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孔德钱,王琳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内四科,广东阳春 529600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常见临床亚型之一,同时也是严重分型,以神经功能发生渐进性恶化为主要临床表现,这一疾病不仅具备较高致残率,而且致死率也比较高[1-2]。针对这一疾病,临床治疗不仅要做好时间窗内溶栓处理,还需要做好特异性血管介入处理,另外针对非心源性脑卒中,应尽早实施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且警惕出血现象。最常见为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生出血现象,则病情加重,通常会减少甚至停止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而这将加重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所以需要对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深入研究[3-4]。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从该院择取8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择取8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n=40)中,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最大为80岁,最小为45岁,平均年龄为(67.13±9.82)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2.44±3.23)kg/m2;疾病史:高血压史10例、糖尿病史13例、肝病史1例,冠心病4例;脑梗死部位:4例额顶叶、9例放射冠、19例基底节及内囊、4例丘脑、4例颞叶。研究组(n=40)中,男女比例为24∶16;年龄最大为81岁,最小为46岁,年龄均值为(67.22±9.79)岁;体重指数均值为(22.33±3.44)kg/m2;疾病史:高血压史11例、糖尿病史12例、肝病史1例,冠心病3例;脑梗死部位:5例额顶叶、8例放射冠、20例基底节及内囊、3例丘脑、4例颞叶。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神经内科检查确诊,符合诊断标准,患者对该次研究知晓且同意参与。该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外伤性出血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结缔组织病患者、凝血异常患者等。
对照组(n=40)实施常规基础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晨起空腹口服,100 mg/次,1次/d;氯吡格雷(国药准字J20180029),口服,75 mg/次,1次/d;瑞舒伐他汀(国药准字J20170008),口服,20 mg/次,1次/d,一周后用药剂量调整为10 mg/次,1次/d。另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吸氧、脑循环改善、降压、降糖、深静脉血栓预防、扩容、保护脑细胞、适当脱水、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康复锻炼等治疗。研究组(n=40)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联合雷贝拉唑(国药准字H20110076),口服,10 mg/次,1次/d。疗程为2个月。
①血脂、血压、血糖指标:舒张压、收缩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缺损越严重。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情况,评分越高预后越差。④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通过PL-12血小板分析仪对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检测,计算血小板最大聚集率。⑤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血脂、血压、血糖指标来看,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从NIHSS评分来看,治疗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mRS评分来看,治疗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来看,治疗前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来看,研究组1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5%;对照组10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5.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8,P=0.003)。
对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来说,血液凝聚状态是病情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血小板作用明显,机制为在病灶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部位聚集产生血小板栓子,同时介导炎症反应,使卒中进一步发展[5]。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注重早期实施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据相关研究指出[6-7],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以起到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同时对胃黏膜保护机制会造成破坏。另外氯吡格雷对二磷酸腺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同时结合血小板受体,使糖蛋白复合物活化,对受到损伤的胃粘膜恢复产生影响,所以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现象[8-9]。而消化道出血会使循环血容量减少,停止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而导致病情发展[10]。
表1 两组患者血脂、血压、血糖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脂、血压、血糖指标对比(±s)
?
表2 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对比(±s)
表2 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对比(±s)
?
质子泵抑制剂的预防性应用可以使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降低,但也有研究显示[11-13],质子泵抑制剂对缺血事件发生有促进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质子泵抑制剂对二甲基精氨酸水解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增加了代谢产物二甲基精氨酸,而二甲基精氨酸作为一氧化氮合酶内源性竞争性抑制剂,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对L-精氨酸代谢产生抑制,减少了一氧化氮,使血管舒张功能减弱。同时也有研究指出[14]质子泵抑制剂会对血液动力学改变产生影响,使缺血事件发生率升高。
雷贝拉唑不同于传统质子泵抑制剂,其经非酶降解,无需细胞色素P450酶,尽管代谢产物硫醚复合物会抑制CYP2C19,但其作为质子泵抑制剂之一,可以减轻与氯吡格雷产生的相互影响[15-16]。在该次研究中,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雷贝拉唑的应用不会严重影响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同时据该次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5.76±4.20)分低于对照组(7.89±3.59)分,mRS评分(2.38±1.11)分低于对照组(2.89±1.15)分,消化道出血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25.0%)(P<0.05)。在罗叶婷等[17]研究中,观察组治疗90 d后的mRS评分为(2.40±1.06)分低于对照组的(2.90±1.11)分(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5.85±4.13)分低于对照组的(7.97±3.67)分(P<0.05);两组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对比,观察组的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P<0.05),这与该次研究结果相近。由此可见,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中,应用雷贝拉唑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预后效果,还可以避免消化道出血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方案全程完成率,同时可以使需要长时间治疗的患者依从性提高,有效预防脑卒中二级。对于需要长时间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患者来说,雷贝拉唑的应用总体效果显著[18]。
综上所述,对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雷贝拉唑不会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不仅可以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还可以避免消化道出血,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