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菲
[摘 要]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通常是通过课堂教学渠道来实现的,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对学生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优化小学高年级语文阅教学效果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 阅读教学;实用性;策略分析
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但是目前的阅读教学多以灌输为主,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对此教师必须进行深刻反思,用新课改理念武装头脑,并以此为教学指南,探索优化阅读教学途径,实现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通过“读”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阅读,以此帮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从而获得知识,习得能力,提升素质。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阅读的文本基本是围绕生活实际设计的,这不仅是对学生生活的延伸与拓展,同时也更容易促进知识的巩固与内化。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水平,合理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文本,优化阅读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生活,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更着重培育学生的情怀,以此达到阅读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双向促进。
二、营造优越的阅读教学的环境
现在大部分阅读课程一般流程是学生简单阅读文本之后,教师再对文本进行分析讲解,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参与度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比如读书角的设立,教师可以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书籍,同时也可以倡导学生将自己所阅读的优秀书籍带到读书角和大家共享;比如组织课堂前三分钟活动,将课前三分钟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分享、展示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比如利用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以此提升學生的阅读效率等。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一个关键期,语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这也是一个机遇期,小学生富有好奇心,爱探索,教师在创设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加之,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开展阅读,循序渐进地对阅读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三、采取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
(一)主动融入语文综合教育
实践中的高质量应用是阅读的重要目的。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与他们在语文方面的发展有直接的关联。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第一遍自主阅读,对于阅读过程中的疑难字词可以通过工具书查阅了解;第二遍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深入理解,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引导总结文章的内容概要,提炼出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组织学生撰写读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获得学生阅读能力和老师教学效率的共同提升。
阅读能力提升的另外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说”。说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说”可以直接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效。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说”的方式表达自己在阅读中看到的内容,得到的感受,以及深层次的理解。这样,不仅在阅读中培养了学生抓关键、找重点、看全面的思维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完规定的篇目后,按自己的理解讲述文章内容,这对于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生喜欢阅读,在阅读中成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学生在认识事物方面的好奇心更加强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兴趣”这个点多下功夫,特别要了解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一方面是培养兴趣,比如有的学生对民间传统技艺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收集这方面的素材做教学准备,然后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方式在《顶碗少年》这堂课的教学中应该能产生比较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抓住兴趣,高年级的学生兴趣比较广泛,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的兴趣点。比如在《只有一个地球》这堂课中,教师可以从宇宙知识入手,可以从环境保护入手,也可以从身边的垃圾分类讲起,这样依托更广阔的知识背景,学生的理解和领悟可以更加深刻。
实现阅读兴趣的提升,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践,要结合科学的理论知识,将学生对文字、文本的阅读和生活有机结合,进入高年级的同学心理更加成熟,思想更加丰富、想法也各不相同,教师要让兴趣服务于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能力的提升服务于对生活的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丰富阅读外延形势,比如鼓励学生开展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开展集体参观,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在不断的探索中创新,增加阅读教学的活力和亮点。
(三)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教师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阅读的效果,这就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难以做到自觉开展多种阅读形式,与高质量的阅读存在差距。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尽可能采取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阅读活动,以此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认知状态,结合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以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为推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不断转换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巩固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习的综合成效。比如,科学说明类文章比较生涩,趣味性不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介绍知识背景,也可以实地参观城市科技馆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故事类的文章趣味性更多一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情景模拟进行现场表演,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阅读故事小竞赛,通过语言表达检验学习成果,巩固学习成效。
此外,创新课堂组织形式,也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学生人数为参照,按座位排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不仅能提升学生之间的协作配合能力,经过彼此之间的交流探讨还能丰富自己的想法,完善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阅读效率会有明显提升。
小学生课余时间的阅读量是非常可观的,教师应当将充分重视这一现象,关注学生的课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和阅读成效。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推荐适合的阅读读物,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切实关注学生的阅读成效。这样,利用课余时间的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拓展,语文基础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传授个性化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打开语文知识世界的敲门砖,阅读方法是打开阅读领域的金钥匙。教学实践发现,不少学生在阅读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阅读能力的增长却是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掌握适合的阅读方法。如果找到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阅读能力的提升就可以事半功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比如:快速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默读的方式,快速选取文本中的有效信息;摘抄阅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将文章中的重要信息摘录抄写;划线阅读,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快速选取,加深理解;询问阅读,针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向老师、家长和同学问询的方式获得答案,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同步提升。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能力持续提升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圈出来,读到好的地方要划出来,有感触的时候用笔写出来,这样才能在思考中解决,在解决中提高。还要培养专注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做到聚精会神,不允许其他同学在课堂上吵闹喧哗,扰乱课堂秩序。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热爱阅读的习惯。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成果,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科学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和积极交流。阅读量的积累是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主动阅读,扩展阅读范围,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上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夯实语文基础水平。如果能将阅读与口语表达、写作联系起来,全方位提升,必然能在小学高年级以及未来的阶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春玲.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
[2]王宁.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9(26).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