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
美国教师凯利·盖勒格所著《人人皆可为优秀写作者》中,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提出一些让我国教师很难接受的观点。比如,让同伴互相批改,几乎是无效的;进行两分钟的谈话,比花五分钟写下评语有效得多,等等。仔细琢磨一下,也许我们陷入经验型的批改模式已经太久了,以至于刚一看到这样的观点,会让人拍案喝道:一派胡言。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我们不应该批改初稿。一句话剥夺了教师的批改权。要知道,少了这样的权利,我们开始慌了:还能做什么?难道不需要做什么吗?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说了,批改权当属于作者本人。只不过,叶老说得比较委婉,而且用了“当属于作者本人”这样的温和话语,而美国教师凯利·盖勒格则把话说得太直接、太生硬、太纯粹了,以至于让人看不惯。
实际上呢?批改是个大问题,也是解决“作文难”的切口。学生作文初稿完成后,真的要批改?学生的写作能力要立刻得到提升?问题的答案不是“是与非”能一言蔽之的。
先说要不要批改?要,但批改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提升。瞧,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连带将后一个问题也给出了答案。凯利·盖勒格认为,当学生知道自己写出的任何东西都会被成年人评分、批改、纠错的时候,这样的恐惧感阻拦了写作进步。假如我们是一名初学绘画的人,当我们费力地画完一幅画后,旁边有一个样貌威严的人拿着成绩册打分,你能接受吗?再想象一下,假如我们是初学吹奏的人,刚尝试演奏一首曲子,旁边有一个样貌威严的人拿着成绩册打分,特别是在瞬间就挑出你的毛病,说出问题,你能接受吗?答案不言而喻——不喜欢,很害怕。
和绘画、演奏一样,写作也是一种技法练习。更不要说,我国基础课程将写作定义为“习作”。小学生更是正儿八经的初学者,完成初稿后,最应该获得的就是嘉奖。而如今,有人在初稿中记录缺点,进行分值评定,这种评估方式本身就欠缺考虑。
必须承认,指出问题是极为必要的。毕竟学生写作是要获得提升的。只不过以“作后评分”的方式进行整治,适得其反。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很少听说哪个学生是在教师的批改中进步的。
如何立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关键词就在“立刻”上。凯利·盖勒格提出一个观点很有趣,学生需要的是教练,而不是批评家。他在书中介绍的做法如下:我不会批改他们所有的作文。一般的经验法则是,学生的习作量是我实际上能评分的作文量的4倍。在学生写作的最初阶段,我专注于当他们的教练,而非评估者。教师应对学生在写初稿时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而不是给他们打分……允许学生在写初稿时表现糟糕,这种做法会减少他们的写作危机感,将他们从不良的心态中解放出来。
说到“教练”,该怎么当?我们可以从篮球教练身上得到启发。试想一下,学生就是运动员。运动員在场内“拼杀”,就如同学生在奋力写作。如同教练要时刻关注着赛事发展一样,教师要关注写作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教练等球赛结束了才进行指导,都是在球赛过程中予以纠正、辅助,及时叫停。所以,写作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悠闲的,应该仔细观察,看到大家的共性问题,及时叫停,及时面谈。
篮球教练指导,从来不是拿起笔写一段评语给运动员的,而是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口头指导,这就是之前说的——谈话。谈的内容和当前写作中发现的问题密切相关,有针对性,最好提供解决方案,是对解决当前问题有效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后,要让学生继续写,这一阶段的写,就是针对问题而写,就是新一层次进步的开端。
在这样的指导下,最后的结果都会被接受。因为在整个过程中,运动员也好,教练也好,都在实践中有判断,有应对,有尝试,都会获得相对原有水平的进步。倘若总是当“事后诸葛亮”,就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姿态,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有隔阂的,即便写下的评语很“人文”,那也是于事无补的。而且,以教师的年龄、阅历、写作经验来看,去评价一个写作新手的初稿,挑出问题不是本事,发现亮点才是真功夫。
在过程中消灭问题,是真功夫。因为过程性的暂停与指点,能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获得立刻提升。而写完初稿后,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鼓励、再鼓励。
凯利·盖勒格从《动物农庄》这部小说中得到灵感,写下成功培养青少年写作者的七诫,告诫教师需帮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写作负责。告诫一,记住所有的写作者特别是年轻写作者都非常脆弱;告诫二,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让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有所提高;告诫三,不要只着重修改问题,而是要帮助学生,让他们掌握自己的写作技巧;告诫四,别等到写作结束后才为学生提供反馈意见;告诫五,辅导,辅导,再辅导;告诫六,应该允许学生在设置评分标准时发表意见;告诫七,如果你对前面的六大告诫太过于着急,你就会变得更疯狂。
七诫中的部分观点,我们已经理解。以下重点对其中几条予以强调。告诫一是整个观点的基础。原本这一条不需要强调,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越来越着急,迫切希望学生每写一篇,就能写好,能达到小作家的水平。超高的期待之下,我们很容易忽略学生的特点:刚刚学习写作,写下的是初稿,极需要被呵护。所以,这一条看似柔弱无力的告诫实际上是最基础的观念。确立了这样的观念,接下来的六条才能看明白。
告诫二、三提醒我们:让学生自己评改习作,也不是就事论事地批评,而是要通过评改提高写作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全程参与,在写作的各个环节予以辅导。写作的问题总是出现在写作过程中的,而问题的解决也应在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获得全新认知、提升技能的过程。更不要说,教师的示范是必须的,因为整个班级中,教师无疑是最优秀的作者。教师通过写作示范,呈现有效的、优质的作品,展示高超的技巧,自然会给初学者带来巨大影响。
我们最希望和大家分享的是告诫六,应该允许学生在设置评分标准时发表意见。以往我们评改学生作文总是居高临下,怎么评价我说了算,评分多少依然我说了算。而这一条提醒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研制评分标准。倘若评分标准是学生心知肚明的,那么不是更容易抵达目标吗?
学生写作,如同初次在陌生的地方探索,真的需要关怀与保护。“这一篇”写得好不好并不重要,“这一篇”写作中是否有所提升,才是关键。因此,在写作时,学生需要的是教练,而不是批评家。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