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领导干部视野中的协商民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比较分析*

2021-06-24 08:05陈家刚
关键词:欠发达协商民主

陈家刚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广东 广州 510053)

引言

2015年上半年,2013年度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课题组在欠发达地区12个省级党校开展“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问卷调查”。(1)“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问卷调查”由原中央编译局陈家刚教授主持实施,中山大学何俊志、清华大学孟天广、吉林大学于君博、中央编译局陈雪莲和王艳等专家学者参与调查设计,孟天广负责数据库建设工作。本项调查旨在通过设计更为结构化的问题,选取不同的人群发放问卷,发掘出我国协商民主建设的发展实际、面临的挑战,以及对于协商民主未来发展走向的判断等基本资料。问卷调查可以将描述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包含在内,以实现对于协商民主实际状态进行科学研究的目标。本项调查内容涉及党政干部的协商民主观、认知、行为及评价。感谢陈家刚教授及其团队的工作。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我国地方的厅级和处级官员。调查采取配额抽样方式进行,配额依据为党政干部的行政级别及地域归属。2015年3月1日开始发放问卷,2015年6月底完成问卷回收工作。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80份,有效问卷2223份,有效完成率为77.2%。本次调查采取匿名调查方式,由受访人自填问卷。在完成问卷调查的2223位地方党政官员中,52.6%是男性,47.4%是女性;在教育程度方面,56.8%是本科学历,37.5%已经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职务级别方面,厅级官员占21.3%,处级官员占74.0%,合计95.3%。调查对象中,中共党员占95.1%,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4.0%。调查对象的工作单位类型分列前三位的是:政府系统占36.8%,党的系统占17.4%,企事业单位占27.9%。大规模的调查问卷既能够反映全国党政领导干部对协商民主的态度与认知的总体情况,又能够反映各个地方、各个领域的领导干部对协商民主的态度与认知的具体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

此次问卷调研涵盖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吉林、安徽、河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12个省市。如表1所示,根据2015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以及人均财政收入等指标可以将12个省市分为两类地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那么,这两类地区在协商民主观念和实践方面会不会存在不同?这种不同又有何特点?这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所在。为此,本文假设:(1)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会导致对协商民主的态度与认知的不同,也会带来协商民主实践的不同。马克思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32这句话是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高度概括。“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所谓的基础就是指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有政治设施、制度、思想、国家、法、宗教和哲学等等。”[2]41所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就决定了地方上层建筑的不同(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实际上学术界也有多种解读。有人认为, 经济决定论、总体辩证法和多元决定论是阐释二者关系的代表性方案,参见:黄志军.论马克思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辩证解释及文化空间[J].党政干部学刊, 2015(12):9-15;也有人认为,经济决定论来自于苏联“教科书体系”,此后又经历了文化马克思主义隐喻说、第二代新左派对隐喻说的批评、伊格尔顿的“晚期马克思主义”等演变,参见:张亮.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学说[J].哲学动态,2014(9):22-28.本文采用马克思主义正统的观点。,这既包括政治设施、制度等,也包括思想、哲学等。从协商民主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不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协商民主的观念就会不同,协商民主的实践也会存在着差异。(2)发达地区应该更支持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实践也应该更活跃。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出发,发达地区对协商民主持有更亲近的价值观,而协商民主实践也应更加活跃。李普塞特明确提出:“一个国家越富裕,它准许民主的可能性就越多。”[3]23亨廷顿也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主政权呈现高度相关性。[4]255所以,经济社会越发展,民主实践也就应该更发展,民主的价值观也应该获得更广泛的支持。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是很多学者支持的观点。本文拟结合本次调查中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比较分析,来发现发达地区在协商民主认知方面与欠发达地区各地存在的相同或相异之处,从而对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作出解答。

表1 区域类型划分统计表

二、协商民主观比较

所谓协商民主观,就是对协商民主的一般性看法,主要包括大家对协商民主的了解程度、区分程度、认可程度和理解程度等方面。

(一)对协商民主的了解程度

这可以从总体印象和特殊印象两个层面来透视。总体印象方面,针对“你熟悉协商民主吗?”的问题,欠发达地区有31.5%的人回答比较熟悉,43.9%的人回答一般熟悉,15.3%的人回答不太熟悉,只有2.8%的人回答完全不熟悉;发达地区有34.1%的人回答比较熟悉,48.4%的人回答一般熟悉,14.8%的人回答不太熟悉,只有0.8%的人回答完全不熟悉。可见,从总体印象来看,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对协商民主的了解程度比欠发达地区要高一些。特殊印象方面,针对“您听说过浙江省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吗?”的问题,发达地区有55.1%的人回答没听说过,欠发达地区有66.4%的人回答没听说过。所以对于浙江温岭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无论是在欠发达地区还是在发达地区,大部分人都缺乏了解。只不过相比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的了解程度要高很多。

(二)对协商民主的区分程度

这也是衡量是否了解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次调查选取了两个紧密相关且高度相似的概念让大家区分。针对“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是一回事吗?”的问题,欠发达地区有86%的人回答不是,只有14%的人回答是;发达地区有90%的人回答不是,有10%的人回答是。可见,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有一成以上的人无法区分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但是也有八成半以上的人可以做出区分。在区分程度方面,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情况差别不大,但是发达地区有更多的人可以对协商民主和政治协商做出区分。

(三)对协商民主的认可程度

这可以通过与其他民主形式的比较来予以衡量。第一,两种民主形式的比较。针对“对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来说,您认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欠发达地区认为都重要的占48.2%,认为协商民主更重要的占23.8%,认为选举民主更重要的占18.2%;发达地区认为都重要的占52.5%,认为协商民主更重要的占26.5%,认为选举民主更重要的占16.7%。总体上而言,大部分人认为两者都重要,如果必须要选择一个,认为协商民主更重要的人数比认为选举民主更重要的人数多一些。相较而言,发达地区支持协商民主的人要稍微多一些。第二,多种民主形式的比较。针对“您认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哪些民主形式比较重要?”的问题,欠发达地区第一顺位选“党内民主”的最多,占73.3%;第二顺位选“选举民主”“基层民主”的最多,分别占41.0%和37.6%;第三顺位选“协商民主”的最多,占46.5%。发达地区第一顺位选“党内民主”的最多,占87.6%;第二顺位选“基层民主”“选举民主”的最多,分别占38.8%和43.8%;第三顺位选“协商民主”的最多,占46.6%。可见,总体上而言,尽管在程度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是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认可党内民主的首位重要性,而协商民主基本上排在第三或第四顺位上。可见,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情况尽管在数量上存在一些差别,但在多种民主形式中对协商民主认同的总体格局是相近的。

(四)对协商民主的理解程度

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衡量:对协商民主内涵的理解、对协商民主特征的理解。

一是对协商民主内涵的理解。欠发达地区各地领导干部,第一顺位选择最多的是“通过公开平等讨论做决定的制度形式”,占60.6%;第二顺位选择最多的是“一种民主决策的方式”,占43.5%;第三顺位选择最多的是“各种促进群众参与的具体机制和程序”,占33.9%。而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从选择情况来看,与欠发达地区各地相类似,第一顺位选择最多的是“通过公开平等讨论做决定的制度形式”,占51.1%;第二顺位选择最多的是“一种民主决策的方式”,占36.5%;第三顺位选择最多的是“各种促进群众参与的具体机制和程序”,占36.0%。可见,在对协商民主内涵的理解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情况大体一致,都是将“通过公开平等讨论做决定的制度形式”“一种民主决策的方式”“各种促进群众参与的具体机制和程序”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只不过,欠发达地区似乎更加注重公开平等讨论做决定的制度形式以及民主决策的方式。

二是对协商民主特征的理解。这包括真实性、平等性和权威性三个层面。第一,对真实性的理解。协商民主富有实效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协商的真实性。如果在协商过程中,大家不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协商就是形式化的,而不是真实的。针对“在协商对话或讨论问题过程中您愿意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吗?”的问题,欠发达地区方面,有51.7%的人表示愿意,但也有41.1%的人表达看情况而定,直接表明不愿意的占7.2%;发达地区方面,有56.8%的人表示愿意,有40.7%的人表示看情况而定,直接表明不愿意的只有2.5%。所以,总体上来说,发达地区愿意真实表达的人更多一些,不愿意真实表达的人更少一些,但是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有近四成的人对是否真实表达持权变主义态度。这一方面表明发达地区对协商民主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但是另一方面也表明协商民主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协商环境的影响。第二,对平等性的理解。协商主体的平等性是协商民主的另一大特征。我国常见的协商主体包括党、政府和群众等。针对“您认为党和政府能够与群众进行直接平等的协商对话吗?”的问题,欠发达地区方面,有26.5%的人回答“肯定能”,29.6%的人回答“基本能”,有24.8%的人回答“一般”,而回答“基本不能”的人有17.6%,回答“肯定不能”的人有1.5%;发达地区方面,有24.6%的人回答“肯定能”,33.9%的人回答“基本能”,有24.5%的人回答“一般”,而回答“基本不能”的人有16.1%,回答“肯定不能”的人有0.9%。所以,在对协商民主平等性的信心上,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和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情况基本差不多。第三,对权威性的理解。协商民主的权威性不仅体现在大家对协商行为的认可上,更应体现在对协商结果的遵守上。针对“您认为参与协商的人应该遵守通过协商达成的结果吗?”的提问,欠发达地区各地领导干部回答“应该遵守”的占50.6%,回答“必须遵守”的占35.4%,回答“不一定”的占13.9%;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回答“应该遵守”的占47.6%,回答“必须遵守”的占45.6%,回答“不一定”的占6.9%。所以,从应然的角度来说,欠发达地区有更多的支持,从必然的角度来说,发达地区有更高的支持。总体上来看,发达地区有更高比例的领导干部能够认可协商民主的权威性。

三、对协商民主实践的认知比较

协商民主究竟在现实中开展得怎么样?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大家对协商民主的认识也是现实状况的一种反映。知道了现实的进展情况,也就可以理解大家对协商民主的看法是如何形成的。

那么,如何来衡量协商民主的开展情况呢?我们可以选取三个与个体紧密相关的层面来予以解释。

(一)协商民主的个体实践

一个个体参加具体协商民主实践的情况,反映的是一个局部情况,无数个个体的协商民主实践情况,就是一个整体情况。针对“您有没有组织过听证会或者公众座谈会等活动”的问题,欠发达地区方面,有55.0%的受访者回答有,但也有45%的人回答没有;发达地区方面,有42.1%的人回答有,却有高达57.9%的人回答没有。可见,协商民主的实践尽管在很大范围展开了,但是仍然有更多的人没有参与进来。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而言,没有参与协商民主实践的人数更多。

(二)协商民主的他者实践

协商民主的个体实践体现的是大家亲自参与协商民主的情况,协商民主的他者实践反映的相对于某一个体以外的主体的实践情况。一个个体自己可以参加协商民主实践,那么对于他人参加协商民主实践又是什么态度呢?在“如果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讨论再出台政策,你认为政策相关人都应该参与吗?”这个问题中,欠发达地区方面,25.4%的人选择“应该全部参加”,57.7%的人选择“应该,但要因地制宜”,17%的人选择“没必要”;发达地区方面,30.9%的人选择“应该全部参加”,60%的人选择“应该,但要因地制宜”,9.1%的人选择“没必要”。可见,对于政策相关人参与协商民主实践的情况,很少有人会完全反对,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持包容态度。相较而言,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各地的领导干部能够更多地支持他者参与协商民主实践。当然,政策相关人参与协商民主实践,也是协商民主本身的代表性和真实性的必要要求。

(三)协商民主的日常实践

另一个了解协商民主开展情况的途径,就是个体身边日常发生的协商民主情况,简言之,也就是协商民主的日常实践情况。“您所在单位或您个人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如下途径开展协商民主的情况如何?”这一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各地,协商民主实践开展排位靠前的主要是:接待群众信访、干部定期接待群众、群众代表对党委主要领导工作进行年终评议、多部门联席协商、党务政府机关定期收集群众意见;协商民主实践开展排位较靠后的主要是:决策听证会、党务会议向群众/群众代表开放、干部热线电话、通过网络问政平台与群众协商等。这体现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协商民主实践开展方面的共性。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些经常开展或从不开展的实践,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各地领导干部的心目中,具体顺序有所差别。比如,“从不”开展的实践活动,发达地区的顺序是党务会议向群众/群众代表开放、决策听证会、干部热线电话、群众代表对党委主要领导工作进行年终评议、通过网络问政平台与群众协商;欠发达地区的顺序是决策听证会、党务会议向群众/群众代表开放、干部热线电话、通过网络问政平台与群众协商。这表明发达地区方面“党务会议向群众/群众代表开放”需要加强,而欠发达地区方面“决策听证会”更需要加强。这可能表明发达地区的政务公开已经向纵深发展,党务公开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表2 协商民主的日常实践情况

四、对协商民主功能与效果评价的比较

说到底,协商民主值不值得开展,还需要通过对协商民主功能与效果的评估来确定。协商民主究竟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协商民主开展后的效果又如何?这是进一步开展协商民主需要慎重考察的问题。

(一)协商民主的功能厘定

协商民主的功能可以从某一特定的协商行为来看,也可以从一般的视角来看。前者是具体协商行为的功能,后者是协商民主的一般功能。

1.具体功能。针对“您如何看待目前各地实行的立法听证会或者价格听证会?”的问题,欠发达地区方面,40.6%的人选择“可以使政府决策更透明”,排在首位,随后依次是“形式上的,实际效果不好”“更多的群众可以参与决策过程”“政策出台后执行比较顺利”“官员的行为受到监督”“是一种政绩观的表现”,占受访者比例分别为35.2%、34.9%、16.8%、14.1、6.3%;发达地区方面,受访者的首选是“形式上的,实际效果不好”,比例高达43.6%,随后依次是“可以使政府决策更透明”“更多的群众可以参与决策过程”“政策出台后执行比较顺利”“官员的行为受到监督”“是一种政绩观的表现”,分别占41.1%、31.5%、16.2%、11.6%以及4.2%。可见,总体上来说,大家对立法听证会或者价格听证会的效果评价是类似的。对于听证会的监督功能以及政绩功能,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与支持。不过,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似乎更多地意识到当前听证会存在形式化问题。

2.一般功能。针对“您认为协商民主的作用体现在什么方面?(选三项) ”的问题,欠发达地区方面,第一栏大家填得最多的是“促进公民参与”,占59.2%,随后是“促进利益表达”“促进科学决策”,分别占24.0%和13.8%,其他选项都没有多少人选择;第二栏大家填得最多的是“促进科学决策”,占比42.1%,随后是“促进利益表达”“加强民主监督”和“化解矛盾和纠纷”,分别占29.3%、19.4%和7.2%;第三栏大家的选择依次是“加强民主监督”“提高公众支持”“化解矛盾和纠纷”“促进科学决策”,分别占28.3%、27.5%、23.2%、19.3%。发达地区方面,第一栏大家填得最多的三项依次是“促进公民参与”“促进利益表达”“促进科学决策”,分别占56.6%、24.1%、17.0%;第二栏填得最多的三项是“促进科学决策”“促进利益表达”“加强民主监督”,占比分别为43.6%、25.4%、17.2%;第三栏大家选择最多的依次是“提高公众支持”“加强民主监督”“化解矛盾和纠纷”“促进科学决策”,分别占36.60%、22.3%、20.4%、18.9%。可见,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大家都能公认,协商民主的一般作用首要的是促进公民参与,其次是促进科学决策。相较而言,发达地区更加强调提高公众支持的作用,而欠发达地区更加强调民主监督的功能。

(二)协商民主的效果评价

如何评价协商民主的效果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协商民主的效果做出直接的度量与评价更是难上加难。那么,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呢?答案是肯定的。对一个具体协商行为效果的评价以及满意度调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点。

1.具体效果评估。针对“在您看来,居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讨论能够改善政策实施效果吗?”的问题,欠发达地区方面,35.0%的受访者选择“能够改善”,23.5%的人选择“一般”,18.8%的人选择“基本能改善”,而选择“改善不大”的为20.3%,选择“不能改善”的仅为2.4%;发达地区方面,30.2%的受访者选择“能够改善”,29.5%的人选择“一般”,21.1%的人选择“基本能改善”,而选择“改善不大”的为17.3%,选择“不能改善”的人仅为1.9%。可见,总体上来说,尽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对居民参与公共政策讨论效果的信心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它能够起到改善实施效果的作用。相比而言,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无论是认为能够改善的,还是认为改善不大的,都稍微多一些。所以,欠发达地区领导干部的评价分化更严重一些,而发达地区领导干部的评价更加中庸一些。

2.总体满意评价。针对“总体来说,您对本地贯彻实施协商民主的满意度如何?”的问题,欠发达地区方面,选择“一般”的占51.1%,选择“比较满意”的有21.7%,选择“非常满意”的仅有2.8%,选择“不太满意”的为18.7%,选择“很不满意”的有4.3%;发达地区方面,选择“一般”的占55.8%,选择“比较满意”的有24.4%,选择“非常满意”的仅有2.4%,选择“不太满意”的为15.5%,选择“很不满意”的有1.9%。所以,协商民主的总体满意度选择“一般”的最多。这可能是对当前协商民主开展状况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各地都在推行协商民主,但是总体状况上还不是太理想。相较而言,发达地区选择一般的稍多一些,选择比较满意的也稍多一些,但是选择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欠发达地区稍多一些。

结语

(一)三点结论

1.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领导干部对协商民主有更多的认知,这主要可以从协商民主观方面来观察。首先,从了解程度来看,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对协商民主的了解程度比欠发达地区要高一些,对浙江省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了解程度也更高一些。其次,从区分程度来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情况差别不是太大,但是发达地区有更多的人可以对协商民主和政治协商作出区分。再次,从对协商民主的认可程度来看,尽管在多种民主形式中对协商民主认同的总体格局是相近的,但发达地区认可协商民主的比例略高一些。最后,从对协商民主的理解程度来看,欠发达地区更加注重公开平等讨论做决定的制度形式以及民主决策的方式,而发达地区更认可协商民主的真实性、权威性。

2.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领导干部对协商民主有更高的满意度。在对协商民主的效果评价方面,从总体满意率来看,发达地区选择一般的稍多一些,选择比较满意的也稍多一些,但是选择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欠发达地区稍多一些。所以,满意度方面,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要高一些。从具体效果来看,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无论是认为能够改善的还是认为改善不大的,都稍微多一些,所以评价更加两极化,所以欠发达地区一方面对协商民主的效果较为不满,另一方面也对协商民主的效果改善更具信心。

3.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协商民主实践总体上有更高的支持度。如果视政策参与为一项协商民主实践,针对政策出台前政策相关人是否应该提意见或参与讨论的问题,欠发达地区方面,25.4%的人选择“应该全部参加”,17%的人选择“没必要”;发达地区方面,30.9%的人选择“应该全部参加”,9.1%的人选择“没必要”。可见,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各地的领导干部能够更多地支持他者参与协商民主实践。但是令人感到难以理解的是,从个体实践来看,发达地区协商民主实践经验似乎更少。如果将听证会或者公众座谈会等视为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欠发达地区方面有45%的人回答没有参加过,而发达地区却有高达57.9%的人回答没有参加过。所以,看起来十分矛盾的是,一方面发达地区领导干部协商民主实践更少,但是另一方面却更支持协商民主实践。

(二)内在逻辑

如上所述,通过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比较来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协商民主的认知与实践。那么,其背后的逻辑是怎样的呢?首先,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带来民主观念的变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带来思想上层建筑的变化。有学者就提到:“不少研究指出,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会带来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公民形成一组亲民主的价值观念。”[5]98-115那么,这种观念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这就涉及中间作用机制的问题。其次,民主观念的变化可能来源于职业转变和政治成熟。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了民主观念变化的中间环节,也即经济社会发展是如何带来民主观念变化的。“基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年的数据,对公众的民主价值观的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收入增加并不是民主价值观的来源,但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职业转变和政治成熟却是民主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6]26所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最直接的结果是职业的转变,换言之,也即社会阶级或基层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是随之而来的政治成熟或政治适应。最后,民主价值观的变化带来民主实践的演进。观念指导行为,没有观念的变迁,行为的变化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尽管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意识也是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的。思想上层建筑的变化也会带动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从而带动政治实践的变迁。“民主的现代化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会导致公众民主理念的产生,从而推动政治制度的民主化。”[6]26所以,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协商民主认知与实践的逻辑链条是,经济社会发展会带来职业的转变和政治成熟,也即会带来社会分层的变化,进而会影响亲民主的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的变化最终又会推动实践的变化。

(三)研究限度

1.限度之一: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协商民主实践与认知有不同之处,但是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如表3所示。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第一,协商民主观的共同之处。首先,从了解程度方面来看,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大部分领导干部都自认为了解协商民主,但是对于协商民主的代表性实践——温岭民主恳谈会,却大多数领导干部没听说过。可见,很多人对协商民主是有所了解,但是了解的程度不深。其次,从区分程度来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对协商民主和政治协商都能有所区分。再次,从理解程度来看,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对协商民主内涵的理解都相近。最后,从认可程度来看,两类地区都能够认可党内民主的首位重要性,而协商民主基本上排在第三或第四顺位上。第二,协商民主开展情况认知的相同之处。首先,从协商民主的个体实践方面,两类地区都有大部分人没有参加过听证会或者公众座谈会等实践活动。其次,协商民主的他者实践方面,两类地区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支持相关人参与协商民主实践。再次,协商民主的日常实践方面,两类地区领导干部都认为,接待群众信访、干部定期接待群众、群众代表对党委主要领导工作进行年终评议、多部门联席协商、党务政府机关定期收集群众意见等都是排位靠前的协商民主实践,而排位较靠后的主要是决策听证会、党务会议向群众/群众代表开放、干部热线电话、通过网络问政平台与群众协商等形式。第三,协商民主功能与效果评价的共同点。首先,从协商民主的具体功能来看,两类地区领导干部,一方面都认可听证会能够让决策更加透明化,另一方面也都承认存在形式化问题。其次,从协商民主一般功能来看,都认为首要的是促进公民参与,随后是促进科学决策。再次,从具体效果评估来看,绝大部分人认为,它能够起到改善实施效果的作用。最后,从总体满意评价来看,两类地区领导干部选择“一般”的都是最多。

2.限度之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领导干部对协商民主及其实践的认知进行比较,这种比较还是十分粗浅的。通过这种面面俱到的比较,可以让我们对协商民主的认知与实践方面、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共性与差异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但是其结论的科学性还是存在着多个方面的限度。一是这种量化比较只是相对的,并不十分精确;二是这种比较反映的主要是人数的差异,也即某一选项支持人数多少的差异,并不能反映支持程度的差异;三是无论是对协商民主内涵的理解,还是对协商民主实践的理解都存在着不同的可能性,笔者对本文选项的理解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在逻辑上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对某种协商民主形式(比如听证会或座谈会)的支持或反对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对协商民主实践的支持或反对。所以,发达地区领导干部尽管参与听证会或座谈会这种协商民主实践比较少,但是并不代表其他协商民主实践参与的就少。因为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研究结论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价值,不能过度解读。

表3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领导干部对协商民主的认知比较

猜你喜欢
欠发达协商民主
Multi-Agent协商中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
中国式民主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财政部安排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见证民主法治铿锵前行的力量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从“古运河的新故事”看提案办理协商
浅析欠发达地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欠发达地区的认知重构:一个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