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四体合一”劳动教育路径研究

2021-06-21 13:27马洪波
高教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共建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马洪波

摘  要:为解决当前学校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现象,根除学生嫌弃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问题,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示精神,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点,构建“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四体合一”劳动教育体系。通过科学设置教学内容、选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评价方式,让学生形成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职业劳动专业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将劳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共建;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9-0189-04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current phenomenon of dilution and weakening of labor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to eradicate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being disinclined to work, unwilling to work and unable to work,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guiding spirit of the opinions on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labo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in the new era issued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tructing "four-in-one" labor education system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family, school, enterprise and society". By scientifically setting up the teaching contents, selecting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thods, and evaluating methods, the students can form the daily family labor educati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chool labor education, the specialization of professional labor,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ocial labor education, to run labor educatio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to train qualified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oint construction; labor education

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社会文明的进步是基于人们辛勤的劳动,在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中,劳动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被提高到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并重的位置。劳动教育要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要专门设置学分、学时。职业院校在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时,还需要结合职业院校办学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从家庭劳动、学校劳动、企业劳动、社会劳动四个维度,探索“四体合一”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模式。

一、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劳动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精神文明。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做事。做人是从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层面的培养,做事是在劳动实践中能承担所从事的职业需求,包括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但从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下,有过一段时间,在教育中更多的是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对劳动的教育,出现了很多只会考试,不会做事的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家庭与学校劳动教育的缺失致使近几年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

(一)“啃老族”频出,不愿劳动,缺乏劳动创造生活意识

随着“高分数”的教育追求,家庭和学校忽略了对学生劳动教育,致使出现不愿劳动的“啃老族”,到了工作年龄,却不走入社会,参加劳动,以父母供养自己为主要生活来源。甚至有的父母已高龄还要“抛头露面”去社会上打拼。这些现象的背后,有家庭教育失败的因素,也有着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缺失因子。致使这些人,没有形成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意识。

(二)“眼高手低”者频出,缺乏对劳动不分高低贵贱之分的正确认识

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的职业付出辛劳,以我们当今的社会为例,既需要以研究高科技的航天技术人员组成的脑力劳动者,也需要以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组成的体力劳动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离开哪个行业都不能正常运转。尤其在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是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逆行的医护人员、建筑工人、快递小哥、志愿者、全国各地捐献物资的人们,共同奋战在武汉,才取得武汉抗疫保卫战的最终胜利。劳动不分高低贵贱之分,每个职业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但有很多步入社会的学生,对工作“挑三拣四”,体力劳动不愿做,职位低的工作不愿做,基层工作不愿做,自己人为给工作划定等级,最终致使自己没有工作可做。

(三)“考试族”频出,只会考试,不会做事,缺乏劳动实践能力

一味追求高分数,从小家庭教育中缺乏劳动教育内容,学校不安排劳动教育课程,学生只会应对考试,缺乏将知识应用实践的能力。很多学生在校分数很高,一旦走入工作岗位,无法应对没有标准答案的“鲜活”的工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的获得,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彰显知识的力量。只会考试的學生,是缺乏劳动实践能力的锻炼,不符合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创造价值的教育规律。

劳动教育在家庭的缺失、在学校的缺位,直接导致了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岗位的缺席。中共中央在2020年3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劳动教育在学生教育体系中全程贯通。

二、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定位

职业教育在开展劳动教育中,既要体现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也要发挥职业教育特色,在劳动教育课程定位中要将职业元素贯穿在劳动教育始终,发挥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优势。可将课程定位为: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领下,形成劳动光荣意识;在出汗劳作中,学会基本生活劳动技能;在技能实训中,学会职业技能;在社会公益劳动中,体味无私奉献精神的精髓。将家庭生活劳动、学校劳动、职业技能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四体合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定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按叶圣陶先生的教育观:教育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能力。会做事也是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根据当下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意识不强现象,在劳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遵循“劳动价值引领、劳动技能指导、劳动实践运用、公益劳动奉献”的原则,构建劳动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日常生活劳动与专业实践劳动相结合、职业岗位劳动与社会公益劳动相结合的“三结合”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将家庭劳动、学校劳动、企业劳动、社会劳动有机结合,形成协同育人模式。

1. 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融入劳动元素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劳动技能理论课”模式的劳动理论课,用劳动价值观引领,植根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专业课在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根据以上两个文件要求,在劳动理论课程设置上可以采用“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融入劳动元素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劳动技能理论课”的模式。

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中理论讲授主要设置在第一学期,主要以讲授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主,完成16学时的教学任务。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数字多媒体平台,将历史上的劳动模范、身边的劳动先进人物,在课堂上进行宣讲,或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观看有关劳模的事迹报道或电影、电视剧,实现学生入学后在劳动价值引领下,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正确的劳动意识。在学生心中种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的种子。

公共基础课要在课程设计中将劳动元素植入课程,在课程标准中体现劳动教育因子。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优势,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单独章节进行讲授,将劳动法作为单独章节,让学生掌握作为劳动者的维权内容。大学语文课程将古今中外关于劳动的文章进行深度解读,让学生从文字中体味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同时,体味“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人民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在劳动中创造了文字、发明了工具。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以提升学生体质体能的训练课程内容,用科学的体育运动知识与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打造过硬的身体素质。通过公共基础课程中劳动元素的融入,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劳动观+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多元思维”,为学生快速融入职业岗位打好素质基础。

专业课程中主要结合岗位、职业需求,明确职业工作流程、工作能力需求,指导学生如何做事。根据不同专业特色,编写适合本专业的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2. 借助“有声+无声”校园文化宣传媒体,运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开展校内校外劳动宣传模式。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校园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所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劳动教育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对劳动理论进行宣传中,可以借助“有声+无声”校园文化宣传方式,让学生多渠道了解劳动知识。“无声校园文化宣传”指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宣传栏、校园墙壁文化宣传将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学生身边人的事迹进行文字宣传,举办以劳动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让学生将劳动体会、学习劳模精神的体会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有声的校园文化宣传”指的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这个媒介、校园公众号、校园抖音等媒介,将劳动模范事迹进行有声的传播。发挥校园社团、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作用,组建劳动社团,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让学生自愿、自发的开展有关劳动的文体活动。

劳动理论宣讲还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请进来”指的是聘请所在地区的劳动模范来校进行个人事迹宣讲,让学生与劳模面对面“零距离”接触,感受劳模身上具备的优秀品质,用真人讲真事,发挥劳模的榜样作用。“请进来”还可以将非遗传承人请进学校,利用开设选修课的方式,将劳动技能作为课程传授给学生。“走出去”是带领学生参加所在地区的劳模纪念馆、博物馆,让学生在参观实物中,感受劳动创造世界的价值,感受劳动改造世界的作用。“走出去”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入民间,收集民间劳动文化、寻访劳动文化古迹,在历史中感受劳动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3. 配齐专职劳动课程教师,开展专题教师培训,鼓励教师编写劳动教材与劳动实施指导手册,开发在线精品课程。

为了更好的开设好这门新的必修课程,学校需要配备专职劳动课程教师,开展专职劳动教师专题培训。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鼓励教师开发在线劳动精品课,编写适合本校特点的劳动教材和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课程要有依托的教材才能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劳动教育除了理论知识讲授外,更多的课程内容是在劳动实践中,让学生在“出汗”中掌握勞动技能。在对具体的劳动实践课程中,要有针对性的指导手册做指导,学生才能有的放矢的去完成劳动实践,而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可分为“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实践+校园劳动实践+岗位劳动实践+社会服务劳动实践”四个方面,每个学校要结合学校办学特点与所在区域特点,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4. 开设“日常生活劳动+学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劳动”“四体共育”的劳动实践课程,实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职业劳动专业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将劳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劳动实践课程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劳动习惯非一朝一夕养成,劳动是随着个体的人而发生的活动,按学生主要活动的场所,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四体参与,才能达成协同育人功效。根据高职类院校大部分学生都是住宿生的特点,在家庭日常生活劳动实践中充分发挥寝室的作用,将家庭日常生活劳动分为两部分,一为在校以寝室为单位的日常劳动,一为利用寒暑假学生放假在家中的日常劳动。通过制定寝室卫生打扫标准,让学生每天管理好自己住宿的地方,整理好个人内务,让寝室保持整洁、有序。家庭日常劳动安排在寒暑假,每个假期发放假期家务劳动汇报表,并收集相应的劳动照片或视频,规定每个学生每个假期学会做一道家常菜,自己撰写菜肴制作过程与烹饪体会,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让学生实时发布在班级群,同学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分享,也可以作为考核的依据。

学校劳动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教室日常卫生打扫为主的劳动,制定教室卫生打扫标准,让学生自己动手打扫每天学习的场所,保持教室整体整洁、干净,也可开展美化教室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个性化的教室文化;一是利用校园现有场所,开辟出一片专门为学生开展劳动的实践基地,如有果园的校园可以开展果树种植与养护劳动,有能开辟出种植农作物的可以开展农作物种植、收割劳动活动。对校园内的花草的养护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对植物的养护中,让学生体味到四季的变化,自然对人类的回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劳动后收获的喜悦,增强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通过劳动,增强学生对“出汗劳动”的切身认识。此项内容可以安排在专项劳动周开展。

职业劳动主要是围绕学生专业学习及将来从事职业岗位需求,按劳动场所分为学校和企业。职业院校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除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外还设有实训课程,在教学周中单独设置实训周。职业劳动主要集中在实训周开展,“术业有专攻”,“实践出真知”,每个专业根据岗位需求,制定岗位工作流程及标准,充分发挥实训周实践功能,让学生在实训周中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在实景模拟与实物操作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敢、有担当、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企业实践是高职院校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场地,对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实战演练。企业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实战,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学会适应岗位、学会与人相处,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的劳动中,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劳动者需要具备的优秀品质,在企业顶岗实习中是一次展示,也是一次暴露,要制定学生顶岗实习劳动手册,或充分发挥数字媒体平台,让学生每日记录劳动内容与劳动体会,为学生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做好经验与知识积累。

社会服务劳动指让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劳动者需要具备无私奉献精神,要有爱心去工作,不但能让自己工作愉快,而且能和谐与人相处,这样才能创造和谐社会。鼓励学生参加社区义务劳动、社会公共场所卫生维护、发挥专业优势去敬老院、孤儿院、中小学为学生展示专业,指导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同时,职业院校也可为所在地中小学提供劳动实践场地,指导前来学习的学生开展技术指导,让学生对社会职业有直观的认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组织,在正规公益组织领导下,开展所在城市的公益活动,不但能锻炼学生为社会劳动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多种途径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5. 以创新创业部门为依托,以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劳动的创造性作用,推动社会进步。

劳动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一的重复性劳动,社会的发展是在创造性劳动中推进的。根据劳动发展的趋势,创新能力是劳动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培养学生劳动实践能力时,要发挥每个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的作用,依托创新创业部门,以创业项目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在专业创业中,将所学知识进行转化,为毕业后步入岗位做好“职业初体验”的经验积累。

6. 开展定性与定量考核方式,实行积分与学分互换制度,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劳动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呈现多样性,时间跨度较长。对学生学习的考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性指明确哪些活动属于劳动课程范畴,为学生指明了劳动的方向。定量指每名学生每年要完成的劳动量。定量分为基础量与加分量。基础量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劳动量。加分量是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劳动量。通过加分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劳动技能大赛。

定性与定量明确后,建立劳动奖励激励机制,实行积分制,积累到一定分数可以兑换相应的学分。设置专项劳动奖励基金。不设置积分上限,完成每一个劳动项目的基础量才能最终获得劳动必修学分。对表现突出学生,根据积分数量给以一定量的物质奖励,对表现特别突出,比如参加国家级、省级劳动技能比赛获得优异成绩、获得全国、省市五一劳动奖章的学生给以特殊劳动奖励。结合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积分评分细则。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指出:“社会性进步和道德进步,取决于组成这个社会的人们如何看待劳动,把劳动看作什么。”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是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的践行,劳动理论讲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真正实现了教育的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2020.

[2]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2020.

[3]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4](汉)许慎撰,思履.图解书文解字[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

[5]姜大源.职业教育强化劳动教育的新思考新措施讲座[Z].德育圈云讲坛,2020.

[6]王钰锦.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索[J].戏剧之家,2020(18):174-175.

[7]杨小军,董思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三融入”路径探索[J].教育探索,2020(5):64-66.

猜你喜欢
共建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基于汽车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践研究
企业文化与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共建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