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耀军 卢中道 杨 勇
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腰椎管狭窄症属于常见腰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临床多表现为下肢无力麻木、长期腰腿痛、行动困难、间歇性跛行,导致患者的行动能力受到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多采用保守方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但腰椎管狭窄症严重者需要手术对椎管减压。传统的治疗方法PLIF,疗效尚可,具有术野清晰,操作简便的特点,但存在一定缺陷,PLIF对腰椎结构损伤较大,安全性较低。有研究报道[2],MIS-TLIF联合减压术,能够降低对腰椎肌肉的损伤,并减少出血量,具有较高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因此,笔者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中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探讨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57.23±7.21)岁,病程6月-20年,平均病程(4.32±1.31)年。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57.57±7.01)岁,病程6月~20年,平均病程(4.51±1.29)年。纳入标准:(1)符合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标准[3]:①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下肢麻木、无力,保守治疗无效;②影像学检查为双侧侧隐窝狭窄、中央管狭窄,具有手术指征;③腰椎确定为退变的单节段椎间盘;(2)初治患者。排除标准:(1)运动神经元病、骨质疏松症;(2)腰椎滑脱、双侧椎间孔狭窄;(3)凝血障碍、免疫障碍患者;(4)妊娠、哺乳期女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MIS-TLIF联合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法:(1)患者全麻后,标记椎弓根部位,确定手术切入点;(2)通过标记切开皮肤,并切开腰背肌筋膜,分离肌间隙,外露关节;(3)通过进针点,开路椎弓根方向开口、攻丝;(4)上位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减压侧安置微创通道,并清除病变关节;(5)显微镜下,切除黄韧带,显露椎间盘,并松懈神经根;(6)椎间融合器试模后,清理椎间隙,椎间隙前方填入碎骨块,椎间隙后方植入椎间融合器;(7)减压一侧后,床位进行对侧倾斜15°左右,并调整微创通道方向,切除对侧骨赘、黄韧带,确认好神经根状态,进行松懈减压;(8)减压侧的下位椎体,植入椎弓根螺钉,并去掉微创通道;(9)确认椎间融合器、椎弓根螺钉位置合适后,安置连接棒,用于恢复前凸状脊柱,并在切口安装引流管,逐层缝合。
对照组采用PLIF:(1)通过标记,依次切开皮肤、腰背肌筋膜,外露关节突,双侧置入椎弓根螺钉;(2)清除病变节段黄韧带,露出硬膜囊,并松懈神经根;(3)冲洗椎间隙,前方置入自体碎骨,后方置入椎间融合器;(4)双侧安装连接棒、引流管,并缝合伤口。
两组患者术后2d给予消肿、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于1-2d末拔出引流管,并进行腰椎康复锻炼,定期检查恢复状况。
1.3观察项目 (1)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2)采用腰椎骨科协会评估法(JOA评分)、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定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的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其中腰椎JOA评分越低,则功能障碍越明显,腰痛VAS评分越高,则疼痛程度越严重;(3)术后1年随访,调查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4)采用MacNab标准进行疗效判定:①差:术后症状不佳,神经根受损,需二次手术;②可:术后症状有所改善,但不能自由活动;③良:术后症状明显减轻,能够适度活动;④优:术后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能日常活动、工作。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可例数)/总例数×100%。
2.1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 围手术期,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
2.2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腰椎JOA评分、腰痛VAS评分 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腰椎JOA评分、腰痛VAS评分均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腰椎JOA评分、腰痛VAS评分(分,
2.3并发症 术后1年随访,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4例硬膜囊撕裂,2例内固定松动,观察组出现1例硬膜囊撕裂,1例内固定松动,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为20.00%(Zc=2.0525>1.9600,P<0.05)。
2.4疗效判定 对照组差10例,可14例,良10例,优6例,观察组差3例,可14例,良12例,优11例,观察组总优良率92.50%,高于对照组为75.00%(Zc=2.0788>1.9600,P<0.05)。
腰椎管狭窄是增生关节突关节、形成椎体骨赘、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引起的腰椎病[4]。有研究报道[5],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这可能与骨质疏松相关。骨质疏松会导致椎间随体积增加而含水量降低,从而产生骨赘,韧带与脊椎间隙形成血肿,椎管狭窄等现象,降低了脊柱稳定性,引发腰椎管狭窄症[6]。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通过硬膜外注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消除炎症水肿,缓解神经压迫,减轻临床症状,但不能消除椎管的纤维增生,且能够加重病情严重程度,因此,腰椎管狭窄严重患者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能够消除纤维增生、骨质增生,有研究报道[7],术后随访采取保守治疗的腰椎管狭窄严重患者,观察结果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加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方式是PLIF[8]。传统PLIF治疗方式属于椎间融合术,通过融合器的植入,扩张椎管间隙,用于脊柱曲度的恢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9]。同时,融合器的植入可以减轻神经压迫的症状,缓解腰椎管狭窄的腰腿痛症状。PLIF术中的椎弓根螺钉,能够有效加强融合器的稳定性,有助于患者的康复锻炼,缩短腰椎管狭窄的恢复期[10]。有研究报道[11],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的骨性融合率约为90.00%,因此,临床应用PLIF疗效尚可,但存在一些弊端[12]:(1)椎旁肌肉剥离,导致肌肉神经损伤,可延长痊愈时间,并增加了腰背疼并发症的发生率;(2)关节突关节、韧带等后部结构的破坏,会造成脊柱稳定性降低,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后部结构是椎旁肌肉固定点,起到稳定脊柱的作用,因此,术中需要尽可能减少对后部结构的损害;(3)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虽然能够提高脊柱稳定性,但会导致骨量丢失,影响骨性融合[13]。
MIS-TLIF术能够弥补传统PLIF的一些弊端,有研究报道[14],MIS-TLIF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方式,能够缩短有效改善腰椎管狭窄症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围手术期,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MIS-TLIF术联合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能够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腰椎JOA评分、腰痛VAS评分均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表明MIS-TLIF术联合减压术,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笔者选用MIS-TLIF联合减压术治疗中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具有以下几处特点[15]:(1)采用清除病变节段,打开椎间孔的方式,能够避免椎旁肌肉剥离,韧带的过多损伤,导致后部结构所受的影响降低;(2)术中通过肌肉间隙,向周围牵开肌肉,使得牵引力均匀分布,从而降低肌内压,避免肌肉萎缩并发症的出现;(3)术中肌肉组织损伤少,且手术切口小,导致患者出血量少,且疼痛程度较轻;(4)椎骨周围组织的较低损伤,能够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使患者尽早进行康复锻炼,从而减少下肢血栓、褥疮等并发症的出现[1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为20.00%(P<0.05),表明MIS-TLIF术联合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观察组总优良率92.50%,高于对照组为75.00%(P<0.05),进一步表明MIS-TLIF术联合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采用MIS-TLIF术联合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恢复效果好,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满意,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