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民歌腔词关系初探

2021-06-21 13:59李少卿
黄河之声 2021年7期
关键词:陇东唱词音调

李少卿

位于甘肃省东部的庆阳市和平凉市,因地处六盘山(陇山)以东而称为“陇东”。陇东地区处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南部、东部与北部被陕西省环抱,西部部分地区又与宁夏相接壤,该地区地形较为复杂,沟壑丘陵遍布全域。作为医祖岐伯的故里和周祖农耕文化发祥之地,陇东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俗民间艺术也较为丰富,如剪纸、香包、皮影戏、陇剧等,而陇东民歌则是陇东民间艺术最具代表的一部分。陇东民歌根植于陇东方言而呈现,特色鲜明,其体裁主要有小调、山歌、花儿、信天游、社火,这些民歌的内容均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语言和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表达和传递信息的媒介,二者关系密切,某地区的民间音乐从各方面反映着当地方言的特征。于会泳在《腔词关系》一书中指出,“腔词关系”是唱腔自行规律与唱词自行规律的结合关系,该著作通过对腔词音调关系、腔词节奏关系、腔词结构关系的详细论述,对民族民间音乐腔词结合的基本规律进行总结,为今天民族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将对陇东地区的方言及其民歌腔词音调、节奏的结合关系作初步探究,以期对该地区的民间艺术之发展传承有所裨益。

一、陇东方言声调简述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方言片区划分,甘肃省东部的平凉市和庆阳市,即陇东地区的方言归属为中原官话秦陇片区。陇东方言的调类与普通话相同,共计四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方面,该地区方言的阴平调值均为低降调,阳平调值为中升调,上升调值为高降调,去声调值为高平调。陇东方言与普通话调值对比见下表:

表1 陇东方言与普通话调值对比

上述陇东方言的调值均为普遍值,实际该地区的调值还存在诸多细微的差异,这些差异可在同一县区内不同乡镇之间体现,也可以因为情感表达的需要而改变,或因词句的组合中出现的调值变化。从上述图表可看出,陇东方言的各类音调与普通话都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平直,即使是升降音调也呈现直上直下的性格,这正是造成陇东方言听觉效果较“硬”的原因所在。

二、陇东民歌腔词音调结合关系

腔词音调关系主要指唱腔旋律的音高变化与唱词字调、语调升降起伏的关系。唱腔为达成“正词”的目标而受唱词音调制约。

(一)唱腔与字调关系

传统的字音分析将每个字分为“声母”、“韵母”、“字调”三个部分,“字调”即字的高低升降,“声母和韵母对于唱腔旋律的制约作用极小,而字调的制约作用却很大”①但这并非要求唱腔与唱词是严格的对应相顺关系,因为“唱腔”还具有呈现美感的任务,机械的规律只会让这美感消失。且调值仅有五度,唱腔音阶却有十二音,故唱腔并不可能完全顺从于唱词的调值变化,唱腔的高低起伏均比唱词调值更加丰富多变。

在唱腔中,旋律音型受字调的调值制约而形成“腔格”,可略分为上趋、平直、下趋三类,上趋腔格又可细分至上升和先降后升,下趋可细分为下降和先升后降。本文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中选取陇东地区各市县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共计17首,对所选民歌中466个唱词声调②及其对应的腔格进行统计,见下表:

表2 陇东民歌腔格与唱词字调统计表

根据表2数据可知,四类声调中采用平直腔格的占比较高,最高达74.6%。平直腔格之所以通用于各调类,是基于腔格只是对字调的大体适应这一原理,且平直腔格并不会导致“倒字”现象出现,只是并未完全贴合字调。此外,陇东方言未出现如普通话上声音调的“曲折型”调值变化,其四类字调调值总体呈现出直上直下的特点,这也是影响陇东民歌大量采用平直腔格,旋律整体呈现刚劲直率的性格的原因。

陇东方言的阴平字调值为低降调,除平直腔格外采用最多的便是下趋腔格;阳平字调值为低升调,除平直腔格外,其采用最多的是上趋腔格;上升字调值为高降调,除平直腔格外采用最多为下趋腔格;去声字调值为高横调,采用平直腔格高达74.6%,上趋和下趋腔格占比相近。

综上可知,陇东民歌的唱腔和唱词在依照其“自行规律”运动的基础上,基本呈现出腔词相顺的规律,同时也有少数腔词相背的灵活处理。

(二)以“润腔”助“字正”

“润腔”一词最早由于会泳1960年在《文艺报》发表的评论文章③中正式提出,旨在对中国传统音乐模糊的“神韵”作以风格元素的系统规范。“润腔”指根据内容、风格的需要对音乐旋律进行艺术化润色。润腔有多种类型,其中“音高性润腔”最为常用,一般体现为装饰音,如依音、滑音、颤音等。陇东民歌旋律中多见音高性润腔的出现,以此辅助“字正”。

谱例1 《九九倒算》

谱例1为陇东地区宁县民歌《九九倒算》,该曲唱词基于乘法运算规律,结合男女爱情故事,情感简单质朴。乐曲旋律中共出现三次音高性润腔,第三小节唱词“咿”为阴平调,其调值为31,低降调型,其对应唱腔“la”前加入前倚音“dol”,形成下趋腔格;第四小节唱词“一”与“咿”的调类调值,包括采用的润腔形式均相同;第五小节的第一个唱词“号”属去声调,调值为55,但第二个唱词“号”因与前字连成词而发生变调,变调后为阴平调类,调值31,低降调型,故第五小节的两个唱词“号”,前者采用平直腔格,后者给基础音加入下滑装饰,便达到“字正”的效果,益于传唱。

又如谱例2,陇东地区庄浪县民歌《进庄曲》,第7小节与第12小节首个唱词同为“口”,该字在陇东方言中属上声调,调值为53或52,这里也是用前倚音的装饰进行润腔,形成下趋腔格。

润腔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旋律形态的特点之一,而在陇东民歌中音高性润腔的频繁出现与当地方言不无关系,这类润腔的装饰不仅为音乐旋律增添地域特色,又使得听众在欣赏民歌时避免了不明所言之意的困扰。

谱例2 《进庄区》

(三)唱腔与语调的关系

语调同字调一样,也属于语言的音高元素,字调专指音节,而语调是指句子音调的高低变化。受语意以及讲话人的情感态度影响,语调可分为升、降、平三种基本调型。语调对唱腔也有着制约作用,因为在一定情况下,语调的变化具有辨别句义的作用,例如同一句话分别以升调和降调表达,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唱腔句式的旋律运动形式称为“腔句旋法”,其基本句型的种类较语调复杂许多,可分为上趋句型和下趋句型,上趋又进一步分为上升和偏升④两类,下趋句型分为下降和偏降⑤两类。本文对所选17首陇东民歌的唱腔唱词进行分句,对腔词语调的对应关系作详细统计,见下表:

表3 陇东民歌唱词语调与唱腔句型对应关系表⑥

根据表3数据可知,陇东民歌唱词的上趋句型一般配以升调的音调,占比高达92.3%,下趋的唱词句型一般配以降调的音调,占参与统计唱腔的92.9%,可见陇东民歌的唱腔一般顺从于语调的高低走向,而这种顺从关系不仅在传唱过程中利于听众掌握歌词内涵,同时也让听众更好地领会歌曲所传达的情意,缩小审美活动中主客体的距离感,以达到共情的审美状态。

三、陇东民歌的腔词节奏关系

上文论述了陇东民歌唱词音调及语调对其旋律起伏的影响,而语言和音乐并非只有音的高低这一共同属性,强弱变化也是二者共有的特征之一。陇东民歌旋律的强弱规律又和语言的轻重处理有着何种联结关系,下文将尝试解答。

腔词节奏关系主要包括腔词节奏轻重关系和腔词段落关系。本文主要对陇东民歌的腔词节奏轻重关系进行探究。音乐旋律的强弱规律无需多言,需要说明的是唱词的轻重分类,一般以发音轻重的性质分为习惯轻重音、特意轻重音和节拍轻重音三类。同样,腔词节奏关系的位置并不是一对一的严格对位,而应是大体适应的。

(一)习惯轻重音与唱腔节奏的关系

轻重音指唱词在音量上的轻重变化,习惯轻重音则是指词句以方言为基础而形成一般口语习惯的轻重变化,不同地区方言的习惯轻重音差异明显。如北京话的“老婆”和“回家”二词的习惯重音在第二个字,而在陇东地区,这两个词语的习惯重音均在第一个字。

可见乐曲的唱词习惯重音与唱腔旋律的节奏重音对应且相顺,乐曲第三小节与第八小节,唱词为“是哥嫂”“赛公婆”,普通话的习惯重音均在两句唱词的第一字,而陇东方言的习惯重音则后移至两句唱词的第二字,故对应的唱腔节奏也以切分节奏出现,将重音后移,形成腔词相顺,以加强乐曲的艺术表现力。

(见谱例3)

谱例3《小喜接妹》,其唱词重音标注如下:人家的哥嫂是哥嫂,哥哥呀,你妹妹的哥嫂赛公婆。

(二)特意轻重音及其腔词关系

特意轻重音的变化是基于语句的特定语境和说话意图的,一般情况下,特意重音的表现力较之特意轻音要丰富很多,故而特意重音在唱腔节奏有比较明显的反应。谱例4是陇东地区合水县民歌《扫场子》的结束句,该乐曲描绘了农历正月十五陇东地区“社火”队伍游街扫场时的场景,队伍满怀热情献唱却未得到回应,而“一群小娃娃”却乐此不疲。乐曲结束句唱词“一”由于情感表达的需要而被特意强调,因此其对应的唱腔也被置于强拍位置,且占满整小节时值,增强了歌曲的渲染力。

谱例4 《扫场子》结束句

结 语

本文借助于会泳先生腔词关系的研究概念,通过对陇东方言和陇东民歌的大量实例分析,对其腔词音调的结合关系进行数据化的直观呈现。总体来看,陇东民歌腔词关系呈“相顺”的特征,即“依字行腔”的创腔规律,唱腔的旋律起伏受唱词音调高低强弱变化的影响。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戏曲、民歌等艺术在腔词关系方面沉淀出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陇东民歌是我国诸多民间艺术种类之一,对其腔词关系进行探究的同时也可发现民歌的创作基本规律和方法,进而对该地区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有所补益。■

注释:

① 于会泳.腔词关系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② 除轻声与部分衬词。

③ 于会泳.对声乐民族化、群众化的一些看法——从马国光同志的演唱谈起[N].文汇报,1963-6-10.

④ 终止为上趋,其余部分为下趋或曲折状。

⑤ 终止为下趋,其余部分为上趋或曲折状。

⑥ 统计中未出现平直类的语调,故在表格中删去该项。

猜你喜欢
陇东唱词音调
唱词(外一首)
春日 陇东花事
陇东唢呐在地方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陇东皮影:刻在牛皮上的脉脉乡情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陇东民歌在地方高校合唱教学实践探究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有只小狗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