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申明 任章朋 史梦婕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新乡453099)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因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骨骼肌出现收缩无力,即附着在骨骼上、可作出动作的肌肉逐渐丧失力量[1]。疾病初期,患者易出现疲劳现象,于活动后疲劳感加重,休息后方可缓解,临床常表现为吞咽困难、说话无力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2~3]。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常用手段,但在药物的选择上争议性较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4.17±2.89)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8.34±1.25)年。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4.96±2.42)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93±1.26)年。两组基础资料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予以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4]中相关诊断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重症肌无力危象者;近2个月内接受血液净化或免疫球蛋白治疗者;肝肾功能异常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静脉滴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准字H20133233),100 mg/d、500 mg/d、250 mg/d、120 mg/d依次使用3 d。之后改用醋酸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45020367)治疗,口服,1 mg/(kg·d),3次/d,服药14 d后减少药量5 mg,若剂量减至0.75 mg/(kg·d)时,每隔30 d减少5 mg药量;若剂量减至0.5 mg/(kg·d)时,每隔60 d减少5 mg药量,直到药量减至20 mg/d,维持剂量,并持续给药60 d;之后15 mg/d维持剂量,持续给药90 d;10 mg/d维持剂量,持续给药180 d。观察组实施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注射,1 000 mg/d,持续3 d,初始为每3天减半量,直至27 d停用;同时给予环孢素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67664)口服,服用剂量分别为1.0 mg/(kg·d)、2 mg/(kg·d)、4 mg/(kg·d),每种剂量服用时间均为3 d,之后以4 g/(kg·d)的剂量维持治疗;硫唑嘌呤片(国药准字H31021422),服用剂量分别为0.5 mg/(kg·d)、1.0 mg/(kg·d)、1.5 mg/(kg·d),给药时间均为3 d,之后以2 mg/(kg·d)的剂量维持治疗;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国药准字H20133045),服用剂量分别为0.5 g/d、1.0 g/d、1.5 g/d,给药时间均为3 d,之后以40 mg/(kg·d)的剂量维持治疗;静脉注射注射用环磷酰胺(国药准字H32026196),剂量分别为4 mg/kg、8 mg/kg、16 mg/kg,每种服用剂量均为1次/周,共服用3周,之后以16 mg/kg的剂量维持治疗,当用药总量达到10 g时,停止给药。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
1.4 评价指标(1)治疗效果:痊愈,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定量评分(QMG)降低率超过95%;显效,QMG评分降低率为51%~95%;有效,QMG评分降低率为26%~50%;无效,QMG评分降低率低于26%,或病情加重者[5]。痊愈、显效及有效之和为总有效。(2)肌无力严重程度:采用QMG评分评估,包括眼睛、延髓、脖子、呼吸、脖子5个维度,满分39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肌无力症状越严重[6]。(3)不良反应:统计感染、消化道症状、体质量异常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例(%)]
2.2 两组QMG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QMG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QMG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QMG评分对比(分,±s)
组别 n对照组观察组42 42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20.36±5.17 21.03±4.89 0.610 0.543 13.45±6.17 9.84±5.02 2.941 0.004 5.563 10.348 0.000 0.000 t P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相关研究报道指出,每10万个个体中,存在9~1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各个年龄阶段均可能患病,且男性患病人数高于女性。环境、遗传等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生相关,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降低其生存质量,加重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7~8]。
手术、药物、血浆置换等均为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常用手段,若患者处于肌无力危象状态常予以血浆置换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可导致血浆蛋白降低,引发低血压、气栓等,甚至导致败血症的发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胸腺切除术虽可清楚自身免疫反应的始动抗原,但可对机体组织造成一定的创伤,远期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争议。药物治疗在该病的治疗上应用较广,包含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胆碱酯酶抑制等药物,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QMG评分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P<0.05),表明重症肌无力患者施以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肌无力严重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这是由于糖皮质激素可对胸腺免疫功能起到一定的纠正作用,干扰胸腺生发中心的生成,阻碍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的产生,利于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的释放,促进患者康复[9]。而免疫抑制剂可对细胞内DNA进行破坏,干扰RNA的生成,并对细胞、体液免疫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10]。
综上所述,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应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肌无力症状,降低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