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净福至

2021-06-23 12:22张君燕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辛劳饺子皮老和尚

张君燕

碗净福至,这四个字是从美食家蔡澜先生那里听来的。

小时候,我跟着奶奶在乡下长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下还不太注重学前教育,朴素的乡里人认为:“孩子这么小,能学啥?让他多玩几年吧。”于是,我关于童年的记忆与学校和书本毫无关系,只有庄稼、泥巴、池塘、山坡,以及无数我认识或者不认识的花草、昆虫的影子。奶奶下地干活时,会把我带到地头,我就自己在附近玩起来,独自探索神奇和充满无限趣味的大自然。玩累了,就依偎在奶奶怀里,听她给我讲故事。

在那里,我知道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并不只是两句诗,而是一个生动具体的画面。我看见奶奶的汗水一滴滴洒落,滴在脚下的泥土里。

我知道一粒种子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农人花费多少时间,付出多少辛劳。所以,我把奶奶的教导记在心上,每次吃饭一定吃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粒米、一口汤。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这个习惯。它已经烙印在我的血液中,唯有如此,才感觉安心、踏实。

有次,与朋友一起到一所山区小学办事,恰逢中午,孩子们在安安静静地吃午饭。站在教室外面,朋友惊叹道:“这是我见过的推行光盘行动效果最好的地方。”饭食很简单,一荤一素两个菜,还有一个蛋花汤。孩子们吃得专心致志,一口饭、一口菜,咀嚼得认真且满足,直到把碗里的最后一粒米吃干净,才起身到院子里去洗碗。朋友感慨地說,很多地方推行光盘行动都需要有人监督,这里完全不需要啊!我笑了,《朱子家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只有真正懂得辛劳之人,才能由内而外地对食物产生敬畏与珍惜之情。

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北宋年间,有一个富家子弟,生活奢靡无度。他每顿饭都要吃各种馅料的水饺,却只吃馅儿,把饺子皮吐掉。多年后,富家子弟家道中落,他在流亡路上,饥寒交迫,奄奄一息。一个老和尚端给他一碗面糊,他如遇珍馐。得救后,他连连拜谢,老和尚摇头道:“无需谢我,你方才所食,乃是你丢弃之物。”原来,当年老和尚把富家子弟丢掉的饺子皮全部收集起来,洗净后晒干,并储存起来。靠着这些口粮,老和尚救济了不少人。富家子弟听后羞愧不已。

其实,应该羞愧的不止是他一个人。有姐妹曾传授一个“减肥之道” 每次吃饭时,碗底剩下几口饭倒掉,长此以往,少摄入的热量累积起来足够惊人,自然能够瘦下来。我听后心痛不已,如此浪费粮食,何“道”之有?

闲暇时,我喜欢翻看介绍美食的书籍,然后再亲手试验一番。我以为一个人只爱吃还不够,要会吃,吃出讲究、吃出学问来才有意思。

清代才子袁枚在《随园食单》里罗列了人间百味,让人看了口舌生津。每逢周末,从超市拎回各色食材,再进厨房大显身手,不需要家人帮忙,但有一点要求:必须全部吃干净。风卷残云之后,看全家人心满意足地窝在沙发上,真乃人生快意之事!

这可能就是碗净福至的意义所在吧。碗净寓意珍惜,是对食物的尊重,对食物制作者的感恩,对自然赠予的敬畏。如此,方能从一饮一食中收获福气啊。

猜你喜欢
辛劳饺子皮老和尚
饺子皮巧变葱油饼
不比谁大谁小
不比谁大谁小
饺子皮巧变葱油饼
学学如何包饺子
乌鸦和百灵鸟
老和尚的佛珠
百变饺子皮
Catch the star that holds your desti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