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对时政新闻的重构

2021-06-20 09:30王旭徐亮
传媒 2021年10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短视频

王旭 徐亮

摘要:碎片化传播的时代,短视频不断重构着时政新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流程,央视新闻“V观”栏目基于这一趋势守正创新,在时政短视频领域做出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在内容方面,栏目追求个性、坚持平民视角,打造出了众多有温度和深度的作品;在传播方面,栏目积极转换思维,以受众为中心凸显碎片化传播特色,重构了时政新闻的传播模式,等等。根据其发展经验可以看出,时政新闻短视频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基本准则,不断创新话语体系与短视频的社交功能,方可实现优化升级。

关键词:短视频 时政新闻 央视新闻 “V观”

抖音、快手、秒拍、微视等各种短视频的风靡既丰富了人们观看世界的维度,同时也重构了新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流程。在短视频的助推下,传统的时政新闻也开始与时俱进,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调性”,在题材、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不断契合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需求。央视新闻“V观”栏目作为其中代表,通过“视频+文字”的形式,以“短、新、活、快”的新闻特色开辟了时政新闻短视频的新模式,其发展值得探究。

一、守正创新,让内容有温度又有深度

时政新闻的主题一般都比较重大,主要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方针,需要高标准的政治觉悟与专业能力。基于此,在内容创作方面,央视“V观”栏目善于以其特有的叙事节奏,以小见大,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短视频。

1.打破范式,追求个性。时政新闻主要报道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碎片化传播时代,时政新闻短视频有意识地打破固定的生产模式,追求个性化的内容创作,给时政新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中美两国领导人参观故宫博物院、美国总统和夫人高度赞赏博物院精美文物的背景下,央视新闻“V观”栏目及时制作了《央视时政独家揭秘:故宫珍宝》的短视频,用鲜活的画面展示了100多名文物修复师修复文物的场景,有力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其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得到了受众的肯定。此外,“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同样是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创作法则。“V观”栏目推出的《厉害了,我们的2016年》采用了流行音乐风,并运用了动画Flash的模式,把更多的个性化元素,如歌曲、动画等,融入“范式”中,在不断满足受众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更好地传播了时政信息。

2.小细节,大立意。时政新闻多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所表现的主题也大多围绕着宣传党的路线及方针,导向性较强。这就要求时政短视频不仅要具有“短、新、活、快”的新闻特色,还要能传达主题深意,能够以独特的场景和细节传达大立意,让新闻既有温度,又不乏深度。生动的语言、细微的动作、微妙的表情等小细节既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还能有效拉近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央视“V观”栏目在2017年推出的短视频《习近平邀请老模范坐到身旁》就是以小见大的代表。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邀请93岁的黄旭华与82岁的黄大发坐到自己身旁,获得了网友的极力称赞,其中“让座”的小细节更是刷屏网络,网友直呼“帅呆了”。“让座”的小细节反映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的大主题,情节的鲜活和语言的平实让原本严肃的时政新闻越发有温度,类似的例子还包括《总书记,我的保障金涨了》《习近平在四川战旗村买布鞋》等。

3.平民视角,情感真挚。习近平总书记说,“受众在哪里、读者在哪里、用户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点就在哪里”。伴随媒介形态的平民化,时政新闻短视频只有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进行创作,坚持平民视角,才能赢得受众的认可。《总书记来到俺们农场》就是通过采访“当事人”来表达真挚情感的。在视频中,总书记和农场工人们亲近地聊天,提到了“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民間谚语,生活气息十足。《在雷锋纪念馆 习近平掏钱买了啥》更是以一名纪念馆讲解员的口吻讲述学习雷锋的故事,并借此反映总书记在雷锋纪念馆的所见所思。和传统的时政新闻相比,不管是政策说明,还是展示领导人的形象,时政新闻短视频的语态都更富趣味化和平民化。另外,“V观”的标题也很有民间色彩,如《总书记考察烟台中集来福士都关心了啥》《这座摔跤场很酷》等标题都让人倍感亲切,产生点击的欲望。

二、转化思维,重构时政新闻传播的新格局

“媒介场景”的提出者美国传播学家约书亚·梅罗维茨认为,媒介的变化必然会带来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为了顺应媒体发展和传播趋势的变化,很多主流媒体开始通过短视频来传播时政新闻。短视频生动的语态、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以及明显的社交属性给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注入了新的活力,重构了时政新闻传播的新格局。

1.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意识。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只有充分地把握受众的心理特征,才能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时政新闻在借力短视频的发展过程中,要学会把握用户需求。比如,可以多发和受众关系比较密切的政策信息,以平等的姿态和受众交流,多表现接地气的生活场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受众的消费欲和分享欲。央视“V观”善于发挥新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通过不同参与主体的感知来解读时政新闻中的深厚内涵。在《把论文写在钢铁生产线上》的1分37秒的短视频中,新闻中的参与主体变成了“拍客”,科研人员通过自拍的方式,用大众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其新颖和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对受众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为了更好地和受众互动,栏目还开设了“边看边聊”“最新评论”以及“听新闻”等板块,受众可以一边看新闻一边发布评论,如果不方便看视频也可以选择“听新闻”,让受众能够充分享受到个性化的服务。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是去中心化的,短视频方便快捷的互动属性则进一步加速了传播的去中心化发展。只有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时政新闻才能更好地融入短视频所带来的传播生态系统。

2.凸显碎片化传播的特色。碎片化传播时代,信息来源多元化使得媒体与受众不断分化,信息内容呈快餐式消费趋势。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特色一方面体现在短视频的时长上,一般在30秒至20分钟之间,篇幅短小精悍;另一方面反映在短视频的制作与传播上,用户用手机等就能制作与播放,制作门槛比较低,操作起来方便快捷。央视“V观”凸显了碎片化传播特色,将短视频的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并通过标题来直接反映内容主题,方便受众更快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同时,时效性是新媒体报道的重要特质。“V观”始终追求第一时效,努力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重大时政新闻,其发布速度明显快于《新闻联播》。碎片化传播时代,受众更喜欢鲜活的内容,传统时政新闻的范式很难得到受众青睐。“V观”在内容上比较强调纪实感、注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有利于打破传统时政新闻的话语体系与镜头规则。

3.打造立体化的传播空间。优质的分发渠道与内容一样都对传播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移动互联时代,时政新闻短视频不仅要打造出优质的内容,还要适应各种平台的分发需求,打造立体化的传播空间。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传播渠道往往是交叉互通的,短视频可以发布在新闻客户端上,也可以发布在腾讯、新浪等合作媒体平台。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央视紧跟时代步伐,从央视网、央视官方微博到央视新闻客户端,构建出一套立体而全面的传播体系,给受众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最大程度实现受众抵达。其中,央视“V观”就是央视在融媒体视域下的一大创举,主要布局在央视网与央视新闻客户端等传播平台上。针对每个传播平台的不同特点,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形式也要不断跟进,推陈出新。例如,会议报道类型的可以做成“第一现场”,特殊时期的时政重大新闻可以做成“特别策划”,还可以把现场的视频和图文结合起来做成“轻剪辑”等。央视“V观”根据不同的平台匹配不同的风格,通过丰富且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进而实现立体化的传播。

三、优化升级,跑出时政新闻“加速度”

不管是话题发酵,还是全景式报道,时政新闻短视频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央视“V观”凭借过硬的内容质量和立体化的传播体系,在舆论场上彰显强大的引导力和传播力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如内容形态的相对单一、互动性不强、创新力度不够等。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更好地传达信息?如何获得受众的更多反馈?如何让时政新闻严肃而不失生动?这些成为时政新闻短视频需要面临的挑战。

1.坚持内容为王,赢得发展优势。内容始终是新闻行业发展的根本,时政新闻在借力短视频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优质的内容是赢得更多受众和提升媒体影响力的关键因素。时政新闻短视频要坚守原创的原则,把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入短视频报道中,让老百姓能够及时了解和自己生活有关的信息。同时为了提高内容质量,时政新闻短视频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展新闻挖掘的对象,增加新闻的涉及主体,让受众多方位了解事实真相;另一方面要持续完善评价机制,多听取人们关于内容的反馈意见,虚心改进新闻中的不足之处。另外,还要培养专业的视频策划能力,用简洁的镜头语言来说深入人心的故事,使受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2.重构话语系统,塑造正能量“网红”。英国著名心理学家Richard Wiseman把“正能量”看作一切予人希望并促进人追求进步的动力与情感。时政新闻主要报道国家政治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实,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肩负着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职责。时政新闻短视频不仅要正能量满满,还要运用能够彰显人文关怀的语态和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让受众产生认同感。传统的时政新闻多以“强调”“指出”等语态来传达,很容易让受众产生距离感。新媒体传播语境中,时政新闻短视频的人物形象应尽量生活化,可以用“人情味”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以情动人,塑造更多的正能量“网红”。

3.激发社交功能,注重实时反馈。碎片化传播时代,短视频凭借其强烈的参与感与连接性不断重构着舆论生态。据CSM媒介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显示,91.2%的网民通过短视频进行过社交互动,短视频已经成为网民使用最大众化的视频应用。短视频激发了受众的自我表现欲,满足了受众的碎片化即时视听需求。受众在短视频上的社交行为一般可分为围观、表达、模仿三个阶段,而主要的社交消费群体则集中在女性、年轻群体和一线城市。针对受众的这些特征,时政新闻可以有针对性地创作内容,让新闻创作回归个体价值与内容价值。时政新闻要能够充分运用短视频的社交功能,根据自身的定位制造舆论话题,通过共享促进受众之间的沟通,不断激发受众互动交流的兴趣。同时,在和受众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受众的实时反馈,倾听受众想法,了解受众需求,不断优化改进和受众的互动方式,这样才能在做到内容正确的同时把时政新闻做成受众爱看爱“玩”的短视频“暖”新闻。

4.注意内容的适用性,把握好舆论导向。作为当下比较流行的媒体形态,短视频在传播时政新闻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局限。时政新闻一般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这就需要创作者在进行短视频创作时注意内容的适用性,避免过度迎合受众口味。短视频的基调一般比较轻松愉快,而时政新闻则比较严肃,这意味着在内容制作时要将时政新闻的特征和短视频的属性做好对接,从而打造出官方又不失活泼,接地气又有内涵的新时代作品。新形势下,时政新闻在价值观引领和舆论导向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时政新闻要努力做到既能够借助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力量增强传播效果,还要能够在复杂多变的舆论场中不忘初心,坚守本色,肩负起自身的使命。

四、结语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等都发生着重要变化。短视频作为民间舆论场的重要反映,从传播内容和传播思维等方面都对传统时政新闻产生了很大影响。央视“V观”以其优质的内容、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成为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典范,通过有品质、有艺术价值的短视频让传统的时政“硬”新闻“活起来”。全媒体视域下的时政新闻应进一步研究短视频的发展特性,加强短视频建设,努力占据传播的制高点,彰显时政新闻的舆论导向责任,传播主流“好声音”。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傳播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晓青,王小婷.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微视频的优势与挑战——以央视新闻《V观》栏目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19).

[2]阳玉明.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创作路径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8(21).

[3]杨扬.浅谈新闻短视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J].视听纵横,2020(01).

【编辑:沈金萍】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短视频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信息图表在时政新闻中的可视化传播路径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
政治传播中非语言符号在编解码过程中的非同步性变化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