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中的止痛效果

2021-06-23 14:07冷世同
中外医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急性期腰椎神经

冷世同

泰安市中医二院骨科,山东泰安 271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为骨科常见病,急性期患者腰腿痛严重,且处于强迫体位,无法转侧,痛苦大,生活与工作受到严重影响。郑明岳等[1]研究指出,LDH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使椎间盘组织后突,导致神经根刺激或受压而诱发的腰腿痛,需及时予以有效的措施治疗。中医学认为[2],LDH属于“腰痛”“痹证”等范畴,病因多为肾虚,肌表受风寒湿邪侵袭,累及经络,或跌扑损伤,致瘀血内滞及经络痹阻,最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诱发此病。目前临床治疗急性期LDH的方法较多。临床研究发现[3],中西医联合治疗LDH急性期疼痛效果理想,能快速控制症状,消除炎症水肿,促进康复。基于此,现将该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150例LDH急性期疼痛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可行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治疗的150例急性期LDH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经X线、CT、MRI等检查后证实患有LDH,且处于急性期,存在典型疼痛表现,西医诊断符合《实用骨科学》[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与《中医内科学》[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患者对研究使用的治疗方法无禁忌证;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腰椎失稳症、腰椎结核等引起的腰腿痛患者;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有精神病史者;过敏体质者。将所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75例。常规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23~75岁,平均(42.63±5.84)岁;病程1~7 d,平均(3.25±0.84)d。试验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24~73岁,平均(42.41±5.69)岁;病程1~6 d,平均(3.11±0.69)d。经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均衡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西医治疗:①液体治疗:急性发作期嘱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尽可能避免腰部剧烈活动;给予脱水剂治疗,即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1~2次/d;给予抗炎治疗,即静脉滴注0.75 g盐酸克林霉素,1次/d。1个疗程3~5 d。②骶管注药:取侧卧位,保持患侧向下,明确骶裂孔,于中线标记,消毒铺巾后,选择7号针头及注射器30 mL,抽吸10 mL利多卡因2%、100 mg维生素B1、10 mg地塞米松和0.5 mg维生素B12,加入生理盐水至30 mL,于局麻下进针,穿刺骶尾韧带,出现突破感且无异常可缓慢注入。完成后平卧休息0.5 h,无异常可起床活动。1次/周,1个疗程2~3次。③腰椎牵引:于骶管注药后第2天开展牵引治疗,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将胸廓与骨盆分别固定好,接着连接电源,牵引力通常为患者BMI的70%,1次/d,30 min/次,1个疗程为1周。

试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1)化瘀活血与营养神经治疗:静脉滴注40 mg红花注射液,1次/d;静脉滴注200 mL刺五加注射液,1次/d。一个疗程为7~10 d。(2)活血救急膏外敷:使用该院自制剂活血救急膏,加热至软粘呈膏状,膏体温度适宜时敷于下腰段棘上或棘旁,3 d/次。(3)推拿:推拿于牵引治疗后进行,患者休息5~10 min即可开始推拿治疗,1次/d,20~30 min/次,1个疗程为1周,内容如下:①取俯卧位,术者立于一侧,滚、揉、拿腰骶部和下肢疼痛部位;②采用拇指点按患侧昆仑、阳陵泉、委中、承扶、环跳和肾俞穴,并对腰椎旁压痛点进行按压;③取侧卧,操作者一手将患者肩部按住,另一手将髂骨嵴按住,肩部向后扳,髂嵴向前推。健侧以相同的手法治疗1次。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①对比两组疗效:参考《中医病证诊疗标准》[6]评估疗效,症状接近消失,直腿抬高高度>80%,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症状部分消失,轻度疼痛,直腿抬高高度>60%,功能基本恢复为有效;病情无改善或恶化为无效。②对比两组疼痛程度:通过VAS进行评价,总分为0~10分,评分与疼痛程度成正比。③对比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5 mL,以2 5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置于-70°保存待检,以ELISA法对IL-6、TNF-α水平进行检测;以免疫比浊法对hs-CRP水平进行检测。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分析

常规组总有效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疼痛程度分析

常规组治疗后VAS评分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s),分]

?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分析

治疗后试验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04、10.147、21.690,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常规组比较,#P<0.05

?

3 讨论

LDH是一种常见退行性疾病,此病可导致患者腰痛伴发坐骨神经痛。目前普遍认为LDH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外加受寒、劳损、损伤等,造成纤维环破坏及髓核突出,使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受到压迫,进而引起局部水肿、出血,最终引起下肢麻木、腰腿疼痛等症状。云少军[7]研究指出,LDH造成根性痛症的机制为炎症刺激、直接压迫神经根、脱出髓核的自身免疫现象和局部微循环受阻。中医理论指出,LDH是因热、寒、湿、风等诸邪侵袭机体,促使气血瘀滞、经脉闭阻而致经脉不通引起,经脉痹阻与腰府失养为该病的主要病机,故治疗原则是止痛通络、化瘀活血[8]。

该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86.67%,VAS评分(1.52±0.66)分明显低于常规组(2.63±0.74)分;hs-CRP(8.26±1.57)pg/mL、TNF-α(0.71±0.13)μg/L、IL-6(69.71±16.95)μg/L低于常规组(13.22±2.56)pg/mL、(1.35±0.22)μg/L、(99.03±18.41)μg/L,说明急性期LDH经中西医联合治疗可行性高,能有效减轻疼痛,调节炎症因子水平,促使疾病转归。推测原因可能是:中西医联合治疗具有协同作用,能取长补短,显著减轻疼痛,提高疗效,促使急性期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进而缩短康复进程。甘露醇能消肿脱水;克林霉素具有抗炎作用,可使神经根炎性刺激减轻,从而缓解临床症状;麻醉药物和少量激素经硬膜外腔注入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神经末梢兴奋性受到抑制[9],还能阻断疼痛引起的恶性循环,发挥出止痛消炎效果;激素能对病变部位直接产生作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局部微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减少炎症渗出与浸润,减轻细胞间质水肿与神经根水肿出血,达到消炎的目的[10];利多卡因能阻断神经纤维传导和扩张组织血管,还可使神经低氧状态得到改善,继而减轻神经疼痛;维生素B1、B12能使神经系统功能得到改善与维持,能发挥出镇痛、抗炎作用;腰椎牵引能增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压迫刺激。化瘀活血、营养神经治疗能营养脊神经,改善微循环,加快神经功能恢复;中药外敷施药于外,作用于内,能扩张患部体表经络,加快气血运行,促使药物作用直达痛处,继而达到止痛祛邪、强腰壮骨之功效[11];推拿能使粘连松解、肌肉痉挛得到缓解,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和水肿吸收,增加腰椎肌肉、结缔组织的稳定性,使脊柱正常形态得到保持;龙金权等[12]研究指出,推拿疗法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关节功能,适当的推拿还具有减轻无菌性炎症反应等作用。胡学伏等[13]研究中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1.67%,VAS评分为(1.60±0.70)分,hs-CRP(8.30±1.48)pg/mL、IL-6(69.93±16.41)μg/L、TMF-α(0.70±0.14)μg/L,胡学伏学者研究结果与该研究中试验组取得的结果对比一致性好。

综上所述,LDH急性期疼痛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止痛效果佳,还能减轻炎症反应,值得进一步运用推广。

猜你喜欢
急性期腰椎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神经”病友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