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理疗配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6-21 06:45:20孙思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理疗风湿性关节炎常规

孙思勤

(邹城市人民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山东邹城 2735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难度[1]。由于该病的致病原因尚未研究清楚,因此现阶段还未找到较为有效的药物治愈疾病,只能采用药物干预配合康复理疗缓解患病关节的疼痛感,减轻疾病对周围健康组织的破坏[2-3]。来氟米特属于一种新型免疫制剂,在近年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较为常见,但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而且对于重症患者,单靠药物治疗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临床通常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其他康复理疗进行综合治疗,以增强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基于此,该文选取2018年4月—2020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康复理疗配合来氟米特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的相关疾病诊断标准,且有关节疼痛症状;(2)病历资料完整;(3)患者意识清醒,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相关协议;(4)患者无其他严重的脏器系统疾病;(5)患者近段时间内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精神状态良好。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31例。联合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年龄为(58.33±5.24)岁;病程为5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42±1.41)年。常规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为40~74岁,平均年龄为(58.37±5.15)岁;病程为7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54±1.29)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来氟米特片(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50),在开始治疗的前3 d,药物使用剂量为50 mg/次,1次/d,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将药物使用剂量调整至10~20 mg/次,1次/d,共治疗2个月。

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配合综合康复理疗治疗。首先采用中药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法进行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双手自然放置在体侧,放松身体,取无菌棉布用蜡油打湿覆盖在患者病灶关节处,然后取药膏(方剂组成:大黄、红花、川芎、栀子、当归、延胡索)均匀地涂抹在纱布上,厚度约0.2 cm,涂抹好后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刺激感,若无异常情况则采用飞利浦InfraCare红外线治疗仪[型号:HP3643,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进)字2011第2263898号]进行照射理疗。将红外线灯放置在患者关节上方30~40 cm处,温度控制在40℃,治疗照射时间为30 min,1次/d,治疗期间注意询问患者感受,及时调整照射时长或照射距离,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月。对于不能接受中药外敷治疗的患者,给予其针灸理疗,主要针灸穴位为患者双侧的足三里、三阴交、风池、内关、合谷、手三里、曲泽、曲池、阳陵泉、血海、绝骨、昆仑、解溪等穴。采用单手进针法,其中主穴采用提插补法,辅助穴位使用平补平泻法,在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每间隔10 min捻转1次,然后点燃艾条对相应的穴位艾灸10~15 min,以患者皮肤泛红为宜,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月[4]。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临床疗效

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关节无明显疼痛感,无晨僵情况,患者正常运动、生活不受影响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关节仍有疼痛感,晨僵时间明显缩短,对患者正常运动、生活影响小,无畸形表现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疼痛等情况改善不明显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临床指标变化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个数、关节肿胀指数。其中关节肿胀指数评分为0~3分,0分为患者无关节肿胀情况,1分为患者关节周围有凹陷表现,肿胀度为轻度,2分为患者关节与骨突处于平齐状态,肿胀度为中度;3分为患者肿胀程度明显,关节高出骨突部位。

1.3.3 关节疼痛改善情况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患者关节压痛、关节肿痛、休息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晨僵时间短于常规组,关节肿胀个数少于常规组,关节肿胀指数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比较(±s)

组别晨僵时间(h)关节肿胀个数(个)关节肿胀指数(分)常规组(n=31)联合组(n=31)t值P值1.61±0.570.87±0.256.6190.0004.31±0.883.71±0.543.2350.0000.84±0.120.57±0.148.1520.000

2.3 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关节肿痛、休息疼痛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改善情况比较[(±s),分]

组别关节压痛治疗前 治疗后关节肿痛治疗前 治疗后休息疼痛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n=31)联合组(n=31)t值P值8.10±0.278.07±0.230.4700.3196.54±0.345.44±0.3113.3110.0008.17±0.648.11±0.410.4390.3316.68±0.345.20±0.3915.9260.0006.27±1.356.36±1.460.2520.4015.37±1.424.39±1.272.8640.000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其病理特征为患者关节处出现滑膜炎病变,常见于手部、腕部、足部等关节,一般呈对称分布[5]。在该病早期,患者关节处会出现红、肿、热、痛及其他功能障碍表现,随着病程的延长或病情的恶化,关节处会出现僵硬、畸形变化,并进一步导致骨骼肌功能退化、萎缩,具有一定的致残率[6]。该病容易反复发作,与患者受寒、不注意日常防护均有关系,除了会引发关节病变外,还伴有发热、疲乏无力等症状,在治疗方面不仅要做好药物干预,控制炎性因子的释放,缓解患者疼痛,还应配合其他辅助康复疗法,以刺激关节处的血液循环,维持肌肉力量,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7-8]。

在该次研究中,对联合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及综合康复理疗,患者的治疗总效率提高,疼痛明显缓解,治疗满意度较高。这是因为来氟米特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可有效对抗物理、生物、化学等各类原因引起的炎性症状,从而消除患者关节处红、肿、热、痛的表现,达到治疗目的[9-10]。在此基础上采用药物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进行治疗,可有效通过外用药物刺激来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微循环,提高机体对病变组织的修复能力。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传统中医学上属于“痹症”范畴,与患者素体阴寒、肝肾虚弱有关。在进行药物外敷时,选择大黄、红花、川芎等药材,能发挥祛风解表、活血止痛、祛除湿气的功效,帮助患者调理机体平衡,自主修复病变关节组织,调节免疫反应与炎性因子的释放。在药物外敷基础上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可进一步加强药物刺激,提高其抗炎镇痛的效果,降低免疫功能的敏感度。对于不能采用药物外敷方案的患者采用针灸进行治疗,通过穴位刺激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能力,可治疗患者痛症、寒症,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加速不良代谢产物的排出,起到松弛肌肉、松解关节的作用[11]。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来氟米特配合综合康复理疗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机体恢复能力。

猜你喜欢
理疗风湿性关节炎常规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6:46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54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范围和要点探讨
哈尔滨医药(2015年1期)2015-12-01 03:56:59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西藏科技(2015年3期)2015-09-26 1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