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美涵(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
在固井作业中,为了延长水泥浆的塑性可泵时间,保证作业施工的安全,常常根据需要加入足量的缓凝剂。按照缓凝剂的适用温度,可以将其分成低温(<90 ℃)缓凝剂、中温(90~150 ℃)缓凝剂和高温(>150 ℃)缓凝剂三大类。目前,广泛应用于油井水泥的高温缓凝剂早期主要包括有机磷酸(盐)、硼砂(酸)复配物、羟基磷酸(盐)复配物等[1-11],虽然这些材料廉价易得且具有良好的缓凝作用,但均有对水泥浆性能有一定负面影响,如:强度发展缓慢、存在超缓凝或加量敏感、强分散作用等。
近年来,国内外油化工作者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类聚合物为基础的缓凝剂研究,其具有耐温耐盐性能好、产品性能可控、加量敏感性低等优点,凭借其稳定的产品性能,AMPS类缓凝剂已经成为深井和超深井固井施工首选缓凝剂[12-16]。相较于AMPS类缓凝剂制备方法以及水泥浆性能的研究,缓凝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少,对缓凝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缓凝剂与水泥颗粒之间的吸附行为,对设计耐高温水泥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首先选用AMPS以及衣康酸(IA)等为合成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制备一种AMPS类缓凝剂R55L,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评价了其应用性能,并进一步探讨了其缓凝机理。设计的耐高温高密度水泥浆在南海乐东区块进行了现场应用,固井质量达到要求,保证了施工安全。
缓凝剂R55L是一种高温缓凝剂,其配制的水泥浆在180 ℃温度范围内,具有稠化时间可调、浆体稳定、稠化时间随温度变化不敏感、加量敏感性低等优点。
高温缓凝剂R55L为AMPS、IA等的三元共聚物,是具有一定黏度的淡黄色液体。将产品烘干后得到固体粉末,进行相应的结构表征。应用Waters凝胶色谱对R55L进行分析,样品的数均分子量为2.2×104g/mol,重均分子量为9.0×104g/mol,分子量分布系数为4.12。
应用Bruker Tensor 27型红外光谱仪对R55L粉末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3 317和3 433 cm-1宽吸收峰为AMPS中N—H和O—H伸缩振动; 2 932 cm-1左右吸收为甲基和亚甲基上C—H伸缩振动;1 713 cm-1吸收为羧酸上C=O伸缩振动;1 653 cm-1吸收为酰胺基团C=O伸缩振动; 1 533 cm-1吸收为C—S的伸缩振动;1 456 cm-1吸收为C—H的不对称弯曲振动;1 389 cm-1吸收谱带为C—H对称弯曲振动;1 173 cm-1吸收为羧酸中C—O的伸缩振动;1 173 cm-1吸收肩峰为酰胺中C—N的伸缩振动;1 042 cm-1吸收为S=O伸缩振动;621 cm-1吸收为S—O伸缩振动。合成样品的单体都得以体现。另外,1 635~1 620 cm-1无C=C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表明单体都充分反应无残余。
图1 R55L的红外光谱谱图
应用NETZSCH STA449 F3型热分析仪对R55L粉末样品进行质量-热量与温度之间关系实验。图2中TG和DSC分别表示样品在升温条件下的失重和热量变化的曲线。从TG-DSC曲线可以看出,温度达到275 ℃时,失重达到6%左右,热分解增速,大于275 ℃时,样品失重再一次加速,300 ℃时失重达到10%左右,同时出现较大的放热峰。上述分析表明,R55L在275 ℃以下使用时效果好,由于在275 ℃以上分解明显,不推荐使用。
图2 R55L的TG-DSC曲线
1.2.1 R55L高温缓凝效果
在150~180 ℃高温条件下,对不同R55L加量的水泥浆稠化时间进行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配方为:G级水泥+ 40%硅粉(300目) + 10%GS12L+2.5% G86L + 3% G90L + R55L;水泥浆密度为1.90 g/cm3。其中,GS12L和G86L是防窜剂,G90L是降失水剂,百分比%为外加剂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
表1 150~180 ℃高温下R55L稠化性能
表1中,同一温度(160 ℃)下随缓凝剂R55L加量增加稠化时间基本呈现线性增长;同一缓凝剂R55L加量(5.5%)下随温度升高,稠化时间变化较小,说明温度敏感性较低;温度升高,增加缓凝剂R55L加量即可调整得到相应的稠化时间;水泥浆40~100 Bc过渡时间均小于5 min,为直角稠化,有利于水泥浆防窜。UCA测得水泥石静止温度200 ℃下,强度为17.72 MPa,且强度无衰退,说明缓凝剂不影响水泥石强度。
缓凝剂R55L加入后,下灰时间缩短,说明溶浆速率加快;同时流变读数明显变小,流变性能显著改善。说明缓凝剂R55L具有较强的分散作用,能提高水泥浆的流动性,改善水泥浆的流变参数。
为进一步考察缓凝剂R55L对水泥浆流动性的影响,配制G级水泥净浆,维持水灰比为0.44,在其中分别加入不同加量的R55L,立刻测定在100、200、300和600 r/min转速下的水泥浆流变读数,结果汇总于表2。表2中,在R55L的加量小于0.5%时,水泥浆的流变读数变化较小,当R55L的加量大于0.5%时,流变读数随着其加量的增加而减小。缓凝剂R55L对塑性黏度影响不大,当R55L加入量大于0.75%时,屈服值τ0迅速降低。屈服值以及黏度变化与分散剂类似[17],综上,说明缓凝剂R55L具有较强的分散作用,能提高水泥浆的流动性,改善水泥浆的流变参数,适合用于高密度水泥浆配浆。
表2 R55L对水泥浆流动性的影响
ζ电位是基于Stern双电层理论表征分散颗粒的表面电荷的重要手段。ζ电位也能够用来表征外加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情况。应用BEDFordHills DT300型全自动ζ电位分析仪,在维持水灰比为0.44的情况下,采用API规范配浆后立刻测试水泥颗粒的ζ电位,结果如图3所示。水泥净浆表面携带弱负电荷,其ζ电位为-7.8 mV,这是因为硅酸钙发生部分水解产生负电性的水化产物。当加入缓凝剂之后,ζ电位负值增大,说明水泥颗粒表面吸附负电性缓凝剂(R55L属于羧酸类聚合物,其理论电荷密度为-640 C/g)。当增加缓凝剂加量时(0.25% →1%), ζ电位几乎线性下降,说明R55L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线性增加;当加量大于1%时,水泥颗粒的ζ电位维持在-54 mV左右,说明R55L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达到饱和。基于以上结果,认为R55L在水泥表面的吸附属于典型的吸附行为,遵循一般吸附规律:即在吸附未达到饱和时,为线性吸附;当达到饱和吸附后,增加加量也不会改变吸附量。对于R55L,其饱和吸附对应加量约为1%。
图3 不同R55L加量下水泥颗粒的ζ电位
综合ζ电位变化以及流变数据推断:水泥净浆,电位为 -8 mV,液相中游离的钙离子Ca2+在溶液中与水泥颗粒表面负电荷作用而形成桥接。桥接作用使水泥颗粒聚集,形成絮凝结构。加入缓凝剂R55L,由于缓凝剂中的羧酸根离子COO-和磺酸根离子SO32-与Ca2+吸附,使得水泥颗粒表面负电荷升高,但不足以破坏桥接,因此,流变读数变化不大;当提高缓凝剂R55L加量达到1.0%时,水泥颗粒表面吸附量达到饱和,此时水泥颗粒表面静电排斥力占主导地位,絮凝结构被破坏,自由水被释放出来,水泥浆流动能力提高;当进一步增加R55L加量时,虽然ζ电位无明显变化,但是溶液中游离的钙离子Ca2+与R55L缓凝剂中的羧酸根离子COO-和磺酸根离子SO32-络合,降低溶液中Ca2+浓度,桥接被进一步破坏,浆体变稀。
南海乐东某井9-7/8”技术套管下深4 400 m,井底静止温度182 ℃。封固段长1 600 m,水泥浆设计为双凝水泥浆,分为领浆和尾浆两部分。
最终确定水泥浆实验温度为145 ℃、65 MPa。领浆配方为:G级水泥+ 40%硅粉(300目) + 5%搬土+4.5% G86L + 2% G90L +7% R55L。密度为1.52 g/cm3。尾浆配方为:G级水泥+ 40%硅粉(300目) + 5%GS12L+2.5% G86L + 3% G90L +4.5%R55L。密度为1.90 g/cm3。领浆稠化时间为578 min,尾浆稠化时间为413 min。根据固井设计水泥浆返高至井深2 799.8 m处,该处井温度取至140 ℃,测试领浆在140 ℃超声波静胶凝强度仪24 h抗压强度(即顶部抗压强度)为1 MPa,尾浆在180 ℃超声波静胶凝强度仪中24 h抗压强度(即底部抗压强度)为22.1 MPa。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开始首先注冲洗液3.2 m3,密度为1.0 g/cm3,注隔离液19.1 m3,密度为1.38 g/cm3,投入底塞,再注水泥浆52.6 m3,其中领浆41.1 m3,密度为1.52 g/cm3,尾浆11.5 m3,密度为1.90 g/cm3,最后投入顶塞。固井施工顺利,固井质量良好。
(1)采用溶液聚合成功地合成了高温缓凝剂R55L,并验证此聚合物结构。
(2)缓凝剂R55L在温度低于180 ℃时有显著的缓凝效果,温度以及加量敏感性低,并具有一定的分散性。
(3) R55L的缓凝主要是基于其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该吸附遵循一般吸附规律。R55L在水泥颗粒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时表现出较强的分散作用。
(4)根据南海乐东某井固井需要,设计出高温水泥浆,稠化时间可调,流变性能好,顶部强度达到要求,底部水泥石在高温下强度无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