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周 萍*,卢子杰,俞 秋,丁井泉,马 隆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尿石症属于泌尿外科常见病,是一类终身性、代谢性慢性疾病,复发率高,10年复发率约50%[1],据统计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从1994年至今增加了75%[2],尿石症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医学模式从疾病模式向健康模式的转变,中医体质研究成为中医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医体质学说是传统医学介入慢病管理的钥匙[3],借助中医体质学说助力尿石症的预防十分有效。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公开发表收录至2020年3月15日的期刊中收录的尿石症中医体质调查类文献进行检索、归纳、整理与分析,旨在了解我国尿石症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现状,为尿石症的体质调护提供思路,从而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减少尿石症的发病率和复发率,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以“体质”“尿石症”“泌尿系结石”“肾结石”“尿路结石”为检索词,检索万方、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检索时间跨度起始时间不限,截点时间为2020-03-15。
纳入标准:①文献类别为尿石症中医体质调查类文献;②体质辨识采用2009版王琦9分法中医体质量表;③能够获取全文。
排除标准:①针对体质进行干预的试验性文献;②综述、文摘和科普类文献;③对某一单一成分结石的体质调查分析。
不同类型的重复文献纳入的优先级顺序为:期刊文献>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不同时期的重复文献纳入优先级顺序为:发表时间晚>发表时间早。
本研究共检索文献135篇,对检索的文献进行文题、摘要、全文等逐一阅读,去除无关文献57篇、重复文献62篇、干预类文献3篇、针对某单一成分结石的调查1篇、综述1篇、体质辨识未采用王琦9分法1篇,共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10篇。
用excel建议数据池,对10篇文献的文献发表年限,收录期刊,是否核心,调查年份,调查地区,样本量,患者年龄,各体质类型占比,作者机构,是否有基金支持,是否涉及结石复发及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合并肾功能不全和尿路感染等情况进行整理统计。所有资料采用双人检索、纳排,有疑问时咨询第三作者。确定无误后,双人核对录入资料,使用Excel进行描述性分析。
文献发表量统计,自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王琦9分法《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以来,以其为测量工具的关于尿石症患者中医体质的分析研究便随之开始,近10年来,年平均分布量较为稳定,发展趋势平缓,尚未形成井喷趋势,详见图1。
图1 2020年3月前我国尿石症中医体质调查文献发文量
发表于期刊的8篇文献有1篇[6]为核心期刊,占12.5%;10篇文献中有4篇[6,8,11-12]有基金支持,占40%。
被调查的地区以广东为主,文献数4篇,占40%;其次为福建和浙江,均为2篇,各占20%,厦门和江苏地区各有1篇,各占10%。作者机构以福建和广东为主,各占30%;其次为浙江,占20%;湖南和江苏各占10%。
所收集的10篇文献的样本量、年龄、体质类型占比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 各文献中样本量、患者年龄、各体质类型占比 (%)
对尿石症相关因素与中医体质关系进行分层研究的文献情况,详见表2。
表2 文献中对尿石症相关因素与中医体质关系进行分层研究统计方法与结果
(1)尿石症的中医体质调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相关研究得到较高的重视。体质学说由来已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以阴阳五行为基础加以分类。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诊之大法,先明体质强弱”,并在论述中说明体质对于疾病传变转归的决定性作用[14]。张颖[15]指出,阳虚则津液失于阳气的温化而停聚体内,痰湿由此而生,痰湿化热会进一步损耗津液,日久则肺、胃、肾皆伤,阴虚更甚,提示尽早进行体质干预,有利于疾病转归。长期以来体质分类不一,2009年王琦的9分法得到公认。多种基因差异评价[16],经过10年的发展,由本研究中图1可知,目前关于尿石症和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总数不多,年发表量趋势平缓。可能的原因是尿石症作为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的认识还未引起足够关注。按照统计学家普勒斯分析的学科四个阶段的划分[16],目前应属于第一阶段——学科诞生阶段,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尿石症的中医体质研究得到了较多的基金支持(占40%),说明在尿路结石高发地区此类研究已受到较高重视。原因可能是由于尿石症的复发率居高不下,发病率又稳步增长,人们需要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医在尿石症的防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医精准辨证始终是临床难题。《诸病源候论》认为“诸淋者,皆肾虚热故”,故临床治法多采用清利治法;但从患者个体体质而言,若为阳虚、痰湿体质,在清利治法及饮食失法等因素下只能耗伤更多的正气,使脏腑机能更加失调。因此体质9分学说以便于临床应用和百姓理解的量表为方法,为临床用药、康复指导,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复制的思路。
(2)目前尿石症的中医体质调查研究热门区域为我国南方地区,研究结果有一定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目前研究单位、研究者均主要集中在结石较为高发的江浙及广东福建地区,调查区域以高发城市——我国南方广东、福建的城市为主,占整体的63.6%。广东、福建地处岭南地区,环境潮湿,饮食结构以高蛋白为主,因而结石高发。但从研究结果和表1来看,目前尿石症的高发体质有一定的一致性,以阳虚、湿热、痰湿、阴虚为主[4-5,8-9,10-12]。但在李思逸[13]最近的研究中,发病以平和质为主要体质类型,约46.7%。即使同在广州地区,李思逸[13]和曾永威[6]的两项较大样本研究结果亦不一致。原因可能为:①未严格设置纳入排出标准,导致目标人群有差异,如合并症情况、初发与复发情况有差异等;②入组人群之间本身有群体差异,如在曾永威的研究中,男女平均年龄为(32±1.49)岁和(33±2.26)岁[6],而在李思逸的研究中平均年龄为(52.8±12.8)岁[13]。以上研究结果与王琦2009年对一般人群的大阳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在王琦的研究中年轻人以湿热、气郁为主,中老年以痰湿为主[17]。以上尿石症人群的体质特质有一定的趋向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在建议报告时应详细报道患者基线情况,以便更全面地展示目前尿石症体质的研究结果。
(3)尿石症的中医体质调查相关因素分析均有一定的相关性,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丰富研究内涵。由于尿石症发病周期长、病因复杂、结石成分复杂,对尿石症的体质调查研究应进一步细化。从本研究表2可知,目前的研究涉及到不同结石成分分层的文献仅3篇,占30%;其中有两项[6,8]结果支持草酸钙结石(占结石总数80%~90%)以痰湿质为主。对结石复发与体质关系的研究仅见于1篇文献,占10%,研究结果表明阳虚、痰湿、阴虚湿热等是结石复发的好发体质,复发草酸钙结石以痰湿为主。在陈娟等[18]的研究中,双“J”管尿盐结垢发生率中痰湿质比例也占绝对优势;对年龄、性别的分层研究占20~30%;结果表明男性以湿热质为主,对于并发尿路感染和肾功能不全者有两篇报道,结果有一定的一致性,两者均以阳虚体质为主,提示在尿石症的治疗预防中需切实做好个体化防护方案。建议今后的研究要进一步细化相关影响因素的分层研究,细化实验设计。由于目前体质学说的研究多聚焦于体质相关性研究,干预调体的研究较少,可逐渐尝试开展高质量的体质调护干预类研究,探索尿石症体质的干预模式。
(4)尿石症中医体质的方法学设计需进一步加强。按照JBI对横断面研究类的文献评价标准,高质量的观察性研究报告需注意抽样框架的确定、抽样方法、样本量、研究对象和研究场所描述、分析对象的覆盖率、诊断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量表应答率等问题[19]。纵观纳入的10篇文献,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样本量估算方面的问题。由表2知,按照样本量需满足条目数的5~10倍[20],有5项研究(50%)的样本量不符合样本量需求,没有1篇文献提到量表应答率。②中医量表使用和结果判定方面的问题。2008年甘澍等已开展了泌尿系结石和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21],但使用的体质量表不是王琦9分法。以后的研究中,量表的使用是统一的,但是从本研究表2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体质结果的总结尚缺乏一致性,有研究者以主要体质类型为统计对象[13],有研究者将兼夹体质单独列入统计,还有研究者将兼夹体质分别重复记录于相应的体质类型中[4]。王琦团队认为兼夹体质在人群中分布广泛,具有客观性[22],已进一步开展兼夹体质的研究。因此如果在体质辨识结果中出现兼夹体质,应客观记录,而目前各研究结果中记录方法并不一致。建议今后的研究能统一记录方法,或在文中进行分别列表计算,以便探索尿石病的体质规律,指导疾病的防治工作。③关于优势中医体质的统计判定,在大部分文献中均以百分比降序排列法判定结石病好发体质。部分文献[4,13,23]采用χ2检验或Logistic回归方法判定是否存在优势体质,并判定是否属于尿石症发生和复发的危险因素,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适当优化统计设计。
综上,手术是尿石症的主要治疗方式,而尿石症作为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还未引起足够关注。目前尿石症的相关中医体质探讨刚刚起步,不过基金支持率较高,研究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研究团队多处于我国结石高发区,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团体。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尿石症的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体质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建议今后的研究能提高试验设计和方法学设计,同时开展高质量尿石症体质调护模式的探索研究,为尿石症的中医体质学说的创建和应用提供高质量的循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