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1-06-21 08:51夏泳葛丹丹袁媛刘晓云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函询专业学位胜任

夏泳,葛丹丹,袁媛,刘晓云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教育处,安徽芜湖 241000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四证合一”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受到关注,而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阶段的第一责任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硕士生导师能否胜任其教育培养工作,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发展的关键[1]。诸医学院校都有各自的导师任职考核办法[2-4],但缺乏客观有效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因此该研究自2019年10月—2020年3月经过函询31位专家,采用文献查阅、德尔菲等方法对大学附属医院导师胜任力进行研究,为培养单位进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导师胜任力的评价和考核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参考,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有益探索。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组

该研究首先成立了研究小组,包括研究生管理专家3名、卫生行政管理专家4名以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名。课题组负责内容包括查询、分析、归纳文献;组织专家讨论指标体系雏形;制定德尔菲函询问卷;向选定的函询专家实施函询;对函询内容进行整理与修改。

1.2 文献法

通过中国知网广泛查询有关“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校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的文献,归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雏形。

1.3 专题小组讨论法

研究小组就体系框架构成、指标的甄选、涵盖范围以及权重等问题邀请工作年限>15年的研究生导师5名、具有多年研究生培养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5名进行研究讨论,对可能产生歧义、重复评价的指标进行修改与删减。

1.4 德尔菲法

将初步构建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指标函询问卷,发放给31位卫生行政管理、研究生管理、医疗临床等专业领域专家,问卷回收后,根据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同意率和反馈意见进行汇总整理与讨论修改,以此进行新一轮的函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后,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1.5 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测量分析,通过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反映专家的积极性,根据专家的评分表现和判断依据,评价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和权威程度,运用对指标的满分频率表示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评价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专家意见确定指标体系。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对各个指标相对重要性的评分,分值为0~9分,分值越高,权重越大,统计评分均值,得出各指标的最终权重。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该研究共函询31位专家,平均年龄(44.16±7.43)岁,其中26位专家是硕士及以上学历(83.87%),24位专家具有高级职称(77.42%),29位专家从事专业年限超过10年(93.55%),根据专家的专业领域分为卫生行政管理、研究生管理、医疗临床3类,各占22.58%、19.35%、58.07%。31位专家均来自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指标的熟悉程度较高,见表1。

表1 咨询专家基本情况表

2.2 专家的积极系数与权威程度

该研究进行了两轮专家函询,每轮发放问卷31份,两轮回收有效问卷均为31份,有效回收率100%,专家积极性较好。

表2 对专家判断影响程度赋值表

表3 专家熟悉程度赋值表

对指标判断受影响程度运用“实践经验”“理论分析”“同行了解”“直观感觉”作为判断依据,根据4种判断依据对专家影响程度(大、中、小)的大小分别赋值1、0.8、0.6,将专家对指标熟悉程度分为5个等级,赋值为1、0.8、0.5、0.2、0,见表2、表3。根据函询结果统计得出专家判断依据系数为0.899,专家熟悉程度系数为0.776,见表4、表5。

表4 专家判断依据系数

表5 专家熟悉程度系数

专家权威程度系数由专家判断依据系数和专家熟悉程度系数计算得出,该研究中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99+0.776)/2=0.838,一般认为权威程度系数>0.7为可接受水平,>0.8表明专家对内容的选择有较大的把握,可见函询专家对该研究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函询结果信度较好。

2.3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函询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由指标重要性的变异系数与肯德尔系数反映,经两轮函询后,各指标重要性的变异系数区间0.08~0.20,肯德尔系数见表6,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函询专家的意见具有一致性,结果可靠、协调。

表6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统计学检验结果

2.4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确定

表7 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两轮函询后,结合专家的意见与建议,调整如下:将“导师申请专利”与“导师发表论文、编写著作”指标合并为“科研成果”指标;去除“科研评审”指标;将导师实践能力中的工作量指标细分为四类,即当“导师属于外科—主刀Ⅲ、Ⅳ级手术台次/出院病例数、导师属于内科 有操作科室—门诊量/出院病例数/介入治疗例数、导师属于内科无操作科室—门诊量/出院病例数、导师属于无病房科室—门诊量/操作数”;将导师与学生的满意度指标改为“导师获得表扬信/锦旗次数”与“学生获得表扬信/锦旗次数”。最终形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以及41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与权重见表7。

3 讨论

3.1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与协调性

该研究中的函询专家来自安徽省三所医学高校及其附属医院,数年从事医疗临床、研究生管理、卫生行政管理等专业领域,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培养有着丰富的实践与理论经验,其中担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达70.97%,具有高级职称者达90.32%,可靠性较好。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协调性较好。

3.2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该研究中权重值计算结果显示同级指标之间差距不大,这充分体现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5-7]。一级指标中,实践能力培养指标的权重列居首位,表明函询专家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此项能力的较高期待,这与张俊俊等[8]研究结果相似。因为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在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顺利申请硕士学位的前提,结业技能考核与临床情境更为贴合,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临床实践能力需要更准确、更全面地提升[9]。

研究结果也证实了科研能力培养是引领学科专业发展、提升研究生科研水平的关键。学科的发展需要依靠科学研究导航与推进[10],同时导师的科研水平也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11]。通常来说,导师的科研能力越强,获得的科研成果越多,指导研究生做科研的经验越丰富。研究生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优化研究方法,培养科研意识,从而提升科研思维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

成长条件优化是保障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坚实后盾,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取决于导师的培养耐心、投入精力和指导水平,而研究生成长成才在成为导师的考核要素后,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当前每位导师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导师着力于培育和营造优良的育人条件,可以促进研究生培养条件的优化[12],从而成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基本保障。

3.3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性

该研究中思政能力培养指标权重位居第二,表明其是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点。该指标是新加入的指标,在以往相关研究中未涉及,这与当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大思政格局”相一致,体现了该研究的创新性。且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3]的讲话思想相一致。立德树人是研究生教育的中心环节,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阶段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责任人[14]。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学术道德无不潜移默化受着导师的影响,研究生在临床救治或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导师能够较好地给予指导与帮助。因此,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研究的示范和教育作用,有助于实现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为国家塑造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合格医学人才[15-16]。

4 结论

该研究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构建,充分考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特点,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充分突显培养过程各方面要素的合理性与平衡性。这为今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培训、考核以及学生的培养质量等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在下一步的实践运用中,应当保持评价的准确性、客观性与全面性,并在不断反馈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从而将指标体系转化为更具实际应用功能的评价工具,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落实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函询专业学位胜任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函询岂是走过场
函询岂是走过场
朔州市朔城区:严把第一道关口 扎实开展谈话函询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发挥谈话函询『百分百』作用坚决防止『浅谈(函)辄止』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