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美学思想对宋代山水画的影响

2021-06-23 17:30蔡小龙
关东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山水画美育影响

[摘 要]伴随着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历程,艺术的成就也在一路攀升。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中国都有着不朽的艺术成就。

绘画领域中,山水画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一环。中国古人的文学与艺术联系往往是十分密切的,一些文人精通绘画之术,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倾注于笔墨之间,通过画笔表达自身的情感与价值取向。在宋代的山水画创作中,不少作者受到了朱子美学的深刻影响,其绘画风格和主题表达都会体现朱子的审美理想。文章将基于朱子美学的基本构架,进一步阐释宋代山水画中体现的朱子美学理念。

[关键词]山水画;朱子美学;美育;影响

[作者简介]蔡小龙(1986-),男,武夷学院艺术学院讲师(武夷山354300)。

我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一直在不断地自我完善,山水画往往在历史的潮流之下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征。而宋代的山水画是山水艺术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宋代的山水画是艺术与道法高度结合的产物,当时流行的朱子美学对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在规范文学作用的同时,也有着一套较为完善的审美理念。由于朱子的文人世家出身,其天生的文学修养造就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体系。对于文学和艺术,朱熹并不像传统的理学家一般过度强调文学的经世致用的特点与目的,而是强调文与道的相互融合,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一、朱子美学的基本构架

(一)强调美学与“道”的关系和深刻内涵

早在秦汉时期,文人对于“文”的意义阐释便有了较为深刻的探讨,文学常常与服务于政治统治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为统治者效力。而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的文学意识真正苏醒,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学的真正意义与政治作用区分开来,文学不再只是作为经世致用的工具,而成为了文人表情达意、宣泄情感的载体。然而,事情到达一定极端就会物极必反,文人自由地使用文学来抒情和叙事,过分地强调辞藻的华丽和文学形式的工整,而忽视了文学的内涵和主题深度,文学出现了“质”的缺失的情况。“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宋代以来,逐渐重视士人画家的修养,论得最多的当是画家之人品的修养,提倡林泉之志,以淡泊物欲为超逸。苏轼提出画家须有‘不可荣辱的艺术精神,其次提出画家的文才修养。”

[[宋]郭熙著,周远斌点校簒注:《林泉高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第199页。

]自古以来,文与道的关系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道德逐渐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中心,众多文人在进行诗词艺术创作时都会强调德与道的鲜明主题,包括欧阳修、苏轼等文学大家的创作,当时的文人已经承袭了来自朱熹的文以道出的文学理论。

作为理学家,朱熹以理学的态度与立场来审视文学与艺术的主题创作。文学诗词创作都是从道缘起,这一理念是朱子美学的核心主题。“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美育思想。西周以后就逐步形成了‘乐教‘诗教‘礼教等美育形式。伟大的教育家、理学家朱熹曾说:‘美者,声容之盛。善着,美之实也。‘美是由视觉和听觉这种审美感官与外在审美对象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美感或快乐,‘善的充满积实是‘美。”

[兰宗荣:《论朱熹“幔亭之风”的美育特征与实质》,衷鑫恣主编:《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十年录》,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78页。

]而“道”在朱熹的眼中饱含着超然物外的理,所谓太极还包括着万事之理,即宇宙的哲理以及世间人们行事的道德准则,朱子将哲学与道德合二为一,统一称为“道”。朱熹认为艺术的根本就是道的载体,艺术的高级审美境界必须接近大道主义的内涵。这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创作的内容与主题,在其形式上也要讲究依道而行,强调艺术家在进行创作中要注意对理和道的深入理解,才能将艺术作品完美呈现。

(二)对于文学艺术创作中感物道情的深入阐释

在朱熹的审美理念中,诗词以及其他的艺术形式,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而朱熹的审美趋向更偏向于诗歌创作,朱熹本人具有诗人的独特气质,且从小生长在书香世家,其父亲和幼时老师都是当地十分有名的诗人大家。文学的缘起是道,这是朱熹对艺术本质的阐释,也是从第一层面上揭示艺术的理想境界。而深入艺术创作内部,朱熹认为,艺术作品的特征与创作灵感都应该遵循艺术家当下情感的喷发,艺术家在生活中看到眼前的一个事物而激发出了情感和感慨,就是艺术创作最本质的源泉,其表明艺术创作不是想就能想出来的,而是通过偶然乍现的灵感爆发而来,再加上理性推理和深刻的构思,作品才能够真正激起观者的共鸣和感叹,这也是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

在朱熹的审美理想中,所謂“情”也有十分深刻的内涵,古代对于“情”的阐释一直都存在争议,而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性情说”。古人认为,一切情感都来自于性,其本质都是欲念,这一观念对朱子美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朱熹看来,性情是同源共生的,都要由本心控制,但情感的爆发也是由于性的本能驱使。而激发情感的事物,可以是某一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些事件,古代诗人常常会感物兴怀,看到眼前此景感叹世事的变化、年岁的增长、统治者的无能以及自己的壮志难酬,这些都是诗人在创作时本来就有的情感,而通过一些事物来间接地暗示自我情感。在朱子看来,表达情感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特征,艺术创作不仅需要艺术创作者一瞬间的灵感迸发,还应该兼顾艺术作品的变化特征,要从作品的表现部分尽量体现形式与结构的美感,促进观者看到作品时可以通过自主的鉴赏看出创作者艺术创作背后的情感和主题思想,这要求创作者不仅要有含蓄的表达手法,还要掌握含蓄的分寸,使观者能够在若隐若显中感知到作品的主旨和创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强调“道”在文学与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朱子理学对于后世影响往往局限在其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中,不少人仅仅将朱子美学认为是伦理纲常的产物,而忽视其对审美艺术境界的突出强调。事实上,朱子美学并没有否定情感以及艺术本身的美感所赋予的艺术价值,反而十分强调从情感出发而进行艺术创造。虽然说理学家强调文学要有经世致用的作用,对于华丽的辞藻和艺术表现形式都十分抗拒,从而过分地突出道德对于艺术作品的表现价值,但朱熹并没有传统理学家那样极端。

“儒家道德境界中强调在自由精神以自得其乐为根本特色。追求自由、快乐也成就了朱熹的美育思维模式。朱熹常常引古为喻,强调古者教必以乐。”

[兰宗荣:《论朱熹“幔亭之风”的美育特征与实质》,衷鑫恣主编:《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十年录》,第84页。

]除此之外,朱熹强调艺术和诗文创作要突出礼乐之章法,从根本上提升艺术作品本身的审美境界。在朱熹看来,艺术需要具有美育的独特作用,要求作者要达到外在美与精神美的高度统一,从而使观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深切感受到德与道的潜在影响力,也达到有效的美育境界,带领观者进入向善、向上的崇高境界。

二、朱子美学在宋代山水画中的藝术体现

(一)将文与道的理念深刻融入山水画的创作

纵观古代山水画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完善,而宋代的山水画作为其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十分深远且重要的影响。宋代山水画讲究的是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通过笔墨描绘出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壮阔图景,更是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旷达精神。从宋代的山水画雄伟的构图和多样的绘画内容来看,艺术创作者需要具备很强的山水观念和宽广的眼界与心境。朱子审美观念中讲究的是艺术与文道的结合,文道关系即朱子美学的核心内容,在朱子的观念中,文与道要相辅相成,文学是道的载体,文学表达需要体现道德,这一点同样影响了宋代山水画的创作。

“画家要进行创作,除了生活、技巧外,与画家思想和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所谓道,即中国古代各家各族共同遵循,代表他们对世界本原及自然、社会的规律和法律的认识,由此反映他们对美的产生、表现形式和本质的理解。学道则必须读书,读书为历代画界所重视。”

[周积寅:《中国画学精读与析要》,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395页。

]宋代山水画大师用宏伟的构图和细腻的笔触来体现山水的壮丽与自然的柔情,于平淡中透露着自然的温情,从各种角度将伟大的自然刻画在观者的视野和心灵中。宋代山水画创作过程中,作者通常讲究创作时专一的心境,只有专一的心境与精神才能将自己全部投入到绘画当中,才能使作品真正达到与观者产生共鸣的理想状态。

从宋代山水画的特征中,其实很容易看出作者的绘画风格和理念。宋代山水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作者需要对生活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才能够在绘画中抓住重点,强调突出同一崇高的主题。古人绘画讲究通过精神感应来暗示绘画中的主题思想,作画者有时并不会深入还原景物的原貌,而是通过模糊的轮廓刻画,以点睛来达到表神法道的目的,画面中一定程度的空白往往会给观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更加容易从中体会作品的精神内涵。山水画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其具体到生活中细小的事物之间,都有着十分动人的灵气和无穷的表现力,这就需要作者具备通灵万物的精神,当作者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眼看着如此辽阔的自然风景,感知浩瀚无比的宇宙时,才能创造出真正具有天地灵气的作品。具有天地之灵气的作品必然是需要一点抽象的表达,这是引发观者进行哲思的关键,这需要作者具备足够的文学素养以及深刻思考的能力,通过眼前之景,创造出超然物外的情景,为观者带来发自内心的愉悦和震撼。

(二)巧用借物言情的表现手法

宋代不少诗人都精通山水画的绘画技巧,作者往往通过意象、眼前之景来间接表达内心的志向或者情感,这是一种隐晦的表达方式。朱子美学讲究借物兴怀,需要通过暗示的方式借用具体的客观对应物来表现出来,这是一种隐喻的手法,这使得艺术创作往往会避开直抒胸臆和赤裸的情感表达方式,达到了艺术创作的又一崇高境界。(如图1、图2)

在艺术创作中,感物道情的表达是十分常见且备受作者以及观者推崇的表现方式。宋代山水画中,作者经常使用一些具象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艺术体现有多种方式,而借物言情,即作者通过象征、暗喻的表现形式来进行表情达意的方式也十分多样。古人作画时常用谐音来暗示主题,比如作画时出现了瓶,与“平安”的“平”是谐音,作者在此细节中想要表达的就是平安的主题。再比如用一些代表某一精神的物象来暗示情感,作画时常出现的竹子、松柏、梅花等,这些植物代表着崇高或坚韧的精神,通过画面的描绘,深度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和精神追求。

(三)浑然天成的意境与主题

中国地形多样,既有辽阔的山川,也有奔涌的江河,既有广袤的草原,也有温柔的水乡,不同的山水都是动人的风景。因此,对于山水画的研究应该是一个较为宏大的课题。而无论是哪一种风景,都需要创作者具有连接宇宙与自然的宽广胸怀,才能创作出集自然万物之灵气的壮阔图景。与描绘小城民生的风俗画不同,山水画讲究的不是栩栩如生的细致刻画,而是雄浑壮阔的伟大气势,山水画更多的是注重是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观者能够对眼前的图景身临其境,联想到更加辽阔的山水景色,这是山水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山水画的重点就在作者本身的旷达态度和创作主题与意境的浑然天成。(如图3、图4)

而在朱子美学的审美理想中,讲究的是气象的浑然天成,绘画需要集山水与气象于一体,于绘画中体现自然的趣味。朱子认为,所谓的自然之理趣,指的就是自然本身,山水画创作首先需要从观察与表现自然这一角度出发,用心体会自然之下的世界;另一方面,自然又是一种态度,所谓顺其自然,就是要求绘画者在创作过程中注意感官与心境的流畅,不刻意拟造一些本不应该存在的事物,讲究一种顺其自然之美,要引导观者从作品中感知大自然的原始力量。其次,朱子的审美理想还强调平淡之中的趣味,所谓平淡之理趣,不是指生活中没有意义的平凡之物,而是需要创作者通过抓取有意义的事物,或者将一个事物赋予特定独特的价值,从平淡之中创造震撼。平淡的事物没有热闹的喧嚣,是一种安静、祥和的气质,而山水画的创作正是需要安静平和的气质,才能静下心来感受自然与宇宙的灵气。除此之外,朱熹还强调艺术创作中的含蓄之趣味,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和艺术创作讲究温柔敦厚、沉静内敛,安静的图景之下蕴含的是无穷的能量。因此,艺术家要学会克制内心情感,用暗示的手法,隐晦地表达内心的感情,在无声无形中起到教育与宣传的作用,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促进观者从画面中感知作者宽广的心胸,从而达到绘画的美育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朱子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代山水画的创作,包括主题的表达、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形式的统一、表达方式的多样等,朱子美学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理想,更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宋代山水画创作者的创作初心和准则。朱子美学中的文与道的相互关系,借物抒情的隐晦表现手法以及道在艺术创作中的核心地位,都能够在宋代山水画中得以体现。绘画要承载更多的精神内涵,承担更多的教化责任,这是朱子美学的艺术理念。

猜你喜欢
山水画美育影响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美育教师
程灿山水画作品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