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颖
【摘 要】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习兴趣,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研究以预习单为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探讨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预习单对学生自主学习产生的影响。通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设计预习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同时在积极开展预习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增强主体意识,提高自我认可程度。
【关键词】预习单;自主学习;小学语文
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丰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预习单是以小学课标为准则,以小学课文为依据,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情感特点设计呈现在纸上的具体的课文自学条目,着眼于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基于此,本文研究以预习单为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探讨学生在有无预习单的条件下自主学习情况。
一、预习单构成要素与设计思路
(一)预习单构成要素
主要包括字音字形、课文阅读、课文脉络梳理、课后提问这五个重要构成要素。字音字形部分是预习单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所有水平学生必须达到的标准。课文阅读部分需要学生将字音字形应用在长篇的文字阅读过程中,是对字音字形的深化积累。课文脉络部分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能够熟练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文章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文章的主体脉络。课后提问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文章内容,加深学习印象。
(二)预习单设计思路
在设计预习单时,需要始终包含预习单的五大构成要素,使得学生的预习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设计预习单的内容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其设计原则以提升阅读能力为导向、以掌握文体体裁为目标。
二、小学语文预习单案例
(一)案例预习单设计
由于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着不同的特点,本文在设计预习的案例时,以诗歌和散文为例,分别设计了预习单案例。
1.诗歌:中国自2000多年起便出现了诗歌这种体裁,有着悠久的诗歌文化底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册都含有一定量的诗歌类文章。诗歌文章相较于其他题材的文章具有短小精悍、音韵和谐、意境丰富的特点。本文以《秋思》为例来设计预习单,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深入研究。
《秋思》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张籍,主要表达作者对亲人深切的思念。本文设计的预习单案例如下:
《秋思》预习单
一、诗歌初识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注意故事中的多音字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书写课后生字
二、诗歌熟读
1.边朗读诗歌边思考作者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2.朗读后思考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描述作者的情感?
三、诗歌明意
尝试结合课文注释说说诗歌每一句的意思
四、诗歌语言
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五、诗歌默写
尝试默写《秋思》
六、诗歌扩展
诗人张籍额的圣名与当时的王建齐高,二人合称为“______”
案例分析:本文在设计《秋思》的预习单时,按照循序渐进的思维,设计的内容难度依次递升,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慢慢挖掘学生的预习内容。同时,预习单上还设计了扩展内容,旨在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在预习阶段便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2.散文:散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类型最多的一种文学体裁,文体内容相较于诗歌偏长,且教材中的散文多是选自名家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散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更加容易,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本文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为案例进行预习单设计,设计内容如下:
《吃水不忘挖井人预习单》
一、我会读
1.请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结合拼音朗读句子,不通顺的地方可多讀几遍
二、我会认
朗读课文后试着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忘( )挖( )井( )席( )导( )革( )
三、我会想
朗读课文后,试着思考:谁是“挖井人”?谁“不忘挖井人”?
四、我会写
尝试书写一下生字,尽量书写正确
忘____挖____井____席____导____革____
五、我会说
尝试说一个你知道的毛主席的小故事。
案例分析:
在设计《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的预习单时,涵盖了文章的生字注音、拼写等内容,同时包含朗读、扩展内容,设计的内容深度依次递升。由于《吃水不忘挖井人》被安排在低年级教材中,因此本文设计的预习单扩展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旨在考虑低年级小学生的接受水平。
(二)案例结果对比分析
本文在做以预习单为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观察预习单设计的作用,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将班级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在正式上课前发放预习单让学生完成预习工作,一组不发放预习单,以传统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听课。经过几次试验后,发现两组同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1.课文熟悉程度。在课堂上,教师采用随机提问的形式针对课文内容对两组学生进行考察,发现未发放预习单组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和效率相较于发放预习单组的学生更低,说明前者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不如后者,后者在预习单的激励下做了较好的自主学习,后者中尽管有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上问题,但是人数不多,能够自主学习的人较少。
2.回答问题积极性。在课堂教师提问环节,当教师进行提问后,有众多学生纷纷举手想要回答问题,教师对举手学生进行组别分析,发现举手的学生大多数是发放预习单组的学生,因为在预习单的帮助下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针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把握能够回答正确,因此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三、预习单设计对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成长
教师在设计预习单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课文内容,通常会采取更加生动化的形式去设计预习单内容,必要时还会带上插图。学生在拿到预习单后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学习的动力更足。在完成了预习单上的内容后,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过程就会更加轻松简单,针对教师课上的提问更显得心应手,回答问题的主动性有明显的提高。在自己的回答得到肯定后,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投入到预习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促进自主成长。
(二)引导开展预习,提升学习效率
学生学习课文的完整过程离不开预习,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提前掌握课文的学习内容。因此,在课堂上,已经预习的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更快的掌握学习内容,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教师无需分配更多的时间去知道学生完成一些基础的生字拼读、课文朗读过程,学生由于提前通读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掌握,因此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更高。
(三)增强主体意识,帮助自我认可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由于学生参与的程度较低而无法让学生有较好的主体意识,长此以往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以预习单为载体的预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来掌握文章内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意识。同时,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也有更高的積极性,得到自我认可的机会更多,主体意识逐渐加强,有利于学生成长。
自主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主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学习内容,促进自身成长。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预习单的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同时在积极开展预习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增强主体意识,提高自我认可程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明成.走向深度学习:“思考力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中小学管理,2019(12):39-41.
[2]陈丽心.预习单设计:在“不同”上下功夫[J].教育观察,2019,8(2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