该校的实际情况;同时,任教学科以及授课类别都涉及到各个层次,涉及面较广泛。总体而言,被调查对象反馈的信息基本可以代表S学院在职教师的群体性意见。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表

续表1

2 应用型本科高校 “双师型” 教师培养问题

2.1 “双师型” 教师的标准内涵认识不清

本次调研设计的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与培养细则了解情况” 问卷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即是否清楚教育部关于 “双师型” 教师的认定标准,我国现行的关于 “双师型” 教师评定标准是否合理以及是否了解贵校的 “双师型” 教师认定和培养细则。调查结果发现,S学院大多数教师对教育部关于 “双师型” 教师的认定标准都处在 “大概了解” 和 “不太了解” 的模糊定义中,有40.88%的教师认为评定标准缺乏合理性,41.5%的教师对学校出台的政策文件内容了解,但超过一半的教师对学校 “双师型” 认定培养细则的理解认识上还不够深入。统计结果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双师型” 教师认定标准与培养细则了解情况统计表

2.2 职前教师职业培训力度不足

对教师入职前职业培训情况共设计了入职前职业培训时长、入职前参加过学校组织的职业培训次数和入职前参加的培训是否对未来工作有帮助3个方面的内容。调查结果发现,S学院在职教师入职前职业培训情况并不理想,有85.53%的教师职前职业培训时间在1年及以下,其中甚至有20.75%的教师从未接受过职前职业培训;有57.23%的教师入职前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培训在3次及以下;有62.26%的教师认为入职前参加的培训对自身发展的帮助程度 “一般” 和 “并无明显帮助” 。统计结果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教师入职前职业培训情况统计表

2.3 职中培训难以满足 “双师型” 教师的个体需求

对职中培训本次调研主要关注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区县级以及校本级的培训次数。结果发现,在职教师们的职中培训形式主要以校本级培训为主,国家级、省级以及区县级的培训次数总体而言比较少。校本级培训占比70.44%,远远高于其他培训形式,还有5.03%的老师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职中培训,统计结果详见图1。同时在走访中发现,46%的在职教师认为,校外所能支持并提供的培训机会不足,教师可参与机会十分有限,校内培训大多重在授课技术技巧,满足 “双师型” 教师个体化需求的针对性不强。

2.4 校企联合培训 “双师型” 教师相对薄弱

针对 “双师型” 教师培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设计了 “您认为普通教师发展成为 “‘双师型’教师存在哪些困难” 多选题。结果发现:在职教师们大部分认为, “在岗培训、校企合作实践机会不足” 是阻碍普通教师发展成 “双师型” 教师的最大因素,也有少部分老师认为,普通教师难以成为 “双师型” 教师的原因是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够。统计结果详见图2。

图1 教师职中培训情况统计示意图

图2 “双师型” 教师培训存在问题统计示意图

3 应用型本科高校 “双师型” 教师培养策略

3.1 分层分类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职教师对于 “双师型” 教师的内涵和认定标准的认识模糊不清,这与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 “双师型” 教师认定标准的侧重点要么是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要么是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唯独缺少对教师能否胜任实际教学工作岗位能力的认定息息相关。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 “双师型” 教师是 “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3],表明 “双能力” 是 “双师型” 教师认定标准的侧重点。针对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对 “双师型” 教师的认定标准不一问题,应分层分类制定 “双师型” 教师的认定标准。一是 “类别” 上要区分和制定好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两种类型的 “双师型” 教师标准;二是 “层级” 上分别划定出初、中、高等不同级别的 “双师型” 教师认定标准。基本认定标准包括三个方面:高校引进者应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企业引进者学历可放宽至本科;兼具初级、中级或者高级职称和工程师、会计师、律师、模具师等证书;通过职前或职中培训积累一定年限的企业实践经验。

3.2 职前定向培养 “专业+技能”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职教师入职前职业培训时长并不理想,甚至职前参加的培训对自身发展的帮助程度 “一般” 和 “并无明显帮助” ,说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师入职前职业培训组织能力和程度依然有待提升。一般来说,即将入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但在技能方面而言,专业教学技能依旧匮乏,实践技能也较为薄弱。因此,针对即将入职的青年教师,要在职前培训方向上加强 “双师型” 教师 “专业+技能” 的定向职前培养。具体操作为:一是建立 “传帮带,以老带新” 教师培养制度,指派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实践 “校内导师” ;二是建立校内集体培训制度,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群体实行封闭式培训和集中指导;三是建立企业进修制度,安排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群体到企业进行职前进修和参观学习;四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对青年教师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进行总体考核评价。

3.3 加强 “双师型” 教师职中分类培训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在校外所能参与的培训机会不足,校内培训大多重在授课技术技巧。这与应用型本科高校 “双师型” 教师培训经费不足、没能统筹分类培训,同时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支持力度不够息息相关。对此, “双师型” 教师的职中分类培训可以分为五个方面进行。一是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 “双师型” 教师高端团队培训。地方政府统筹建立区域高水平大学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帮扶机制,设置专项经费用于引进和培训本专业领军人才;二是以教学名师为核心的 “双师型” 专业教学团队培训。打造出一支国家级、省市级、校级三级联合的教学人才高端梯队;三是以硬核技术教师为核心的 “双师型” 专业实训团队培训。行业协会、高水平科研院所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共建专业实训团队培训平台;四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 “双师型” 教师科技创新团队培训。多方协同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应用推广中心和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打造出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五是以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 “双师型” 教师优秀实践团队培训。充分发挥优秀青年教师的团队作用,优化教学实践环境。另外,对不同专业教师培训要加大学科交叉融合、高职称教师加大授课技巧、低职称教师加大科研能力、中老年教师加大多媒体应用、青年教师加大师德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力度。

3.4 建立 “双师型” 教师校企联合培养制度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在岗培训、校企合作实践机会不足,这与地方政府引导不够,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积极性不高息息相关。总体而言,地方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联结高校与企业实现 “双师型” 教师联合培养的 “牵引绳” 。故此,建立 “双师型” 教师校企联合培养制度,一是政府需要给予企业一定的免税激励政策,组织建设 “双师型” 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并设定专项财政资金用于鼓励产教融合型企业,同时加大财政投入,给予应用型本科高校 “双师型” 教师培训的资金保障;二是企业需要联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共建 “双师型” 企业实践基地,进行新产品研发与新技术引进;三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立足于自身基础,积极寻求合作企业,优先安排青年骨干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

4 结语

本调查研究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 “双师型” 教师培养存在标准内涵认识不清、职前教师职业培训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分层分类制定 “双师型” 教师的认定标准、职前定向培养 “专业+技能” 等对策。相关对策在S学院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S学院2020年 “双师型” 教师占比70.1%,教师到行业、企业兼职占比10.5%,横向课题和技术服务经费达到8160万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了48.3%、4.2%和172%。同时,这些对策也值得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借鉴学习。

今后将对应用型本科高校 “双师型” 教师的界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 “双师型” 教师培养制度的构建、体系的完善、标准的明确和规则的施行还需要政府的努力和高校、行业企业以及教师自身的配合。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双师双师型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