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6-21 06:47:50谭力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腰部肌力腰椎间盘

谭力文

(重庆三峡医专附属中医院脊柱外科,重庆 404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各类原因导致患者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随后组织从破裂口向后突起,对腰脊神经根、马尾神经产生刺激压迫作用,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腰痛、腿部疼痛以及直肠功能障碍的疾病,该病也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该病逐渐年轻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发病人群为男性,发病率在8%左右,女性发病率较低,约为5%。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但会使患者的腰部形态发生改变,腰部功能活动受限,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患者劳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会大大降低。腰部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并治疗腰痛,提升核心稳定肌的肌力,对脊柱失稳情况进行有效控制,降低腰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腰部功能[2]。该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分析腰部核心肌力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为(40.52±4.16)岁;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1~50岁,平均年龄为(40.67±4.19)岁;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1)生命体征平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无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3)无先天性脊椎疾病患者;(4)短期内无任何康复治疗的患者。

排除标准:(1)脊椎外伤史和手术史患者;(2)意识障碍患者;(3)循环系统障碍患者;(4)恶性肿瘤患者;(5)4周内接受其他康复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1)康复宣教:纠正患者坐姿,嘱其保持挺胸抬头,双脚分开和肩部同宽,保持双手自然下垂和放松状态,颈椎保持前凸,目视前方,使用支撑卷支撑腰部。在工作1 h后,需要离开座位,活动腰椎,同时注意腰部的保暖,尽量不要长时间睡软床,防止腰部功能损伤,抬重物时要规范腰部发力姿势。抬重物的正确姿势为搬重物时保持下蹲,身体缓缓向物品靠近,保持屈膝屈髋,挺直腰部,伸膝部及髋部,提起物品,使用腿部力量站起,移动重物时,需要向前推。(2)对症药物治疗: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治疗。(3)物理疗法:中频脉冲电疗法:使用中频脉冲电疗仪[石家庄航诺医疗器械贸易有限公司,冀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60143号],接通电源,固定电击,选择输入方式及输出方式,输入参数,持续治疗20 min,每天治疗1次;磁热疗法: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依从性进行评估,核对医嘱,将治疗物品放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给患者解释磁热疗法的实施目的,帮助患者摆好体位,暴露磁疗部位,打开磁振热治疗仪[型号:RCZ-85T,南京入信田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2260274号]开关,调好时间,对准照射部位,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30 min后,停止磁疗,关闭开关,安置患者,每天治疗1次。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1)双桥式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双腿保持屈曲,将臀部抬起,同时,保持挺胸挺腰状态,随着腰背肌力量的增加,可加大难度,采取仰卧位,头、肩、足随床做挺胸动作,最后过渡到双手抱头,头、足随床做抬臀挺胸训练,保持该动作15 s,重复锻炼10次。(2)单桥运动:保持仰卧位,平放双臂,放于患者的身体两侧,将一条腿放在巴氏球上,将骨盆和另外一条腿抬起,巴氏球在小腿下保持平衡状态,肩、骨盆和巴氏球上的腿保持一条线,维持此动作15 s,重复该系列动作10次。(3)俯卧撑:保持俯卧位,用双手支撑床面,抬起头部,然后抬起上身,头向后伸,骨盆和床面相贴,维持此动作30 s,重复该系列动作10次。(4)仰卧抬腿:患者保持仰卧位,足踏床面,保持45°屈曲双膝及双髋,抱双膝,贴近胸部,直到背部完全伸展为止。重复该动作10次。(5)膝手位平衡训练:保持跪爬姿势,患者采取膝手位,将一只手和侧膝关节作为支撑点,于膝关节下垫一平衡垫,提供不稳定平面,抬起另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保持伸直,维持10 s,换另一侧上肢和下肢,重复该系列动作10次。

两组患者均需要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为60 d。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腰椎评分以及复发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评分、VAS评分以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VAS评分以及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s),分]

组别OD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JO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15)对照组(n=15)t值P值27.41±2.1627.46±2.130.0640.9508.16±1.2411.05±1.066.8610.0006.52±0.826.57±0.790.1700.8662.05±0.234.52±0.5615.8020.00017.52±1.4217.46±1.380.1170.90723.56±1.4220.42±1.266.4060.000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67%(1/15),低于对照组的20.00%(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χ2=1.03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及进展与腰部核心肌力具有密切的联系。腰椎的稳定性需要利用脊柱及与脊柱相关联的肌肉系统,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使系统保持稳定,任何系统的功能损伤或器质性病变均会导致腰椎稳定性不足,需要采用另一系统代偿提高稳定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会使病变部位的张力和活动量显著降低,部分肌肉神经会受到刺激,引发保护性痉挛,导致腰椎力学结构不稳定[4]。而引发腰椎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与腰椎核心肌群的多裂肌有关,多裂肌萎缩会减弱腰背肌肌力。正常核心肌群之间相互协同,形成局部稳定系统,当患者的脊柱肌肉功能出现损伤,脊柱稳定性不足时,就需要提升腰椎核心肌群的肌力,进而提高腰椎节段的稳定性[5]。腰部肌力减退的同时发生间盘失水退变,导致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缩小,最终失去稳定性,使腰椎解剖位置发生改变,特别是椎间隙、椎间孔、椎间小关节的功能发生紊乱,而腰椎间盘突出则会对腰椎周围血管、神经以及脊髓产生压迫作用,引发对应的临床症状[6]。临床中,采用非手术方法可以恢复腰椎解剖结构。通过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包括双桥运动、单桥运动、仰卧抬腿运动、俯卧撑运动、膝手平衡运动等,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腹部肌力,避免腰椎过度前凸,使腰椎维持在可承受的平衡范围内,椎体稳定性也得到增强,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通过改善神经肌肉功能,可以对自身不稳定状态进行调整,进而使腰背部肌力得到增强[7]。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VAS评分以及JOA评分分别为(8.16±1.24)分、(2.05±0.23)分、(23.56±1.42)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该结果与马磊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康复治疗中进行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其腰部核心肌力及临床症状,且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腰部肌力腰椎间盘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0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Coco薇(2017年12期)2018-01-03 21:18:37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久坐当心腰“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