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规律探索过程彰显高阶思维

2021-06-23 19:40杨文君
江西教育B 2021年5期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高阶思维

杨文君

摘 要:发展以高阶思维为核心的关键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当前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决策、批判性思考、创造力等高阶思维能力。作为运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算律的教学蕴含了高阶思维的培养,应体现深刻性、综合性、灵活性。

关键词:高阶思维;探索规律;乘法分配律

学生的高阶思维是思维意识、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综合,是一种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度研读教材,把握内容本质,通过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交流中层层递进,深入思考,发展高阶思维。下面就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多维度并进突破学生认知困境,在规律探索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反思及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

一、在问题解决中主动分析、类比创造

高阶思维活动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深度数学思考。教师要让学生置身于有意义的驱动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乘法分配律藏于学生日常所见数学问题之中,教师将学生引入熟悉的体育活动情境,在问题解决中触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开展主动分析和类比创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初步感受到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意象。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1中信息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所列算式的意思。

生:(6+4)×24,先算两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再乘以每个班领的24根跳绳,得到两个年级一共领了多少根跳绳。

生:6×24+4×24,先算了四年级、五年级各自领的跳绳数,再相加,算出两个年级一共领了多少根跳绳。

师:你觉得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会怎样?大家打开自备本来算一算。

生: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来连接这两个算式。

师:根据图2中所给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生:(6+4)×5,先算两个年级共有10个班,再算出一共有50人。6×5+4×5,先算出四年級有30人参赛,五年级有20人参赛,再相加共有50人。

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所以也可以用“=”把它们连起来。

师: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我们都可以用两个不同的算式。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请你照样子也来写一个等式。

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前提是清晰地建立起乘法分配律的基本表象。借助学生熟悉的素材和实例,激活学生的思维与经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数量关系,借助实际意义的一致性沟通两者联系,再通过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来明确联系。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主动经历问题解决过程,在观察分析、判断验证中丰富了探索经验。学生还主动经历类比创造过程,主动迁移已有认知,模仿写出类似算式,在更多的算式实例中丰富乘法分配律的表象,有利于后续数学模型的抽象与建构。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基于问题解决过程,主动求解问题、主动分析比较、主动类比创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体会联系,积累经验,发展了高阶思维的品质和能力。

二、在模型建构中抽象分析、批判创造

布卢姆认为,“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是较高层次的思维,与“识记、理解”相比而言属于高阶思维。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学生需经历抽象分析、反思批判、归纳创造的高阶思维活动,在众多实例表象中抽取出基本结构和本质特征,形成个性化的规律表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片段二】

师:说说你在写这个等式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生:左右两边都只有3个数,运算符号都有加号和乘号。

生:左边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乘法,右边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左边算两步,右边算三步,原来括号外的数要乘两次。

师:你还能再写出这样的算式吗?能写多少个?

师:你能想办法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学生有各自不同的表达(如图3)。

师:乘法分配律通常就用这样的字母式来表示,分配是什么意思呢?

生:把括号外的数分配给括号里的加数相乘。

生:用乘数分别乘两个加数。

(学生用弧线连接的方式表达了“分配”)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生:先算两个数的和,再乘一个数,和两个数都乘一个数再相加,结果是一样的。

生: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就等于两个积相加的和。

生:我觉得乘法分配律的意思就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和两个数先乘这个数再相加,得数是一样的。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如何表达规律”,展开了分析、决策和创造活动过程。首先,经历建立模型、形式化建构过程。在“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现象—举出更多例子”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并建构起完整的数学规律模型。学生充分展开观察、交流活动,体会算式的结构特征,尝试概括乘法分配律。继而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规律表达,彰显高阶思维的独创性。其次,经历个性化表述过程。学生紧扣“分配”这个关键词,个性化解读规律名称,并用弧线连接,直观表达了对规律模型的个性化认知。在表述规律过程中,学生互动对话、反思改进,从而达成对规律的批判性理解,发展高阶思维。

三、在意义支撑中演绎分析、推理创造

高阶思维源自对数学知识的深度体验和深度理解。从知识逻辑来看,运算律和运算意义是密不可分的,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从运算意义出发,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演绎分析、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创造,在探索迁移中沟通知识间的关联,感受演绎推理的力量。学生对规律深层次意义理解正是培养高阶思维的重要时机。

【片段三】

师:刚才我们举了很多例子,发现了这个规律,那么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道理呢?

(结合简单的等式进一步研究)

师: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结果相等,不计算,可以怎么想?

生:用了乘法分配律,所以结果相等。

师:咱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个规律。

生:这两个算式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

生:左边表示7个3,右边是5个3加2个3,也是7个3,意思相同。

师:(5+2)×3还可以表示什么?我们借助点子图来看(如图4)。

师:(5+2)×3表示3个(5+2)的和,从图上看,求一共有多少还能怎样算?

生:可以先算白色部分,再算黑色部分,最后相加(如图5)。

师:刚刚我们想的过程用算式表示,也可以这样理解: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知,(5+2)×3=(5+2)+(5+2)+(5+2),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得到(5+5+5)+(3+3+3),再根据乘法的意义,就是5×3+2×3。

师:点子数可以改变吗?

生:可以每组是6+10,7+3……

师:如果像图6这样呢?

生:可以用a和b表示两个加数。

师:求c个a+b的和,算式写成(a+b)×c,也可以先算c个a的和,再算c个b的和,最后把这两次计算的和相加(如图7)。

师:虽然我们今天才认识乘法分配律,回忆一下,在我们以往的学习中见过它的影子吗?

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长+宽)×2,也可以用长×2+宽×2,这两种方法就是用了乘法分配律。

史宁中教授指出:运算律就是算理。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绝不仅限于简便运算,它是进行数的运算的依据,是计算本身发展的需要。在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思维过程、结果的反思和追问,是思维走向深刻的关键。用核心问题“规律背后藏着什么道理”引领学生开展一系列高阶思维活动。当学生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左边是7个3,右边是5个3加2个3,也是7个3”后,又借助直观的点子图,帮助学生从运算意义的角度追根溯源、深入思考,促成学生深刻理解。最后关联新旧知识,让学生在整体联系和发展中认识分配律,进一步感悟规律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育红小学)

参考文献

[1]马云鹏.数的运算及其教学[J].小学数学教育,2020(Z4):7-8.

[2]杨凯明.谈基于算理、算法和算律的三类计算课[J].小学数学教师,2017(10):43.

[3]郑圣发.高阶思维的表现特征及培育策略——以运算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2020(4):44-45.

投稿郵箱:405956706@qq.com

猜你喜欢
乘法分配律高阶思维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在高阶思维的理论指导下,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