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在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21 10:30:34陈苏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病案病历精细化

陈苏

溧阳市人民医院病案室,江苏常州 213300

病案科是医院运行部门中必不可少的科室之一,任何医院都需要设立病案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医院病案分类、编号、整理、储存及借阅工作[1]。近年来我国病案管理正逐渐正规化与合格化,住院期间患者病程、日常记录、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等信息需在病案中体现,因此要求病案资料真实、可靠,且完整无误[2]。临床上病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一份完整的病案资料与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临床工作正常运行及缓解医患矛盾密切相关。传统的病案管理模式有一定盲目性,导致病案管理工作进展缓慢,部分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极易导致医患矛盾的加剧。精细化质量控制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概念,精髓在于按“精细化”思路,找准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管理的每个环节,是现代管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3]。为适应我国病案管理的需求和改革新形势,该院于2019年1—12月对病案管理采用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将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已通过该院相关部门及病案管理人员的同意,共计8名作为干预对象,男5名,女3名;年龄24~51岁,平均(38.24±6.24)岁;学历水平:研究生1名,本科4名,专科3名,均完成病案管理过程,未出现职位变动,或病休、离休及离职人员。将2018年1—12月采用常规管理的病案资料1000份,作为对照组,其中心内科病历428份,消化内科病历296份,外科病历150份,骨科病历86份,其他病历40份;将2019年1—12月采用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的病案资料1000份,作为观察组,其中心内科病历406份,消化内科病历322份,外科病历124份,骨科病历96份,其他病例52份。两组基础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病案管理,要求科室临床医师按时(出院或死亡3 d内)上交病历,由病案管理人员进行登记、整理、审核、装订及保管工作,同时按照医院管理规定,进行教学、科研、复印及调阅,定时做好整洁及清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制定精细化措施,具体如下:①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基础素质,定期举行培训理论指导,1次/周,邀请专业管理人员进行讲解;同时每周一组织管理人员讨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纠正错误的观念;加强宣传力度,鼓励管理人员外出学习或进修,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医院相关规定,制订病历档案管理、编号、上架及借阅、保密等一系列制度,履行交接手续;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病历档案材料做到“全”,分类“准”,装订“齐”,查询“短”。管理人员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使档案借阅工作有章可循,手续完备,完善登记、签字手续,不随意扩散、复印(应在出院7 d后办理);管理人员对所保管档案定期检查,做好记录,不得擅自泄密、复印及销毁。③加强信息化建设,计算机系统在患者出院后提醒科室上缴病历,及时归档病案材料;配备病案管理所需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互联网等现代化设备,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档案目录的电子版,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④建立责任制度:明确管理主任和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完善病案评分及评判细则,实现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和责任制度,组织领导人员定期检查和清点,若出现档案损毁、首页丢失、档案丢失现象,追究个人责任,并按档案法进行严肃处理。⑤完善档案管理安全,做好库房的通风、温湿度调节,定时杀虫或除湿,防止霉变;档案资料库除管理人员外,其他人不得擅自进入,钥匙由专人保管,下班后关闭,做好库房门窗的防盗工作。

1.3 观察指标

①统一对档案管理人员年终考核,包括实践考核、理论考核及制度考核,由专业人员进行评分,每项100分;②记录档案管理中不良事件,包括档案丢失、档案缺损、档案损坏及医疗纠纷等;③评价档案管理满意度,总计100分,非常满意(≥95分)、满意(80~95分)、一般(60~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率=(非常满意份数+满意份数+一般份数)/总份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年终考核结果

对照组实践考核、理论考核和制度考核评份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管理人员年终考核结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管理人员年终考核结果比较[(±s),分]

组别实践考核理论考核 制度考核对照组(n=8)观察组(n=8)t值P值81.24±4.1586.95±5.372.3800.03080.39±5.1185.79±4.252.3000.04078.65±4.5683.91±4.882.2300.040

2.2 档案管理不良事件

对照组档案丢失、档案缺损、档案损坏、医疗纠纷率(0.90%、8.50%、5.70%、4.50%)高于观察组(0.20%、3.40%、2.60%、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档案管理不良事件比较[n(%)]

2.3 档案管理满意度

该次调查问卷表回访率100%。对照组档案管理满意度94.30%(943/1000)低于观察组98.10%(981/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档案管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病历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十分重要,尤其心内科、急诊科、骨科、外科等重点科室,多数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十分迅速,要求临床医师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原始的病案不仅是诊疗工作中病情记录、体格检查、影像及切片等数据汇总,也是患者再次就医、费用报销及意外纠纷的重要凭证[4-5]。既往我国医疗卫生处于发展的初期,工作重点集中于临床医学及诊治水平,导致病案管理发展十分缓慢,而且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部分基层地区的病案管理现状十分混乱[6]。近年来病案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不论是临床科研、进修及教学工作,还是对病历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需求,均要求病案管理做出一定改革。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根据目前病案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病案管理质量,使病案管理更规范和制度化[7]。

病案管理工作十分繁琐和庞杂,由于病历资料数量较多,除了病案编号、整理、储存工作,还需要负责借阅、审核、复印等其他流程,工作量大[8]。如果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业务水平和基础素质,很容易出现遗漏、错漏或破损情况。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与病案管理质量密切相关。基于我国档案管理形式,必然要求管理人员具有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现代化病案管理的需要[9]。因此做好病案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病案管理人员队伍。该次精细化质量控制首先加强专业知识培训,鼓励参加院内外培训会,加强业务交流,调动科室员工的创新意识,激发工作潜能,将各项精细化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10]。精细化管理是落实管理责任,需要加强组织结构,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人员都要到位、尽职。管理工作要日清日结,督促归档和归还病历,确保病历资料的完整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分析问题,及时处理等。

管理制度是一个病案管理部门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各项有序规章制的指导下,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除了日常整理外,病案管理科还需要负责病历的传递与交流,需要病案按时归还[11]。该次精细化质量控制进一步明确各项规章制度,不论是病历交接手续、复印、借阅及归还手续,还是科研和教学需要,都需要履行一人一签流程,严格审核基础信息的可信度(包括身份证、住院发票、门诊卡、社会保障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坚决杜绝“熟人”“走后门”现象,从而减少病案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12]。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十分重要,传统的纸质版病案资料有耗费人力物力、失误率高及实效性低等缺点,管理人员可以随意涂改,导致可信度和安全性降低。而且病案资料难以对比分析和共享,一定程度限制了病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13]。新时代背景下,借助多媒体、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将纸质病案转化为电子病案,快速、有效帮助管理人员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14-15]。该次精细化质量控制着重于配置较多的资源用于信息化建设,力求建立一支“高、精、尖”的现代管理队伍,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

综上所述,与常规管理相比,精细化管理控制下年终考核成绩和档案管理满意率明显上升,档案管理不良事件减少,证实了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可改善医院病案管理质量。

猜你喜欢
病案病历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强迫症病历簿
趣味(语文)(2021年9期)2022-01-18 05:52:42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5:02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11-17 13:04:02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44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公民与法治(2016年7期)2016-05-17 04:11:03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