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

2021-06-23 14:07李贤华
中外医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手部皮瓣疗法

李贤华

新汶矿业莱芜中心医院手足外科,山东莱芜 271103

手外伤是较为频发的损伤类型,多表现出软组织缺损情况。该病治疗延误或是不当可能导致手部残疾,使手掌功能亦或是形态无法恢复至正常状态,诱发手部残疾[1]。其治疗方式多是手术,植皮手术是其传统术式,可利用植皮操作恢复手部功能。但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经该疗法治疗的效果欠佳。在医学科技的支撑下,皮瓣修复术被大力推广,其存活率较高。但皮瓣的选择部位和修复方法有所差异,由此获得的疗效也有差别[2]。临床多使用胸腹带部位的带蒂皮瓣进行缺损修复处理,但其预后不良,且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具有治疗局限性。与此相比,穿支皮瓣修复的实用性更强,备受医生与患者认可[3]。该研究方便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间,用于分析穿支皮瓣修复疗法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来院诊治的手外伤伴有软组织缺损患者88例。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技术与临床体征等确诊为该病;符合手术指征;沟通能力佳;对研究知情而且同意;经伦理委员会审核以后准许开展研究。排除指标:存在精神或意识类障碍;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病;难以参与全程研究;临床资料缺失。根据抽签法分组后,A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范围介于23~69岁,平均(43.59±2.41)岁;受伤至就诊用时3~105 h,平均(48.26±2.34)h;受伤原因:刀切伤18例,电锯伤11例,机器压轧伤11例,其他5例。B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范围介于24~67岁,平均(43.41±2.37)岁;受伤至就诊用时5~109 h,平均(48.81±2.25)h;受伤原因为:刀切伤20例,电锯伤10例,机器压轧伤10例,其他3例。数据经假设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予以穿支皮瓣修复疗法:清创消毒后确定手外伤术区,评估合并症,而后进行麻醉处理。保留未被污染和有生机的组织,清除变性或是坏死组织,清创后行臂丛阻滞麻醉,合理设计皮瓣,并调整皮瓣边缘。在血管干距离约1 cm处暴露一层脂肪小叶,而后钝性取出,显露穿支血管。做一纵行切口,经血管根部纵行取出深筋膜小血管。取下肌肉穿支皮瓣后切开皮瓣边缘。期间应以皮瓣为中心,确定筋膜层以上的血管支具体方向,提起皮瓣并进行游离。经胶布固定患肢,行抗生素治疗,预防血管肌肉挛缩。术后1 d可轻度活动手关节。

B组予以带蒂皮瓣(胸腹带)修复疗法,术前准备同A组,清创后用过氧化氢与氯化钠溶液清洗,于胸腹部根据缺损组织大小设定皮瓣规格,行臂丛阻滞麻醉,切开皮肤以及皮下组织,于深筋膜浅层撕起皮瓣,修剪皮下组织并保留蒂部皮下组织。术后操作同A组。

1.3 观察指标

记录抗菌药用药时间、愈合天数和住院天数等康复指标;利用视觉模拟量表测评疼痛度,分值处在0~10分,0分记录无痛感,10分记录剧痛,无法耐受;观察皮瓣肿胀、皮瓣感染、关节僵硬和皮瓣边缘坏死等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著疗效:手功能完全恢复且移植的皮瓣组织完全存活;初见疗效:手功能显著改善且移植的皮瓣组织基本存活;未见疗效:手功能未恢复且皮瓣未存活[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总有效率

A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B组为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n(%)]

2.2 对比不良反应率

A组的不良反应率为6.67%,B组为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n(%)]

2.3 对比康复指标

A组的康复指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指标[(±s),d]

表3 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指标[(±s),d]

?

2.4 对比疼痛评分

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下降,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s),分]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s),分]

?

3 讨论

软组织缺损是手部外伤疾病的主要类型,危险因素为机械损伤或是交通事故[5]。致伤后患者的手部功能部分丧失,需要合理选择手术治疗。修复治疗是其理想疗法,治疗原则是创伤性小、恢复手功能、安全可靠[6]。现阶段,皮瓣修复术是最常用的术式,皮瓣可覆盖创面,缩减皮下瘢痕面积,且能避免肌腱或是指骨部位坏死,可保护肌腱功能[7-8]。其中,带蒂皮瓣修复(胸腹带)以胸腹部皮瓣为修复材料,操作简便,血供较佳,治疗后不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但其后续的相关治疗难度较大,远期疗效不佳。穿支皮瓣修复的血管蒂偏长,切取面积较大,解剖结构比较清晰,且皮瓣的供应区大,可快速修复手功能,保持良好外形[9]。在切取穿支皮瓣时,能够选择性移植皮神经至相应缺损处,而后吻合神经,所以手部感觉的修复作用理想。此外,该术式的皮瓣颜色接近于手部皮肤的原本颜色,可避免出现明显的颜色误差[10-11]。修复手术操作的动作较为轻柔,具有明确的操作标准,因此不会因侵入性操作导致术后剧烈痛感,可提高患者对于治疗操作的配合度与认可度[12]。

结果中,A组的不良反应率(6.67%)低于B组(23.26%);A组的康复指标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的疼痛评分(1.06±0.85)分低于B组(1.97±0.94)分(P<0.05)。说明治疗后患者的切口愈合和住院周期可缩短,且无需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感染率低,术后痛感不明显,较少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促进疾病转归。A组的显著疗效率为53.33%,初见疗效率为42.22%,未见疗效率为4.44%,总有效率为95.56%;B组分别为46.51%,32.56%,20.93%与79.07%(P<0.05)。说明该疗法的疗效确切,皮瓣存活率高,对于手部功能的修复效果相对理想。与关翰辉[13]等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62.50%,有效率为35.00%,无效率为2.50%,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分别为37.50%,40.00%,22.50%和77.50%(P<0.05)]基本一致,说明该次研究信度高,对相关治疗工作的指导意义佳。

综上所述,穿支皮瓣修复疗法的操作便利,可行性高,可修复缺损组织,恢复手功能,防止周边组织损伤。且在修复期间可部分携带皮神经,吻合相关神经,利于手外形恢复,不易导致皮瓣感染等反应,推广性强。

猜你喜欢
手部皮瓣疗法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足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两种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
复明胶囊疑致手部肿痛1例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