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龙
赵 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前副院长、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联经方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常务委员。擅长治疗脾胃病、妇科病、过敏性疾病、男科病、睡眠障碍等常见病和疑难病。
专家向我们介绍了“姜家族”中的6位成员,生姜、干姜、炮姜、姜炭、姜汁、姜皮。这6位“成员”,虽然制作的原材料一样,但制作方法不同,使其对人体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这些由姜加工制作而来的衍生品,能够以多种方式作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食补方略,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根据使用群体不同的身体需求,姜可以有针对性地被制成炮姜、干姜然后使用。同时,这6种药用食材,与我们的生活非常接近,我们在居家生活中也可以尝试炮制。那么,这些“姜家族”的“成员”们都有哪些食养秘密呢?
生姜具有止呕、止泻、解毒、发散水气的功效。生姜也叫止呕之圣药,其药性微温,味辛,临床上能够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在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可以使用。如果呕吐严重,水米难进,可将生姜切成薄片含在嘴内两侧,促进其刺激口腔内的津液分泌。将津液咽下后,症状可有所好转。
生姜并非人人适宜,阴虚内热及实热证者,应禁止服用生姜。此外,生姜应避免与黄芩、黄连等药材,以及硫酸铜、氨茶碱等药物同时使用。生姜的服用也不宜过量,过量服用生姜,可引起口干、咽痛等不适症状,此时应减少服用量或暂停使用。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应及时就医。
除了内服食用外,生姜外敷还可促进生发。但专家提醒我们,具体的使用方式并不是把生姜切开后在头皮上来回擦拭,这种摩擦刺激会对毛囊造成伤害,不利于毛发生长。正确的使用方式应该是用切开的姜面在毛发稀少的部分从上往下轻轻啄打。
姜汁是对生姜做第一步加工处理时的产物,所以其功效与生姜非常类似,但其相对生姜而言是更加浓缩的精品。姜汁的辛散之性更强,药力更为强劲,在临床急救中作用更佳,能够刺激昏迷的患者苏醒。同时,姜汁的透散能力非常强,可以辅助药物发挥其本身的作用,从而增加人体对药物的吸收。
姜汁具有活血驱寒、增进食欲、止呕镇吐等功效。专家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四肢酸痛的患者习惯把膏药贴在患处进行治疗,此时如果配合涂抹一些姜汁,可有效促进药物穿透皮肤为人体吸收,从而缓解四肢酸痛的症状。
姜汁与生姜一样,同样具有生发的作用,与生姜相比,将姜汁直接涂到头皮上,对毛囊的刺激效果会更好。姜汁的制作方法十分简单,首先用家用料理机将生姜充分打碎后,再用纱布过滤杂质,这样便可完成姜汁的制作。
干姜具有温中、暖胃、驱寒、止痛的作用。其典型功效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在具体临床应用中可止呕、止泻、止痛、回阳救逆。通常来说,新鲜的生姜干燥之后就变成了干姜,生姜水分脱去成为干姜后,其药性也由温转热,温热之性比生姜更强,温中散寒作用也更强。
如果身体躯干部位恶寒明显,服用干姜水的效果就比用生姜水更好。中老年群体阳虚的状况较为普遍,身體躯干部位多有怕冷的特性,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会通过穿戴小背心的方式保持核心躯干部分的体温。针对这种情况,干姜就是很好的食补工具。
不过,阴虚内热体质、血热妄行者禁止服用干姜,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年老体弱者服用干姜前,务必咨询专业的医生。干姜的制作方法简便,将生姜切片晾晒即可。但为了保证干姜的品质充分脱水,专家并不建议我们居家制作干姜,应到药店购买。
炮姜的外观与干姜大体类似,但整体色泽更黄。炮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经,具有止血、止泻、止痛、暖宫散寒的功效。炮姜是将生姜用火加工后的产物,本质上是生姜的熟制品。制作炮姜的目的是改变姜的药性,扩大其临床应用的范围。
生姜转化成炮姜后,辛味大减,苦涩由生,其作用较之生姜、干姜更为“深入”,可散脏腑之寒。同时,炮姜还有止内出血的作用,比如胃寒引起的胃出血、产后出血等。专家告诉我们,如果辨证发现出血症状的病因属于虚寒,就可以使用炮姜。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及阴虚有热者禁服炮姜。在具体的制作方法上,将生姜放入锅中加热炒制后便可制成炮姜。首先将河沙置于锅内,放入干姜片翻炒至表面棕褐色后取出,再将表面的河沙筛去即可。
专家表示,《金匮要略》中没有提到姜炭,姜炭属于后世对生姜的进一步运用。姜炭具有止血、止泻、止痛、修复创口的功效。同前几味姜制品相比,姜炭的药性由辛变苦,苦中有涩,其收敛的作用更强。成为姜炭后,姜本身的辛散温中之性已经不存在了,但获得了固涩之性。临床上可用于更加严重的虚寒性出血、吐血、便血等,有止血急救的功效。
专家告诉我们,中药学的重要理论“炒炭止血”中的“炭”,指的便是姜炭。对姜炭的使用,采用外敷外用或冲水煮水饮用均可。针对长期伤口溃疡等情况,将姜炭研磨成粉后撒在创口表面,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将姜炭粉煮水后连水带末喝下去,也有止泻之效。
制作姜炭的方法也非常简便,只须在制作炮姜的基础上继续炒制,翻炒至焦黑色后即可。
姜皮与其他姜“成员”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其药性发生了改变,由温热变成了凉。姜皮主要的功效是功专和脾、行水消肿,治疗浮肿、水肿、小便不利。俗话说“以皮通皮”,姜皮对皮肤病的治疗也大有裨益。专家表示,临床应用上多将姜皮用于治疗荨麻疹、丘疹等,姜皮也是中医治水肿的名方——“五皮散”中的一味重要原料。
姜皮在制作方法上有所讲究,要用勺子等器具,而非小刀,单独将生姜的表皮逐步均匀地刮下来,尽量保证生姜皮的纯粹。
“姜家族”的6个成员,经过炮制后功效各异,各有特点与妙用,说明很多原材料经过人为的加工后,会被赋予新的功效,甚至发生质的改变。生姜本身的药用价值已经很大,除了上述的“家族成员”外,专家还向我们分享了另一种食补价值极高的生姜衍生品——姜米茶。
姜米茶为生姜和大米炒制而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血的功效。姜米茶性温,入脾胃经,不但可改善脘腹冷痛、虚寒腹泻,还可温经止血。
专家介绍,2020年春节过后,彼时正是新冠肺炎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一位海外朋友给她打电话求助,说其与先生在家中都出现了头疼发热、腹痛腹泻的情况,疑似感染了新冠病毒。苦于国外条件限制,他们缺乏必要的救治手段,困在家中一筹莫展。对此,专家指导他们用生姜和大米制作姜米茶,服用两天后,他們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都随之消失,二人慢慢恢复了健康。
作为一种居家必备的药膳良方,姜米茶是如何制作的呢?专家为我们介绍了姜米茶的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
(1)首先将生姜切成丝,小火炒制2分钟,去除姜丝中的水分后加入大米。
(2)继续用小火不停翻炒约20分钟至焦黄色。可采用事先浸泡过的大米,但重点是要将其炒成焦黄色,这是制作的关键所在。
(3) 每次需要食用时,取50克炒制好的姜米,加500毫升水煮10分钟即可。泡煮时加入一些红糖口味更好。姜米茶在人生病食欲不振时饮用,能够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可适当多吃几次。由于姜米茶制作简便,口感良好,非常推荐老年朋友、胃寒患者服用,哪怕没有明显的病症,姜米茶也可以作为一种养生保健的食物日常食用。
专家提醒,阴虚火旺者、血热妄行者不可服用姜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