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商贸流通业正加速转型形成“前台服务—中台运营—后台支撑”的扁平化产业链,专业人才缺口巨大。打造精准响应产业变化的市场营销专业群,聚焦服务数字商业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改革,成为商科职业教育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举措。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群对接数字商业全产业链,由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视觉传播設计与制作5个专业组成。该专业群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聚焦商贸流通产业高端——数字商业,长期助力“走出去”企业,校企协同建设数字商业职业教育新生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训结合,书证融合,培养“政治强人格正、职业素质优良、知识技能跨界、思维交叉融合、善于沟通协作、长于学习创新”的高素质国际化数字营销技术技能人才,为现代服务业面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
专业群围绕产业链,构建教育链,融入创新链,形成人才(培养)链,依托国家示范职教集团——江苏商贸职教集团、全国商贸职教集团等平台,靠拢行业,对接产业,牵手企业,创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学校入选国家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专业群拥有由教授、省级以上教学名师、具有新商科研究和教育背景的博士及行业精英组成的市场营销国家级教学团队、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电子商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相关教改实践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建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编写国家规划教材15部(本)。
【摘 要】新商业变革催生新商科发展,要求融合式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商科人才,整合新商科多元办学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协同建设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生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从突破资源局限、融通院系边界,重构商科专业集群、解构专业内涵,重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条件,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推进新商科专业集群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商科高职教育亟待重组新商科育人体系,校企共育打造双师型卓越师资队伍,着眼新商业文明构建特色文化体系,发挥新商科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商业;业态;新商科;职业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9-0036-06
【作者简介】叶东,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53)教务处处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职业教育思想史。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扩大内需成为战略支点,要求商业不断拓展新空间,提升供给能力与品质。当前,新商业对创新驱动发展的依赖性显著增强。互联网深度应用催生的快速、便捷、个性、科技等特征,正推动传统商业与新技术、新行业、新服务的融合,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催生新的增长点,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推动形成数字经济新格局。
一、新商业要求培养新商科人才
新商业以新技术、新智能为主要载体,以知识驱动、智慧驱动、数据驱动为发展引擎,以“开放、透明、分享、责任”为价值导向,实现商业、技术和人文深层次融合,产业跨界、交互发展、全球一体。新商业组织的颠覆式创新、指数级增长、生态化发展使大量传统岗位消失,众多新兴岗位崛起,人机一体化的能力结构模式成为对从业者的普遍要求。新商业的发展更多地依赖新兴技术驱动,网络信息技术全面深度应用使得消费方式向全时空、个性化方向发展,流通方式向集中化、直接化方向发展,生产方式向定制化、专业化、分散化方向发展。商业的全球网络化、专业社会化、跨界融合化等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跨域型、平台型高新技术成为新商业的重要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商业必须加快形成技术体系,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效益,提升发展能级,满足商业创新的迫切需求。
新商业需要新商科,新商科强调遵循新商业规律,将新技术、新智能手段等应用于商科教育,打破传统知识壁垒,打造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商业人才。新商业人才需要接受过良好的国际理解教育,确立新商业价值观,具有全球视野;熟悉新商业发展,掌握并能运用新商业规律;具有全新的商业技术、专业知识、变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反省批判能力以及跨界复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形成计算思维、数据思维、交互思维、哲学思维、伦理思维和美学思维交叉融合的新商业思维;诚实守信,勇于担责,洞察人性,具有较高的同理心,善于沟通交流、组织规划;善于接纳新事物,创新意识强,精益求精,自我发展动力强劲,能够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新商科高职教育当有所作为
新商科高职教育承担着为促进新商业发展培养具有一线组织实施管理能力的新商科技术型实务人才的重任。新商科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模式、学习方式等改革要求融合式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商业卓越人才。新商科高职教育从专业构成看,包括促进新商业技术发展的专业(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移动应用开发),促进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专业(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移动商务、服务外包),促进新商业组织发展的专业(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服务外包),促进新商业传播的专业(数字展示技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展示艺术设计)以及不可或缺的具备新内涵的传统商科专业(会计等)。基于新商业变革的新商科教育生态建设,要求能够适应新商业技术牵引、跨界融合、交互发展的态势,具有全供应链的系统视角。[1]优先发展新商业技术类专业,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在商业中的应用为核心;重点发展新商业传播类专业,以技术呈现艺术服务商业为核心,大力培养商业创意设计人才;以新技术改造现有商科专业,培养新零售、新物流、新会计、新金融、新旅游等新商业人才。
三、多措并举构建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生态
培养新商科人才需要跳出教育办教育。基于供应链集成服务的应用场景,新的智能化技术与商务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将串联所有职业岗位的通用能力,因而需要整合新商科多元办学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从平台建设、项目开发、环境营造三个方面,协同建设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生态。
(一)建设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生态平台
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环境的升级与优化。新商业时代,跨界融合的协作体建设已成为常态,协作从过去的“资源共享、合作双赢”转化为“无界渗透、多边共赢”,所以推动校企合作从单一走向多元,搭建起更加高端、共享、灵活的产教融合平台,在产业与教育、学校与企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形成“产中有教、教中有产”的新生态,成为新商科高职教育赋能增效的必然选择。[2]新商科的定位已然改变了传统的专业结构和发展方式,要求高职教育发展聚合最高端的行业组织、最强大的企业集团与最优质的职业院校力量,创新治理体系,建设共治型、紧密型的融合式教育共同体,打造教育新生态,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协同能力。开展新商科专业建设的高职院校应着力建立与大型龙头骨干商贸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与一流企业开展专业的建设合作,共建股份制、虚拟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引领校企合作体制创新,提升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能力。
(二)开发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生态项目
搭建平台的目的是保障新商科数字化教育项目的成功开发和有效运作。新商科数字化教育项目设计应以客户为中心,综合考虑范围、时间、成本、质量、资源、沟通、风险、采购及相关方等多知识领域的整合,实现要素的系统集成,跨界协同,资源整合,开发精准服务师生的项目。如共同制定新商业企业岗位标准、新商科专业建设标准,共同推进行业品牌专业与优质课程建设,共同建设“物联网+”商贸物流、“互联网+”会计金融、视觉交互设计、智慧旅游运营管理、新商业技术等新商科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举办新商科教师和学生技能大赛,共同建设新商业产教数据平台,共同建设商业创新研究智库,共同编制新商业职业教育发展年报,共同建设新商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项目化引领产教融合,制度化推动成果转化,形成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生态项目池,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项目的开发、运营能力。
(三)营造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物理环境
平台和项目都需要提供环境氛围和物理支撑。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物理环境包括基础环境和专业环境,都需要多元主体协同营造。基础环境本质上是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求搭建基于云架构的平台,从智慧基础、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决策五个维度,以业务流程再造为突破,建设数字化教学、综合管理、公共服务、运维监控、数据挖掘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系统互联、信息共享、数据集成,协同促进新商科院校环境智能化、教学现代化、管理精準化、决策科学化、服务个性化。专业环境建设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无锡商院)体现为建设新商科专业协同教学“智汇谷”(包括新商业应用展示中心、体验中心和专业协同教学中心等),还需要建设新商科科技服务“智汇谷”(包括创新训练中心、创造创意工匠工坊等),侧重培养新商科人才应用创新能力,形成线上线下相嵌扣,提升新商科专业的技术服务能力,实现科技创新反哺教学。
四、重构新商科专业集群
现阶段商科人才在业态、岗位间的跨界迁移速度明显加快,要求学校突破资源局限、融通院系边界,重构新商科专业内涵,重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条件,改革教学模式。
(一)跨界整合,重构新商科专业内涵
按照“商业+智能+人文”的思路,整合升级重构新商科专业集群体系,突出知识和技能跨界融合的内容和载体建设,以品牌专业、高水平骨干专业带动专业集群建设。开发新商科专业标准,开展新商科专业评估,对接《悉尼协议》组织新商业技术专业认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二)模块组合,重建新商科课程体系
回应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具有职业岗位群复合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求,开发四类模块课程:一是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以涵养学生道德情操、提高身心素质、助力专业学习成长的基础能力培养;二是集群共享课程模块,以有助于学生掌握经济、管理等通用知识和能力,培养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思维;三是专业群内共享课程模块,以打通专业间共有知识和技能通道,改造传统课程,开发新课程,提升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四是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以培养学生专业特长,使他们的能力集成提升,增强岗位胜任优势。
(三)资源融合,重组新商科教学情境
叠加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建设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新商科学习空间,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自主、移动、泛在式学习需要,强化线上线下教学互动。开展探究式教学,形成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新型教学情境。组织教师开展新商业技术应用教学竞赛,提升混合式教学能力。
例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网络信息化、推送精准化、跨界融合化、交互体验化,未来商业设计师的工作越来越集中于文化创意先进理念的培植和大平台技术与专项创新技术的革新引领上。无锡商院的商业创意设计专业集群依据产业的新变化,确立相关专业的建设目标为:以技术呈现艺术服务商业为主线,满足现代商业新型运营方式和传播手段的发展需求,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瞄准线下实体、线上电商、移动终端的创意设计,围绕“软环境提升”“数字表现”“信息视觉传播”等技术要求,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强化“BIM技术”和“模块化装配技术”,开展商业终端空间设计和展览陈列设计,提升商业终端智能化设计服务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强化“三维表现技术”,实现商业空间的软环境提升和公共艺术呈现;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强化“VR虚拟现实技术”和“产品视频拍摄技术”,实现商品的数字化展示和虚拟交互体验;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强化“数字出版技术”和“可视化呈现技术”,实现商业实体在各类平台上的品牌形象包装和信息视觉呈现。
商业创意设计专业集群以设计创意为核心、先进技术服务为支撑,培养定位体现精准化、融合化、智能化、交互化,联合“政行企校”共同成立“创意设计联盟”,校内设立“金螳螂设计学院”(建筑设计类),构建“创意工坊(工作室)”教学平台,搭建“技艺融合+平台进阶”模块化课程体系,融合非遗传统文化教育,实施“基于工作室的一中心多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先进设计技术、前沿发展眼光和文化素养积淀的“新商业创意设计”高职卓越人才。
五、高质量实施新商科高职教育
(一)重组新商科育人体系
针对新商科人才“知识技能跨界、思维交叉融合、善于沟通协作、长于学习创新”的特质,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系统优化育人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强化质量保证。
优化育人体系。立德树人,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推行“项目渗透、案例体验、平台互动”教学模式,培养新商科人才诚信端正的素质。打造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实施“课程教学+师傅指导+赛练结合+企业实战”的新商科人才核心能力一体化培养。建立“教学+实践+服务+文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双创教育全覆盖。
创新培养模式。健全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广基于职教集团的新商科现代学徒制,突出新商科人才四种核心能力特质,实施专业群之间、群内专业之间对新商科人才的跨界培养,融合“实习实训+企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磨炼”四个维度提升技术技能,建设新商科实验班、打造新商科技商融合特训营等,形成“四能并重、双重跨界、四维融合、柔性管理”的新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新商科人才培养水平。
强化质量保证。完善新商科专业教学目标链、质量评价标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常态化诊改工作机制,促进新商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3]
(二)校企共育打造双师型卓越师资队伍
围绕新商科高职应用型卓越师资队伍建设中心任务,以“商科领军师资队伍建设”为引领,“以高水平商科双师队伍建设”为突破,以师资队伍专业与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通过校企协同共育师资、平台搭建发展师资、高端引培带动师资、机制创新激励师资,打造一支理实兼备、专兼结合、创新有为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新商科思维的卓越师资队伍。
打造“三高型”新商科领军师资队伍。强化高技术技能大师队伍建设,从新商业名企中选聘产业教授、高技术技能大师;强化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扩大教授、博士等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新商科研究背景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强化高水平师资团队建设,集聚人才优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升级“双师2.0”,精准培育高水平新商科双师队伍,建立新商科示范教师企业工作站,以掌握行业最高等级技术技能為标准,精准培养“新商科双师”。针对新商业企业的转型发展和技术技能升级,以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实现双师队伍的质量提升与发展升级。[4]推动校企互兼互聘,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双向流动、两栖发展。鼓励教师到新商业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兼职,制定政策明确技术技能学习要求和反哺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新商科师资实力。
(三)着眼新商业文明构建特色文化体系
强化传统商贸文化、创新创业文化、现代职场文化建设和新商业文明的熏陶,形成师生员工高度认同的新商科高职院校发展理念、使命、校训、校风等,形成完善的新商科高职院校文化体系;营造探索氛围浓郁、创新意识强烈的新商业文化研究环境,打造与专业建设契合度高、与历史文化接续性好、与地域文化融合性强的新商业特色文化品牌。
在实践中以优化人文环境、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商贸类职业院校特点,大力推进现代商业文化进教育、新商业企业文化进校园、优秀传统商贸文化进教材、职业文化进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新商业精神。
(四)推进新商科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建设合作交流平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优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际优质专业课程、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建立海外新商科师资培训基地,提高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输出新商科职业教育标准。集聚全国商贸职教集团、中国新商科实践育人产教联盟、新商科国际职教联盟的优质资源,共同研制新商科专业教学标准、师资标准、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海外推广,促进中国新商科职业教育标准的国际输出。
例如,无锡商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联合大型国际企业集团红豆集团以混合所有制模式,采取公办院校与民营企业联合投资、共同经营、收益与风险共担方式,合作共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交流”四位一体的海外应用技术大学——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成为高职院校服务中资企业海外发展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商科高职教育合作及文化交流,建立协同机制与共享模式,举办新商业国际职业技能大赛,建设“留学中国”新商科高职教育品牌,提升我国商科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杨建新.高职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生态的构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1-6.
[2]宣昌勇,晏维龙.“四跨”融合培养新商科本科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20(6):57-59.
[3]姚原野.高职院校“诊改”制度建设引导管理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8(9):56-57.
[4]万芳.新商科高职教师专业素质的解构与重构[J].职教论坛,2019(2):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