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摘 要】文章主要尝试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小学生的学情进行精准把握。同时,基于学生在智慧教学平台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精准教学实践。对此,本文主要将整个教学实践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即:分析学情、精准备课、个性化辅导。由此,使教师能够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教学进行分析、诊断、设计教研方案,以及优化改进策略。最终通过立足于学习者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理念,对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及学科能力进行全面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精准课堂;数学教学
精准教學,最早是基于外国学者Skinne的行为学习理论而产生的教学理念。它主张,通过追踪小学生的学习表现,精准了解学情,进而有方向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与形式来因材施教。但受制于以往技术的局限,尽管精准教学的理论成果颇丰,但其实践层面并未有太大的成效。当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各类教育智慧平台均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中,使得精准教学的应用得以有效推进。此外,从小学生的个体发展来看,传统课堂的主要弊端在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主要面向大多数的学生,因而他们无法对各个水平的学生展开差异化的教学,继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消极被动的心理,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在大数据教育的背景下,根据可穿戴设备、智慧系统等技术对学生的行为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既可突出学生个体的薄弱点,又可倒逼教师对其模式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改进和优化。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大数据分析,展开精准教学有其深刻的现实必要性。
一、预先发现问题,进行学情分析
当前,在教学中,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主要包括: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件、智慧教学平台等。而本研究的主要探索模式,则是基于智慧教学平台展开的。在传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常常面临着线下数据基数大、收集难、统计误差大等问题,而无法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展开精确化的记录和分析。即便对于学情的把握,教师也只能通过单元测试、期中或期末考的分数进行估计。而现代化智慧教育平台不仅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还能通过自动化分析的方式,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向用户呈现学习者擅长或薄弱的模块,并基于数据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因而,借助这样的技术优势,教师便可以通过终端,对全班的学情进行研究。进而,从宏观上对整体教学进行把握。
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主要要求学生能熟练进行三位数相加或三位数加两位数的数学计算。课前,教师在学生进行预学习时,可以通过在智慧平台中设置旧有基础练习、新知识的基础题型等,以进阶练习的方式,考察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新知识的预习效果。其中,旧有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一位数相加、一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相加等。而在实际练习中,可以发现,知识点越深入,学生掌握的程度往往越不理想。在两位数相加的数学练习中,有不少学生的计算都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错误。而在新知识的吸收中,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的预习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对此,教学者可以根据后台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将学习者按照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组。并通过后台分析反馈的建议,对学生的总体及个体学情进行分析和把握。由此,促进教学者开展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精准教学。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后台大数据对学生做题的得分情况、每道题所花费的时间、是否修改过选项以及是否跳题等数据信息,可以帮助教师以更高效、便捷的方式把握学生的学情,并了然于胸。而教师也可借助数据所凸出的问题,为后续研究的教学方案和优化策略提供思路。
二、实行问题诊断,开展精准课堂
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把握后,可根据具体的数据分析,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继而对教学课件展开精准的调整和创新。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的策略是:课前,教师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对学生的薄弱项进行重点设计,以此达到精准化、有针对性的备课;课中,考虑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不同,需对其展开分层次的差异化教学。由此,有指向性地引导每一个层次的学习者,能清楚自身所要达成的目标及任务。使教师在立足于及时获取并解决学习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既能充分理解知识点的逻辑,增进自身学科素养;同时,又能通过改善教学活动,保证整体教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仍以上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为例。教师通过学生在智慧平台中的预习及练习的情况,对他们的计算问题进行诊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在两位数相加或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对于进位的掌握并不理想。如,有学生计算35+6=101,她认为:5+6=11,写1进1,3+6=9,9+1=10,故得出35+6=101;又如,有学生在做两位数相加的练习中,55+33=385这一错题中,就犯了竖式没有对齐的错误。对此,教学者可以借助诊断错题的方法,对问题共性进行归纳。接着,再根据这些问题,对课堂的教学设计展开调整。以此,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者存在的学习盲点及错误解法,进行有的放矢地解决。如,在教授本课时,教师一开始并未直接进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而是在课堂开始后的十五分钟内,对有关问题进行指向性的讲解和说明。待到学生真正领悟时,教师再通过简单的三位数相加的方法,如110+100=?引导学生在深入知识的探索中,进入佳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设计中,教学者理应全方面地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根据教师在前一个环节 “学情分析”中,对学生进行的分层分组情况,引导他们按照组群进行相互合作、学习和探究。在课上,教师可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设定较低的教学目标和门槛,对基础牢固的学生设定更高的预期。由此,才能让教学内容最大化地满足各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并最终实现课堂学习的精准性的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借助大数据分析系统,对学习者进行问题诊断,这一过程要求教师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来专注教学分析这一环节。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问题诊断这一环节经常被诸多教师所忽略;另一方面,实行问题诊断这一环节,是大数据教学背景下,教师展开精准化教学的前提。因而,为了更好地落实精准教学,教师必须摒弃以往的教学陈旧的教学理念,能有意识地投入时间、精力,强化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以此,为日后更有效地展开精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家校合作,鼓励个性化辅导
尽管在教学中,教学者通过对学情进行有效诊断,并尽可能地优化教学模式,以期能最大化地完成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但倘若要落实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课堂,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仅靠学校的教学,显然不够。毕竟,教师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面對几十位学生的学情,教学者很难做到一对一的分析、研究和问题解决。因而,在精准教学中,家长及学生的参与在此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此,教师不妨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利用现代社交软件,如微信群,将家长和老师连接起来。通过群聊的方式,引导家长和学生学会看懂智慧平台的后台数据,并鼓励学生对自身问题展开个性化分析,进而找到学习中的薄弱点。最后,通过鼓励家长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来强化学生的知识盲点。由此,通过探索合理的、可行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者在数学学科的精准学习中,实现质的飞跃。
例如,在本课题研究期间,笔者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向家长介绍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诊疗。一开始,有不少家长对该方法感到陌生且无从下手。而后,笔者便通过图文及录制小视频等方式,对智慧平台中,各个模块的分析方法和策略进行统一的讲解。如:在计算练习中,家长可以通过学生答题的正确率、用时等来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是否扎实。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后台中“班级平均得分”、“已击败?学生”、“排名”等数据来大致估计出孩子在该模块中的平均水平。接着,通过各项数据的分析、比较,精细化地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弱项。通过强化训练的方式,展开个性化的辅导,以此精准提升学生的学科水平。另外,教师还鼓励家长,根据学生的薄弱问题,在群内自发组成小组,通过群策群力,共同探讨的方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各个家长的教育程度均有所不同,部分家长客观上存在难以理解数据分析的问题。因此,教学者可以向小学生讲授关于数据分析的要点,让他们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展开诊断。一方面,这既解决了家长因客观因素而无法参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分析自身问题的过程中,以第三方的角度对自身的学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把握,继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主动性。
实践研究表明,在利用大数据分析、落实高效的精准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引入学生及家长的参与,确实可大幅提质课堂教学的精确性及有效性。不少原先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家长对其进行强化训练,不仅扎实了基础,而且他们在学习心态上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还有不少自制力及学习自主性强的学生,也能借助数据分析的方法,对自学程度展开检验。由此可见,家校合作的个性化辅导方式,值得当下教学所提倡。
综上所述,在小学课堂中,借助大数据分析落实高效的精准课堂,教师需从预先发现问题进行学情分析;实行问题诊断,开展精准课堂;引导家校合作,鼓励个性化辅导三个方面入手。由此,才能帮助学生立足于提升学科能力的同时,达成精准学习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利明,杨现民,张瑶.大数据时代精准教学的新发展与价值取向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0):76-81+88.
[2]聂胜欣,蔡裕方.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应用初探[J].英语教师,2017,17(24):74-80.
[3]付达杰,唐琳.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