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诗意语文 触摸生命本色

2021-06-23 19:46杨晓惠
江西教育B 2021年5期
关键词:意蕴诗意文字

杨晓惠

你的人生,存在于课的每一个当下;课的每一个当下,成就了你的人生。

——王崧舟

王崧舟,一直是所有语文老师心目中的宗师。王崧舟“诗意语文”的影响力,我们可以从近年来浙江高考诗意倾向的作文题窥见一斑。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读着《语文的生命意蕴——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走近王崧舟,走进他的诗意语文教学,感受他的诗意人生,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整体感受,那就是:甚合我心。

一、品味“崧式文字”的古典魅力

“崧式文字”,顾名思义,是指王崧舟式的文字。全书六辑,每辑由一个标题、一段概述、六到八篇文章组成。无论是标题还是概述,诗意的“崧式文字”字字珠玑,句句精彩,散发着古典文化意蕴的缕缕芬芳。

我们一起来读“崧式文字”,体悟汉字组合的出神入化。

谈及语文的生命意蕴——“我和学生一起穿行在流泪的文字中间,用生命的手掬起一捧捧盈盈的心灵泪花。我们营造着一种情的场、一种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的场、一种沐浴在真实的人性光辉中的场。”

谈及师者童心——“天下至文出童心。”“我以为,诗意语文的要义,不在于读了多少诗、写了多少诗,在于擦亮孩子的诗的眼睛,在于唤醒孩子的诗的精灵。诗在孩子们的读写之中,更在孩子们的读写之外。”

谈及经典文化的力量,他认为阅读经典是“灵魂返乡”,是寻求“文化知音”。“经典有着巨大的种子能量。读经典,就是要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精神土壤上,静待花开。终有一天,受过经典熏习的孩子们都会在人生成长的某个节点上‘归来笑拈梅花嗅的,因为,那里才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有多少国人读到日本捐赠箱上所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时,才惊诧恍悟——我们离自己的精神家园似乎已越来越远。而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则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土壤,坚守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二、解锁“崧式课堂”的诗意密码

“崧式课堂”无疑是诗意的,是文化的,是尊重生命、尊重儿童的。在本书开篇《好课的三重境界》中,他这样写道“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好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崧式课堂”的诗意密码是什么?我试着从本书中寻求答案。

1.文本解读,指向诗意

第二辑中有这样两篇文章:《在不朽的文字中发现诗意》《细读指向文本诗意》,讲的就是语文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拿到一篇课文,先读文本还是先读教参?文中指出,“文本细读”就是在第一时间、第一空间与文本直接晤面,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特而纯净的诗意体验,“字斟句酌、沉入词语”,品味精微的文本诗意。文中列举了众多课堂实例,由表及里,介绍了“互文参照”“揣摩形式”等挖掘文本诗意的方法,值得一线语文老师参照。

2.读懂儿童,牧养诗意

第三辑的几篇文章讲诗意源自儿童。《谁知道真正的学情》一文不经意的发问,振聋发聩,我们不禁反省:你真的读懂儿童了吗?读《让儿童与诗同行》《童年诗情与审美表达》《明心:回归儿童的智慧》……我们会发现,蹲下来,和孩子在同一个视平线上,你会看到孩子们真正的内心世界,儿童诗意的牧养,也就更加自然。

联想到这学期刚刚学过的《清平乐·村居》,我布置孩子们课后联系这首词的学习写几句话。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

今天上课,我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看到那低矮的茅屋,屋门前有一对老夫妇,他们聊着天。大儿子最勤劳,在锄草;二儿子手巧,在织鸡笼;三儿子最顽皮,看,他卧在溪头剥莲蓬呢!这优美的诗词,就是《清平乐·村居》。我正陶醉着,下课铃把我惊醒。

诗词可梦可醉,“醉里吴音相媚好”——若能与翁媪同醉,这样的学习又何尝不是诗意的、成功的呢?

3.叩问语用,表达诗意

第四辑《追求语用学习的意蕴》九篇文章中列举了大量语文教材中的课例,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呈现出诗意语文的理想样态,让语用教学有例可循,有章可循。比如,他分析《花钟》课后练习的深层语用意蕴,指导我们语用教学要从“语感”到“境感”;《导向文字中表达的语用》一文深入剖析了读与写的关系,列举《二泉映月》《望月》《长城》等课例,让语用教学落地生根。

读着这些文章,我们会发现,在“崧式课堂”诗意唯美的背后,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是对儿童的生命关注,是对语文教学的本质认识。

三、领悟“崧式人生”的“本色之道”

第五辑六篇文章,均围绕古典文学娓娓道来。《为什么读经典》中有一个例子很有启发意义,讲巴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并没有学过语法,之所以能写出《家》《春》《秋》这些伟大的小说,是因为从小就将整部《古文观止》读到烂熟于心。“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是读经典之道。而王崧舟詩意语文的成就之高,又何尝不是因为他有着丰厚的古典文学底蕴呢?

第六辑《精神结邻》七篇小品文,写了七个人,七个“同道之人”,七位诗意语文的“同道中人”。

一一读来,才发现,原来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崧式文字”“崧式课堂”,更是“崧式人生”。走进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触摸到的是语文人的生命本色。

正如封底的一段纪要: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具体到语文而言,其要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和技能,语文教育“应指向人的生命本体,指向表现、创造、发展的言语人生、诗意人生”。我们应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语文教育的本真。倘若我们的语文照亮了学生的生命,也必将照亮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崧式人生”的“本色之道”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

投稿邮箱:731836457@qq.com

猜你喜欢
意蕴诗意文字
诗意地栖居
被耽搁的诗意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