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功学,谭 宾,许伟杰,唐力明
(1.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广州510700;2.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700;3.广东省自然资源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广州510700)
无居民海岛是指不属于居民户籍管理住址登记地的海岛,是可以有临时居住人的岛屿[1]。无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在生态(稀有物种的栖息地)、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的潜力)和战略(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划界)[2]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无居民海岛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海洋资源,但是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初由于无居民海岛的生态保护意识较弱,开发中缺少合理、科学的规划,无居民海岛的生态环境在开发中遭到难于弥补的破坏,甚至造成海岛的消失[3]。20世纪以来,中国越来越重视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和管理。2003年,国家海洋局颁布了《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4]正式出台,为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海岛保护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无居民海岛以保护优先,适度利用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开发无居民海岛,促进无居民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无居民海岛按照利用和保护分类可分为:可开发无居民海岛、保护类无居民海岛、保留类无居民海岛。2011年中国官方公布了中国首批176个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名录[5],但这些无居民海岛是否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还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本文以中国官方公布的珠海市首批可开发的8个无居民海岛为例进行评价研究,为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开发管理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技术依据。
无居民海岛研究领域主要在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6-7]、开发利用情况评价[8]等。余国华对广东省无居民海岛进行遥感识别和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9];林志兰等人从生态重要性和开发可行性角度,采用专家咨询法和AHP 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厦门海域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10];任保卫以福建省三沙湾无居民海岛为例,参考《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指南(2015)》进行了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与预警评价试点研究[11]。但是大多数研究并未考虑将无居民海岛周边海域纳入评价体系中,无居民海岛环境脆弱,周边海域对其影响也会比较大[12]。本文将岛海为一体,将无居民海岛本岛和周边海域纳入评价体系中。
无居民海岛分布于海洋之上,具有面积小,生态环境单一[13]等特点,无居民海岛的开发方式主要是岸线开发、岛内资源开发和周边海域的开发[14-15]。本文评价方法参照了国家发改委下发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中的评价方法。以单个岛屿作为评价单元,通过无居民海岛岸线开发强度、无居民海岛开发用岛规模指数和无居民海岛周边海域开发强度[16]3 个指标来综合反映可开发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开发强度状况。
1.2.1 无居民海岛岸线开发强度(S1)海岛岸线是多年大潮平均高潮时海陆分界痕迹线[17],主要有自然岸线、生态恢复岸线和人工岸线等岸线属性的分类[18]。本文以无居民海岛人工岸线利用程度来表征无居民海岛岸线开发强度。根据无居民海岛人工岸线长度占无居民海岛总岸线长度之比,得到无居民海岛岸线开发强度(S1):
式中,l为单个无居民海岛人工岸线长度,L为单个无居民海岛海岸线长度。
1.2.2 无居民海岛开发用岛规模指数(S2)根据无居民海岛己开发利用面积(S2C)占海岛总面积(S2D)之比,得到无居民海岛开发用岛规模指数(S2):
其中,无居民海岛已开发利用面积(S2C)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1,…,4,分别代表工矿仓储及交通、水利设施及坑塘养殖、住宅及公共服务、耕地和园地及经济林四类海岛利用类型,SAi为第i类海岛利用类型的面积,SFi为第i类海岛利用类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系数(SF1= 1,SF2= 0.8,SF3= 0.6,SF4= 0.2)。
1.2.3 无居民海岛周边海域开发强度(S3)以距离无居民海岛海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海域作为评价范围,无居民海岛周边海域开发强度(S3)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为海域使用类型数,Si为第i种用海类型的面积,li为第i种用海类型的资源耗用系数(见表1),ai为第i类海洋功能区面积,hi为第i类海洋功能区允许的海洋开发程度(见表2)。
表1 海域使用类型资源耗用系数
表2 主要海洋功能区海洋开发对海域资源环境的影响
1.2.4 阈值划分及综合评价 根据指标评价结果进行阈值划分,当S1>30%时,无居民海岛岸线开发强度较高;当介于20%—30%时,开发强度临界;当≤20%时,开发强度适宜。
当S2>40%时,无居民海岛开发用岛规模指数较高;当介于30%—40%时,无居民海岛开发用岛规模指数临界;当≤30%时,无居民海岛开发用岛规模指数适宜。
当S3≥0.3时,无居民海岛周边海域开发强度较高;当0.15<S3<0.3 时,无居民海岛周边海域开发强度临界;当S3≤0.15 时,无居民海岛周边海域开发强度适宜。
通过短板效应进行可开发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开发强度综合评价,将无居民海岛人工岸线比例、无居民海岛开发用岛规模指数和无居民海岛周边海域开发强度三项指标中,任意一项为较高的划分为可开发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开发强度较高,任意一项为临界的划分为可开发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开发强度临界,其余的划分为可开发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开发强度适宜。
表3 可开发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开发强度
广东省珠海市是中国经济特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滨海风景旅游城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毗邻澳门,和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地处北纬21°48′—22°27′、东经113°03′—114°19′之间,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近海有众多的海岛,大小岛屿总共有147个,主要分布于珠江入海口,其中135个为无居民海岛,以岛群聚集形式分布,主要有以有居民海岛桂山岛为中心的岛群、万山列岛群、外伶仃西南海域岛群、担杆列岛群、高栏岛群。海岛地质主要是花岗岩组成,土表由花岗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土壤组成,有一部分岛屿为地表露岗岛,无植被生长。领海基线内海域面积有6 019 km2,海岸线长691 km,是珠三角中海域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城市,素有“百岛之市”之称[19]。2011年中国官方公布了中国首批176 个可以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名录,其中广东省珠海市海域总共有8个无居民海岛在这首批无居民海岛名录上,分别是小蜘洲、三角岛、二洲岛、大九洲、大三洲、小三洲、杧仔岛、三角山岛,本文以这8个可开发无居民海岛进行评价研究。
图1 珠海市首批可开发无居民海岛位置
收集2020年覆盖研究区范围内的高分二号、资源三号等多光谱遥感影像,通过正射校正,影像融合[20]等得到符合要求的遥感影像。通过遥感目视解译的方式得到研究区范围内无居民海岛范围的矢量数据,并提取分析无居民海岛岸线属性。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土地类型分类提取出工矿仓储及交通、水利设施及坑塘养殖、住宅及公共服务、耕地和园地及经济林四类土地利用类型。收集研究区范围内的海洋开发功能区划数据和海域使用权属数据。根据需要对部分岛屿进行上岛调查测量。
珠海市首批可开发无居民海岛的岸线利用程度相对较高,5 个无居民海岛岸线开发强度适宜,有3个无居民海岛岸线开发强度较高。其中三角岛岸线开发程度最高,开发强度为0.634,岸线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是港口码头岸线和填海造地岸线。杧仔岛的岸线开发强度为0.423,主要原因是杧仔岛建设了两条连接有居民海岛荷包岛和大杧岛的构筑物,杧仔岛的岸线开发方式主要是构筑物人工岸线。小蜘洲的岸线开发强度为0.340,岸线开发方式主要是填海造地岸线。
表4 无居民海岛岸线开发强度评价结果
珠海市首批可开发无居民海岛开发用岛规模整体上适宜,只有小蜘洲开发用岛规模指数处在临界状态。其中大三洲、小三洲和三角山岛开发用岛规模指数为0。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珠海市的无居民海岛岛内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不多,基本上还是保持原有无居民海岛的自然地貌。
表5 无居民海岛开发用岛规模评价结果
珠海市可开发无居民海岛周边海域开发强度基本适宜,只有三角岛开发强度为0.275,处于临界状态。三角岛周边海域有三角岛码头工程和珠海市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珠海市海域是珠江三角洲海域核心地区,建设有海上风电、造地填海工程、海底电缆等海上工程,但距离珠海市无居民海岛都相对较远,对无居民海岛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根据无居民海岛岸线开发强度、无居民海岛开发用岛规模、无居民海岛周边海域开发强度三个指标的评价结果,通过短板效应,得到珠海市首批可开发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开发强度情况。其中小蜘洲、三角岛、杧仔岛3个可开发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开发强度较高,二洲岛、大九州、大三洲、小三洲、三角山岛5个可开发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开发强度适宜。
表6 无居民海岛周边海域开发强度评价结果
可开发无居民海岛用途有旅游娱乐、交通运输、农林牧业、工业、公共服务等多种用途。
珠海市首批可开发无居民海岛开发用途分为旅游娱乐用岛:有大三洲、小三洲、二洲岛、大九洲;旅游与交通用岛:有小蜘洲、三角岛;交通与工业用岛:有杧仔岛、三角山。
在旅游娱乐用岛中,大三洲、小三洲位于珠海横琴开发区内,由于两个岛屿相对较小,还未进行实际性的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开发强度整体适宜。二洲岛位于万山群岛旅游度假区内,是珠海市首批可开发无居民海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面积约8.15 km2,岛内有丰富的珍稀植物资源和野生猕猴,资源环境开发强度适宜。大九洲是珠海市旅游开发较为成熟的一个无居民海岛,距离珠海九州港约2 km,资源环境开发强度也处于适宜状态。
在旅游与交通用岛中,三角岛于2017年由珠海九控蓝色海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整岛开发,三角岛的开发定位为“公益+生态旅游”模式。以整岛生态修复为重点,以适度海岛旅游开发为支撑,打造集科普教育、主题体验、海上运动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小蜘洲于2020年由深圳湾游艇会有限公司进行整岛开发,主要进行生态修复和高端旅游开发,由于以前的采矿项目对岛内环境影响较大,资源环境开发强度较高。
交通与工业用岛中,杧仔岛作为连接荷包岛和大杧岛之间的岛屿,因建设了人工岸线构筑物,资源环境开发强度较强。三角山岛位于珠海高栏港区内,临近港口,但未有实际性的开发建设,资源环境开发强度适宜。
小蜘洲、三角岛、杧仔岛3个无居民海岛都是因为岸线开发强度较高,而导致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强度较高,表明无居民海岛开发过程中对岸线的利用较为过多。在无居民海岛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岸线占补平衡及生态修复,避免海岸线的过度开发。
探索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的开发用岛模式。珠海市首批可开发无居民海岛中还有一半仍有待开发,珠海市是旅游大市,珠海无居民海岛是珠海最具特色的旅游名片,应积极探索旅游娱乐开发用岛,依托横琴岛、东澳岛、担杆岛等有居民海岛,打造群岛旅游区。
推进可持续的无居民海岛资源利用。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过程中应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充分挖掘原有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等,发展开放式养殖、海上娱乐活动等对资源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