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松华
江苏省高邮市秦邮初级中学,江苏高邮225600
从当前各个中小学的可见音乐播放现状来看,我国中小学校的课间音乐必须进行改革才能够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复合型高等人才。中小学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人才担任着我国发展的重任。音乐是一门行为艺术,不仅具有极强的技能艺术,更是一门高雅艺术。而音乐肩上的活动就是对其的一种基本认知与欣赏,是人们对此的进行的艺术认知、理解、感受,进而形成的一种自我判断与思维评判。
中小学音乐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课间带领学生鉴赏音乐的时候,主要以教师为主,大多还在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让课间音乐显得枯燥无聊,学生在课间音乐的鉴赏上往往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再加上中小学生这个阶段的特点很容易走神,学不到音乐的要领,因此教师不能传统的教学思路去设计课间音乐,而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专注点去设计课间音乐。比如在学习某种乐器时除了要为学生展示学习要领,还可以利用比赛的形势引导学生去自主鉴赏课间音乐,学生之间相互比赛学习,能够提升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也不会让课间气氛沉闷。目前中小学老师带领学生鉴赏课间音乐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往往会忽略学生自身的需求,让课间音乐播放效果不如预期。
在教师带领学生鉴赏音乐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来提升学生们的音乐鉴赏水平,但有时这些环节并没有本质上的意义,由此看来仅仅是为了凑形式而设计的环节,不是为了让学生放松和提高鉴赏音乐的水平而设计的环节这就让课间音乐本身失去了意义。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风气中的拜金、享乐主义和安于现状等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着中小学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式,中小学生由于思想不是很成熟,很容易受到影响,当他们认为这些不良风气已经见怪不怪了的时候,在他们的意识行为中会不自觉的表现出一些功利主义倾向,同时他们还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这就是为什么在他们面对学习和生活时,会感觉到莫名的困惑和茫然,心理也容易产生压抑、空虚和紧张等问题。因此,在课间音乐中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课间音乐要让学生能够感到放松和舒缓情绪的作用,比如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其中,老师再适当地加以指引,学生才能够领悟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感情,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当代中小学学生生活的时代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充分活跃了学生思维,开阔了眼界,因此最初传统的音乐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当前探索个性教育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加强情感教育用更符合人性的教育方法来完善和发展个性才是音乐教育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这就要求课间音乐内容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及时做出变化调整和补充,做到因材施教,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音乐教育内容的现实性和吸引力,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中小学学生的思想困惑,做到因材施教。
课间音乐本身就不同于其他课程,是学生的主观个性化的判断,因此应该是一种互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后,应该是感悟者,也是其中的评判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等待学生欣赏过后,共同欣赏与探讨,交流其鉴赏心得,让学生与之共同分享,形成一种新的思想火花,在不断交流与探讨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成为评判者,学生更具主动权,也能够自由分享自己的想法,学生也会对课堂更感兴趣。
中小学的课间音乐不仅对其学生的特长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更是对人文与思想以及素质教育起到直接影响。因此,中小学课间音乐的运用必须关注学生心理,舒缓学生压力,而课间音乐也要源于生活,并将课间音乐与学生互动相结合,利用课间音乐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