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璐璐
信阳市中心医院 血液内科,河南 信阳464000
多发性骨髓瘤起源于骨髓中的恶性浆细胞,是B 淋巴细胞淋巴瘤的一种。多发性骨髓瘤起病慢,在早期并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极容易被误诊[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骨痛、贫血、感染、肾功能不全、神经症状、高钙血症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是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反应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延长5 a 左右,但各治疗中心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相关因素报道不一致[2-3]。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63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对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
选取2019 年2 月到2020 年2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3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如下:男性患者34 例、女性患者29 例,平均年龄(52.7±7.4)岁;IgG 型患者29 例,IgA 型12 例,IgD型4 例,轻链型12 例,不分泌型6 例;DS 分期Ⅰ期6例,Ⅱ期19 例,Ⅲ期38 例;ISS 分期Ⅰ期17 例,Ⅱ期25 例,Ⅲ期21 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0.6±7.2)mon。纳入标准:①符合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标准[4];②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诱导化疗的平均疗程数为(4.6±1.4)次;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肝肾脏疾病的患者;②具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③丧失语言表达能力的患者。
1) 诱导化疗。28 例患者诱导化疗方案含有硼替佐米,主要采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阿霉素/脂质体阿霉素、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三种方案化疗。剩余35 例患者采用不含有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主要采用长春新碱+地塞米松+脂质体阿霉素、沙利度胺+阿霉素/环磷酰胺+地塞米松、长春新碱+地塞米松+阿霉素+沙利度胺方案化疗。
2) 造血干细胞动员。42 例患者采用环磷酰胺+依托泊苷+长春地辛+泼尼松+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 μg/(kg·d)。17 例患者采用环磷酰胺+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地辛+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 μg/(kg·d)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 μg/(kg·d)。4 例患者采用地塞米松+依托泊苷+顺铂+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 μg/(kg·d)+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 μg/(kg·d),连续采集2次。
3) 资料收集。收集患者的疾病分期情况、治疗周期、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疾病风险、感染情况等;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疗效标准[5]。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Kaplan-Meier 单因素分析法及Cox 多因素回归模型对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检验水平a=0.05。
结果见表1。移植后的疗效明显优于移植前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分析[n(%)]
结果见表2。单因素分析中,ISS 分期、移植后的治疗效果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总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ISS 分期、移植前的诱导治疗、移植前的治疗效果、风险分层、移植后的治疗效果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
表2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见表3。多因素分析中,ISS 分期和移植后的治疗效果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表3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近年来,随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广泛开展以及新药的应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及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6-7]。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式,具有较大的临床优势[8]。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情况,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使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在本研究中,与移植前相比,移植后患者的疗效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身的骨髓或脐血转输给患者,通过移植物中的多能干细胞在患者体内定居、分化、增殖,加快患者机体恢复造血能力、提高患者的免疫力[9-10]。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缓解质量,结合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等药物,更好地发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优势,加快患者的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1]。
本研究的单因素分析中,ISS 分期、移植后的治疗效果能够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总生存,ISS 分期、移植前的诱导治疗、风险分层、移植后的治疗效果、移植前的治疗效果能够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无进展生存(P<0.05)。本研究63 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接受了含有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方案的诱导治疗,且移植前后的效果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国外有研究表明,含有新药物的诱导治疗方案的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均优于传统诱导治疗方案,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一致[12-13]。移植后没有达到好转的患者,通过接受后期的巩固和维持,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因此,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等新药物及移植后的健康维护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ISS 分期处于Ⅰ、Ⅱ期时,患者的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会延长,当患者病情处于Ⅲ期时,其病情会加重,故此对于患者的生存期具有显著的影响。
本研究的多因素分析中,ISS 分期及移植后的治疗效果能够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P<0.05)。ISS 分期能够说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发展越慢,分期越低的患者其生存期普遍要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移植前的病情缓解程度越好,在移植后其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期改善就会越明显,且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会拥有更长的生存期[14-15]。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缓解深度使其获得长期生存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缓解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病情。ISS 分期及移植后的治疗效果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