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峥 耿学斌 宋玉新 贾凡
(唐山市工人医院心内二科,河北 唐山 063000)
近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对医疗卫生等工作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全球范围内老年人口的数量始终处于显著增长态势〔1,2〕。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功能会逐渐减退,身心疾病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功能是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影响的途径之一〔3,4〕。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退化,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不仅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也会增加医疗卫生行业压力。颈动脉斑块属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采取安全有效的检查方式,明确和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部位和程度,能够为相关疾病的防控与诊治奠定基础,还有助于预后评估的开展〔5,6〕。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其身体技能和耐受程度较差,在检查中合理选取有效且安全的检查方式十分重要。本文拟分析超声技术评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实验组)及同期体检健康的70名体检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同时依据实验组是否合并脑血管疾病分为实验1组(合并脑血管疾病)和实验2组(无脑血管疾病)。实验1组75例,男41例,女34例,年龄65~86岁,平均(71.85±6.71)岁,其中高血压27例,冠心病3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22例。实验2组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龄62~87岁,平均(71.85±6.17)岁,其中高血压26例,冠心病3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23例。对照组70名,其中男39名,女31名,年龄63~86岁,平均(71.78±6.24)岁。各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患者均对实验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高血压诊断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冠心病经管状动脉造影证实,脑血管疾病根据患者的病史、查体和头颅CT检查确诊。
1.2方法 入组患者和体检健康人员均接受超声检查,检查中患者取仰卧位,保证头部轻微后仰,暴露颈部,检查过程中根据需求适当调整受检人员的头部角度;选取西门子ACUSON S3000HELX 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实施超声检查,探头为Linear probe 9L4;检查中采取先右后左的顺序,从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检查,分别获得横切面及长轴切面检查影响,由近及远向远心端扫查,获得左右颈总动脉、分叉处CCA、VA和ICA等部位管壁厚度、斑块和血流状况。检查中每一项指标均检测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
1.3观察指标 超声检查中分别测量入组患者和体检健康人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和斑块面积,并通过超声仪器软件得出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别检测双侧总动脉(CCA)、椎动脉(VA)和颈内动脉(ICA)部位血流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及t检验。
2.1实验组与对照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指标比较
2.2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部位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实验组CCA、VA和颈内动脉ICA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部位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比
2.3各组不同颈动脉部位血流量比较 实验1组脑部血流量及CCA、VA和ICA部位血流量明显低于实验2组和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各组不同颈动脉部位的血流量对比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到了24 949万,占人口总数的17.90%;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11.90%。在年龄不断增长的影响下,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逐渐退化,发生各种疾病的概率显著增加〔7~10〕。
年龄因素是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关键性预测指标之一,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随患者年龄的升高而逐渐增加〔11,12〕。年龄等级的增加,老年人发生心脏疾病和死于心脏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冠状动脉病变发病率和程度逐渐增加,且多支病变显著升高。人体的动脉内膜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呈纤维化增生的趋势,管壁厚度逐渐增加,管腔狭窄日益严重,且人体的促凝和抗凝因素逐渐失衡,这些变化会导致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发病的风险显著升上,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增加〔13,14〕。另外,老年人的心肌收缩功能与传导系统功能逐渐减退,心脏的储备能力及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明显下降,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状况显著下降。对于成年人来说,心肌减少25%~30%时,左室血流动力学开始发生改变,而老年人由于心肌纤维化、动脉硬化及瓣膜退行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心肌与心外膜硬化导致舒张功能受到限制,心脏的泵血功能显著下降,心电稳定性、急性期代偿能力及全身各脏器的功能均显著下降,心肌减少20%~25%时,患者发生泵衰竭的风险很高〔15,16〕。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和感知能力均逐渐退化,老年患者相对来说感觉较为迟钝,在一定程度上会掩盖心血管疾病引发的部分症状,导致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延后,从而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7,18〕。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还会伴发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缺血的心肌面积及缺血严重程度随之增加,发生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症状的风险增加。同时,老年患者在器官功能减退及肾功能不全和感染等合并疾病的影响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病死率也会随之上升。加之部分老年患者发病的诱因不显著及临床典型症状缺失,导致其就医治疗的时效性及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受到较大影响,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率受到影响,增加其预后风险因素。因此,年龄是影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素,在临床检查和诊治中要加大对老年患者的监测和治疗力度,同时联合家属与社区做好老年患者的病情监测工作,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奠定基础〔19,20〕。
当下针对颈部动脉疾病进行检查诊断时,颈动脉造影检查属于诊断的金标准,检查诊断的效果有效性较高,但此种检查方式属于有创检查,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对于身体功能和耐受程度较差的老年患者来说,风险性相对较大。同时,颈动脉造影检查中需用多种方法来测量颈动脉直径,以此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不同的测量方法检出的结果差异较大,对于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另外,颈部动脉造影检查是二维表现检查,利用狭窄的残余管径、颈总动脉正常化管径和上段颈内动脉等指标的对比来实现病情观察和评估,评估结果还可能受到观察检测人员不同的影响。超声检查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多优势,检查中能够直接观察患者的颈动脉管腔残余直径及范围,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探查受检者颈动脉血流状态,对狭窄程度进行准确评估,超声检查技术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中,具有安全准确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加严重,利用超声技术可以评估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超声检查的无创优势,使其能够在老年患者中更加广泛、高效地应用。颈部动脉IMT增厚属于动脉粥样硬化初期病变特征,由于血压的升高,血管壁张力和切应力发生变化,血管内皮受到损伤,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范围,通过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以实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客观准确评估。
综上,超声技术具有安全无创、操作便捷和检查结果迅速等优势,将其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评估中能够发挥显著效果,对于明确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部位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为患者疾病发展进程和预后评估提供较为科学准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