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惠慧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普宁52104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提出,逐渐发展成为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人才教育模式[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实施,主张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收集整理信息,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制定相应学习计划,围绕计划进行探究或实验、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综合发展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学习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们在试图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并发展出来的技巧和能力,重在培养学生面向终身学习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与生活生产结合,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教学。以分小组的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综合能力也能得到相应地培养。这既能联系生活生产,加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观点,也交给学生们用化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必要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给学生进行指导,和提供学习资料。注意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运用这个模式进行教学,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用此教学模式。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分析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原理以及实验装置,设计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进一步提高对探究实验的了解。
学生通过在第二单元对氧气的学习,对于制取气体的装置有一定认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已有了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技能。
表1
本节结合了PBL 教学理念,通过情境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积极收集的信息进行探究实验,从而分析解决问题,在过程中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设计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