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珠
头针对脑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有关单、双侧取穴或健、患侧取穴的临床疗效是否不同,目前并未明确。为此,本研究比较患侧或双侧头针同步康复训练运动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滨海新城医院2019 年5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AIS 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4 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规范。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AIS 的临床诊断标准[1],单侧病灶,发病2 周内,生命体征平稳至少72h;(2)年龄小于80 岁;(3)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大于8 分;(4)伴有运动功能障碍;(5)无疾病后遗症;(6)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伴有感觉性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精神性疾病,依从性差;(2)发病前伴有痴呆史、智力减退;(3)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NDS)标准[2]为重型(31~45 分);(4)伴有造血系统、肺、肝、肾、心血管等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5)合并颅脑外伤或其他颅内疾病史;(6)伴有出血倾向、结缔组织疾病、血友病、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等;(7)中途退出。
2.1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脑保护、抗血小板、营养支持、抗凝等常规药物治疗;(2)体针治疗:两组患者上肢取手三里、肩髃、外关、合谷、曲池;下肢取阳陵泉、足三里、太溪、太冲、解溪、环跳、昆仑。进针后行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15min。每周治疗1 次,治疗4 周。(3)头针治疗:对照组头针治疗取顶中线、患侧顶颞前斜线及顶颞后斜线;研究组取顶中线、双侧顶颞前斜线及顶颞后斜线。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0mm×40mm),与头皮呈15°~30°,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进针后迅速捻转,每10min 行针1 次,留针30min,头针治疗每天治疗1 次,以6 天为1 个疗程,第1 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随后进行第2 个疗程,共治疗4 个疗程。(4)康复治疗:两组均采取Bobath 康复技术,处于软瘫期者采取体位变换、健肢位摆放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处于痉挛期者采取步态训练、运动协调性训练和控制能力训练、平衡训练、肌力训练;通过进食、洗浴、更衣等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康复训练每次30~40min,每天1 次,以6 天为1 个疗程,第1 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 天;随后进行第2 个疗程,共治疗4 个疗程。
2.2观察指标 分别采用Fugl-Meyer 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ND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FMA 量表评分0~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肢体活动功能越好[3];NDS 量表评分0~45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MBI 量表采用5 级评分法,评分0~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高[4]。
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两组AIS 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对照组男28 例,女19 例,年龄(61.67±10.25)岁,病程(8.76±2.04)天,左侧病灶26 例,右侧病灶21 例。研究组男31 例,女16 例,年龄(62.89±8.79)岁,病程(9.58±2.47)天,左侧病灶30 例,右侧病灶1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2两组AIS 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FMA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周后,两组FMA 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4 周后FMA 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1)。见表1。
表1 两组AIS 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FMA 量表比较(分,±s)
表1 两组AIS 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FMA 量表比较(分,±s)
注:对照组头针治疗取顶中线、患侧顶颞前斜线及顶颞后斜线;研究组头针治疗取顶中线、双侧顶颞前斜线及顶颞后斜线;FMA 为Fugl-Meyer 肢体运动功能;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3.3两组AIS 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NDS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DS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周后,两组NDS 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4 周后NDS 评分明显下降(P<0.01)。见表2。
表2 两组AIS 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NDS 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AIS 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NDS 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对照组头针治疗取顶中线、患侧顶颞前斜线及顶颞后斜线;研究组头针治疗取顶中线、双侧顶颞前斜线及顶颞后斜线;NDS 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3.4两组AIS 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MBI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MBI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周后,两组MBI 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4 周后MBI 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AIS 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MBI 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AIS 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MBI 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对照组头针治疗取顶中线、患侧顶颞前斜线及顶颞后斜线;研究组头针治疗取顶中线、双侧顶颞前斜线及顶颞后斜线;MBI 为改良Barthel 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4周后NDS 评分均明显下降,MBI 和FMA 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研究组治疗4 周后NDS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BI 和FMA 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结果表明,早期双侧头针疗法的优势尚未显现出来,提示双侧头针治疗效果的显现需一个积累过程;在改善AIS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方面,双侧头针的疗效明显优于患侧头针。
分析研究组的优势,有以下几点:(1)脑为“元神之府”,可调节四肢百骸和脏腑阴阳。而督脉入属于脑,具有统领一身之阳的作用[5]。双侧顶颞前斜线与顶颞后斜线均斜穿多条经脉,通过前顶可使左、右两侧的顶颞前斜线与督脉相连,而通过百会可使左、右两侧的顶颞后斜线与督脉相连[6]。(2)通过共同络属的脏腑实现双侧经络的相互连接和沟通,通过任脉、督脉实现双侧经脉的相互连接和沟通,在循行过程中实现双侧经络的左、右交叉,促进经络气血流注,从而可“阴阳相贯,如环无端”[7]。通过针刺之要,可“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双侧经络气血相互流通,左、右脉气相贯[8]。(3)通过双侧针刺顶颞前斜线与顶颞后斜线,使其神经冲动至上位颈部脊髓后角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并传至部分脑神经核如迷走神经运动核等,因此可通过部分脑神经起到调节机体全身各处功能的作用[9]。(4)对脑卒中患者而言,无论是针刺患侧顶颞前斜线,亦或是针刺健侧顶颞前斜线,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脑供血状态[10]。双侧头穴通过针刺双侧头穴可加快大脑双侧血液的代偿,因此可充分发挥改善大脑双侧血流的作用,从而可促进脑供血[11]。
综上所述,双侧头针同步康复训练运动疗法既可有效改善AIS 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亦可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因此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