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用药中的应用

2021-06-23 02:19李祥青黄金萍黎彦君杜丽群卢晓燕
上海护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抗病毒服药艾滋病

李祥青,黄金萍,黎彦君,杜丽群,卢晓燕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截至2019年,全世界艾滋病患者人数为3 800万左右,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2001年至2013年期间,全球每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下降了38%,同时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也显著降低[2-3]。但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年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6.3%左右,呈大幅度上升趋势[4]。艾滋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终生定时、定量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其能有效降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率,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6]。但在抗病毒用药期间需要患者严格遵守服药时间、剂量以及药物种类等,服药依从性必须达到90%以上才能确保病毒被抑制,减少药物耐药性,防止病毒引起免疫衰退[7]。国内研究发现,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用药依从性仅为65.5%,用药管理存在困难[8]。有研究显示,护理干预能够对艾滋病患者的疾病管理产生良好的效果[9-10]。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 简称IMB模型,主要强调在患者的行为改变中,疾病相关信息获取、干预目的以及改变行为中的技巧三方面都不可缺少,可在IMB模型的指导下制订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11]。 张薇等[12]研究发现,IMB模型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银屑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而在艾滋病患者中多应用于疾病预防高危行为的干预[13],未见在抗病毒用药中的应用。本研究将IMB模型应用于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用药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进行抗病毒治疗的8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纳入标准:18岁≤年龄≤70岁;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的诊断标准[14];正在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意识、听力正常;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诊断为癌症;有家族精神类疾病遗传史;正在服用治疗艾滋病之外的其他药物;因文化程度过低或视力问题而无法独自完成问卷;无法全程参与本研究。研究过程中未出现失访病例。两组艾滋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护士在对照组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对其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并发放科室自行设计的《艾滋病患者健康手册》,每月电话随访1次并就患者的用药情况给予指导,随访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药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表1 两组艾滋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

1.2.1.1 成立干预小组干预小组由1名感染科主任医师、1名感染科护士长、2名感染科主管护师组成。研究开始前,由感染科主任、护士长对实施研究干预的主管护师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抗病毒用药等的系统培训,以保证干预实施的质量。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讨论、优化干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2.1.2 制订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药干预方案经查阅国内外文献后初步拟定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药干预方案,再经小组讨论后修改确定最终方案,包括信息干预、动机干预、行为技巧干预3方面。①信息干预。采用讲座授课的形式向艾滋病患者讲解艾滋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抗病毒用药的重要性以及服药依从性差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等,时间为30 min左右。对于已经建立档案的艾滋病患者,通过发放自行设计的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知识问卷,调查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知识水平,对患者完全不了解的抗病毒用药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对患者有疑惑的内容给予正确解答,对患者的一些错误认知及时予以纠正。对于第一次来院建立档案的艾滋病患者,在授课后对其进行艾滋病用药知识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用药类别、每天服用次数、时间、数量及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考核达到60分合格后方能建立档案,并于3~7 d内进行电话随访,询问药物服用后的相关不良反应情况。②动机干预。向患者强调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一个重要治疗方法,其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将耐药可能性降至最低,但如果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则可能会导致抗病毒治疗无效,出现药物耐药性或造成长期反复住院等不良后果。患者自身知识缺乏、心理因素、药物因素及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是造成艾滋病服药依从性不理想的主要因素[8]。每周组织1次艾滋病患者病友座谈会,就抗病毒用药的重要性、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及展望等,通过同伴的力量来帮助患者克服抗病毒药物服用过程中的困难;通过成功案例分享让患者相信坚持正确用药能够控制病毒;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抗病毒用药中,在生活中督促患者、鼓励患者,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自卑的负面心理[15]。③行为技巧干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日程安排,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共同制订适合患者的用药方案,简化每日用药次数、剂量[16],如部分患者中午没有过多时间服用药物,可安排其在早上、晚上分两次服药,并适当增减用量。鼓励患者采用定闹铃、电子药盒或记录服药情况等方法来帮助其每日按时服用药物[17],如在手机中下载电子药盒APP,并对每日服药名称、用量、时间等进行设置,当到用药时间时可通过手机铃声、药盒蜂鸣器、LED闪光灯或家人电话等方式进行提醒。为患者提供社区、医护人员、同伴以及亲属的支持,借助社区志愿者开展宣教,并组织一对一帮扶活动,以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如患者服药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采用同伴教育现场交流的方式,让患者从周围人群中获取额外的支持。

1.2.1.3 实施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药干预方案每例患者干预6周,第1周为信息干预,第2周为动机干预,第3周为行为技巧干预,后3周再次重复之前的干预流程加以巩固。研究者每周与患者约定合适的时间来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每周统计患者的干预次数,对于无法当天来院接受干预的患者与其再次预约时间,以确保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研究干预。

1.2.2 评价方法

1.2.2.1 艾滋病患者一般资料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感染时间(月)等。

1.2.2.2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知识问卷该问卷参考福燕等[18]编制的问卷进行修改,并经过8名临床医疗、护理专家评议与修改后最终确定。问卷包含抗病毒治疗前检测原因、接受抗病毒治疗优点、正确用药的认识、不良反应的认识、抗病毒药物的认识、复查时间6个方面,共21个条目。每个条目答对计1分,答错不计分,总分为0~21分。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49。

1.2.2.3 中文版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该量表于2008年由Morisky等[19]编制而成,共包含8个条目。其中,条目1~7采用二分类法赋值1或0分,条目8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别赋值1、0.75、0.50、0.25、0分。量表总分为0~8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越好。本研究中Cronbach’sα系数为0.695。

1.2.2.4 资料收集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先向艾滋病患者讲解本研究内容及目的,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知识问卷、MMAS-8量表的首次测评,并于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分别再次测量。研究者在填写问卷中使用统一指导语,并当场回收问卷。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艾滋病患者干预前后抗病毒治疗知识比较两组艾滋病患者干预前抗病毒治疗知识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知识问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艾滋病患者干预前后抗病毒治疗知识问卷得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艾滋病患者干预前后抗病毒治疗知识问卷得分比较 (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后1个月 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 9.37±4.98 17.25±4.07 18.46±3.94 19.03±4.25对照组 10.82±3.51 12.67±3.69 13.54±3.16 12.87±3.49 t值 -1.561 5.467 6.389 7.345 P值 0.123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艾滋病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两组艾滋病患者干预前MMAS-8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艾滋病患者MMAS-8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艾滋病患者干预前后MMAS-8得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艾滋病患者干预前后MMAS-8得分比较(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后1个月 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 4.85±1.86 6.97±1.35 7.03±0.94 7.54±1.46对照组 5.02±2.65 6.17±0.86 4.92±1.36 5.37±0.82 t值 -0.344 3.277 8.369 8.498 P值 0.732 0.002 0.001 0.001

3 讨论

3.1 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药干预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用药知识水平由表2可见,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药干预前,两组患者抗病毒用药知识问卷得分均较低,这与患者已有的艾滋病疾病相关知识少,未系统、科学地学习抗病毒药物相关知识有关。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知识问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药干预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用药知识水平。通过对患者进行艾滋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抗病毒用药重要性以及服药依从性差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等知识宣教,使艾滋病患者对抗病毒用药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促使患者正确看待艾滋病抗病毒用药这个治疗方法。因此,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有效的信息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护理人员应将其作为艾滋病护理工作的重点,帮助艾滋病患者建立系统的抗病毒用药知识体系,使患者认识到正确用药的重要性,并完成艾滋病抗病毒用药行为的转变,以达到有效用药、控制病毒增长的最终目的。

3.2 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药干预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治疗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需要患者具有较高的服药依从性才能控制病毒,减少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生命质量[20-21]。由表3可见,经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药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艾滋病患者MMAS-8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药干预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这与观察组患者认识到抗病毒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医护人员实施的干预措施有关,且研究在对其进行信息干预的基础上,通过同伴案例演示、鼓励家属参与以及提醒服务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坚持每日定时、定量服用药物。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也并未呈下降趋势。可见,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药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其能更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好地约束艾滋病患者的遵医行为。

4 小结

基于IMB模型的抗病毒用药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用药知识水平及服药依从性,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坚持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有更深入的认识,有利于艾滋病患者病毒的有效控制。本研究样本量偏少,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深入探讨IMB模型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用药的影响。

猜你喜欢
抗病毒服药艾滋病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 世界艾滋病日》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艾滋病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