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 王玥兮
摘要:医学期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快速、正确的应对策略,及时地将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形式刊发,供同行借鉴,体现了医学期刊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同时也对医学期刊的传统出版流程提出了挑战。本文探讨了新冠疫情背景下医学期刊的出版流程优化途径,以期为出版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学期刊 出版流程 媒体融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因具有分布的差异性、传播的广泛性、危害的复杂性、治理的综合性、种类的多样性以及不可预测或难以预测的特点。医学期刊作为医护人员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的交流平台,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快速、高效、准确地传递分享相关知识,及时推广有效的救治方案,对有效控制事件的发展、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流行,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一时间发出“致抗疫一线同仁书”,鼓励医护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做好科学知识传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加强出版服务,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要求出版单位精心策划安排战“疫”选题;加强网上出版传播;抓紧做好重点读物的印刷发行工作。各医学期刊社积极响应,通过策划专题和开通快审、快发通道等措施加速出版,为科学防控工作提供了科研成果展示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如赵巍等就疫情期间学术论文的优先出版与质量控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王福军等就新冠疫情下医学期刊践行社会责任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医学期刊应从转变出版思维模式、优化出版生产流程、策划专刊专题、开展线上科普及网络首发方面践行社会责任。本文就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学期刊的经验传播方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及反思,并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期刊出版流程优化进行探讨,旨在为将来的实践提供参考。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经验总结与传递的难点
突发事件,特点就是突然发生,不可预测。疫情初期,大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度不够,无论是治疗还是防控均处于探索阶段。而專业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及时总结与经验分享,对后续的诊疗护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可让医护人员少走弯路,有助于整体提升新冠肺炎护理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提高诊疗水平,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2020年1月29日,科技部下发通知,要求科研人员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全力投入科技攻关任务,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为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与救护,从学术角度为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者提供分享救治患者的经验平台,早日战胜疫情,中华医学杂志社带领旗下的140余种学术期刊进行了新冠肺炎相关文章优先出版的尝试和实践。但在实际组编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事件突发,临床工作繁重,医护人员撰写论文大都是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进行总结,加之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变化快、急危重症多、诊疗方案的不断更新,短时间内要完成一篇规范的科研论文有一定难度,很难做到用科研思维解决问题和改革创新,很多一线作者的经验还不够成熟或未经严格论证就匆忙成文,而期刊出版具有时效性、周期长等特点,导致(1)早期的用稿质量不高,同质性较大;有些文章刊出时,诊疗方案已更新,以致缺乏指导意义。(2)由于“新冠”文章是热点,难免会出现“蹭点现象”,短时间内稿件突增,使各医学期刊审稿工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3)很多医护专家也在抗疫一线,无法保证稿件的快审,致使部分优质稿件发表滞后。(4)疫情期间多在线上办公,编辑团队的沟通合作及数字化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5)印刷部门停工停产带来的线下出版滞后等。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出版流程的优化途径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在出版形式、传播结构以及营销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已经由传统的单一出版模式向多维性知识服务和功能服务演变,呈现数据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局限于纸媒。媒体融合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发展并不均衡,呈现大众媒体发展较快,小众学术传媒发展缓慢的现象,科技传播领域的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与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出版尚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期刊的融合出版渠道主要有全文数据库、自建网站、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期刊APP。因此,医学期刊可根据各刊具体情况对传统出版流程进行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网络首发(单篇/整篇)
网络首发是指借助互联网(含移动网络)在“中国知网”以数字出版方式优先出版学术期刊的单篇论文内容,能实现为广大研究人员识别核心期刊最新文章的功能及研究成果的时效性聚类,有效提升文章的辨识度,提高所发布论文在海量文献中被发现的概率。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既要保证刊期的正常出版,又要快速刊发抗疫专题的情况下,期刊可充分利用媒体融合的优势,开通在线发表,对三审通过的优质稿件,完成编辑加工后,先提交CNKI的OA平台网络首发,此举可将传统3-4个月才能见刊的时间缩短到1-2周,有利于第一时间将优秀的防疫抗疫学术成果共享。特别是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稿件,可为临床提供较高水平的指导和参考借鉴,同时也避免低水平文章的重复刊发,占用出版资源。例如《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约组的专家述评“重视2019冠状病毒(OVID-19)诱导的脓毒症免疫抑制”整个出版流程仅用了7天即在中国知网首发。《护士进修杂志》约组的“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及管理的最新文献评价及汇总”从收稿到首发仅用了10天。为临床诊疗和防护提供了科学和循证依据。
(二)微信公众号
融合共享和交互构筑新的传播环境,使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从以往的纸质期刊转移至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其中微信公众号成为科技期刊目前发展最为迅速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新媒体平台。新冠疫情期间,医学期刊可充分利用公众号等线上平台不受时间、空间、篇幅限制,以及传播快、受众广、参与性强、更新快等特点,快速传播诊疗护理方案,分享抗疫经验,发挥期刊的导向、导读作用。如抗疫指南、专家共识、论文速递等专题,可为一线医护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为抗疫提供学术支撑。对体裁不符合科技论文要求,而内容能真切地表达身处一线医务人员内心写照的文章,可在公众号开辟专栏。例如《重庆医学》在其公众号发布宋彩萍编委在抗疫中的事迹。《护士进修杂志》在公众号栏目“一线日记”,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刊发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护士吴雪“阳光灿烂的日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廖丽慧的“抗疫之经验分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王文丽的“是什么样的鞠躬,让我们彼此都热泪盈眶”等文,分享了护士抗疫心得和战疫经验,呈现了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抗疫一线护士的护理风采,并以同理心疏导、缓解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引发共鸣和讨论。
(三)线上巡讲
线上巡讲是采用“学术论文+视频讲解”的出版融合新模式,由期刊社邀请优秀论文作者针对其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动机、思路、方法、经验进行分享,用于启发研究者的科研思路,其既可提高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水平,又可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疫情期间,此种形式可以快速、便捷地帮助到其他研究者理清思路。对数字化程度较好的期刊而言,可以自行组织线上巡讲;不具备条件的期刊可参与中国编辑学会出版融合编辑专委会、万方医学网组织的相关活动。
(四)在线课堂
期刊社可充分利用专家资源、人才资源组织在线课堂。内容以疫情背景下的防控、诊疗、护理为主,编辑部也可就新冠肺炎的征文及论文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医护人员对抗疫的正确认知和写作实践。另对操作性较强的如防护装备的使用及核酸采样方法等,可通过录制动态视频播放,更直观易懂。
三、结语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传播媒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及时地进行跟踪报道,是医学期刊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由于医学期刊的学术性、专业性、学科性等特点,可以从专业角度有效发挥引导舆论及学术服务作用,对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播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出版行业与互联网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传统学术期刊在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媒体不仅有利于提高期刊的业界知名度,吸引读者和优质稿源,还可加强学术期刊与外界的交流,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未来医学期刊可针对性地提高学术期刊融合出版能力,优化出版流程,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判断,以及应对机制的构建完善,如(1)做好应急预案,组稿、约稿时间前移。(2)进一步缩短审稿、用稿周期;及时跟进、了解一线信息,密切关注国家相关诊疗方案及政策性文件,引导作者正确、规范书写论文。(3)组织二线专家审稿团队,明确审稿节点,缩短外审时间。(4)完善期刊数字化出版流程,增加线上发表数量和开放获取,并可就线上传播方式、线上服务手段以及期刊线上办公平台等进行有益的探索,以及时向一线人员提供基于科学证据的决策支撑,向公众提供通俗易懂的知识普及与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好医学期刊的学术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佳乐,徐志明,罗志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保障体系建设[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 20(8):722,7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A/OL].[2010-05-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6399.htm.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致抗炎一线同仁书[EB/OL].(2020-01-23)[2020-08-27]. http://lxjk.people.cn/n1/2020/0123/c404177-31560664.html.
[4]国家新闻出版署.加强出版服务助力打赢疫情防控
阻击战[EB/OL].[2020-02-12]http://www.xinhuanet.
com//2020-02/06/c_1125539077.htm
[5]赵巍,付辉,王海娟等.疫情期间学术论文的优先出版与质量控制的探索与实践[J].编辑学报,2020,32(4):418-421.
[6]王福军,冷怀明,刘坤祥,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学期刊践行社会责任的路径.[J].编辑学报,2020,32(4)390-393.
[7]科技部. 科研人員要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全力投入科技攻关任务,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EB/OL].[2020-05-20].http://www.most.gov.cn/kjbgz/202001/t20200129-151264.htm
[8]贾泽军,尹茶,邓晓群.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高校学报发展现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编辑学报,2016,28(5):474-477.
[9]中国知网.新型出版模式介绍[EB/OL].[2019-08-01].http://iras.lib.whu.edu.cn:8080/rwt/401/http/NNYHGLUDN3WXTLUPMW4A/kns/subpage/introduce.aspx.
[10]刘永强,杨嘉蕾,杨乐等.科技期刊网络首发的实践与思考:以热力发电为例[J].编辑学报,2019,31(6):320-323.
[11]米元元,朱丽群,张淑梅等.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及管理的最新文献评价及汇总[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6):525-533.
[12]孔微.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编辑应具备的四大意识[J].编辑学报,2019,31(6):689:-692.
[13] 高一帆, 王霞. 医学科技期刊新媒体在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 新媒体研究, 2020(4):22-24.
(作者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学术促进中心护士进修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