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

2021-06-20 19:29邝泽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9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课堂教学

邝泽林

【摘要】小学是性格养成和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思想道德干预对学生的影响较大,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处事思维,产生对世界的独有看法。而科学是一门重实践探究的学科,与小学生的阶段特点不谋而合,能够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其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应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结合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持之以恒”。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教学

小学科学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对打开学生的思维观念,养成多动脑、多实践的习惯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德育教育课堂中,小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拓展,并逐渐形成独有的看待问题的方式。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整体需求,将德育教育在科学课堂之中不断渗透,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一、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科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科学是对现实中许多现象的解释拓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对世界进行认知。小学生的求知欲极强,如果能将这种特性与学校教育融合,最大化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将会使科学课堂内容得到丰富。目前的教學形式下,小学生对课堂的抵触较深,将学习视作被迫完成的任务,致使其学习欲望不断降低。对此,教师需要结合科学课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在细节中发现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实现德育的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

例如,小学三年级下册中有《动物的一生》和《植物的生长变化》章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的动植物,或者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地了解生物。《动物的一生》主要以蚕为例,通过蚕的出生、成长、到最后发生形态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蚕的一生。对此,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节课程,我们知道蚕是一种很神奇的生物,它的前后成长阶段的外在差异很大,那同学们能说说还见过哪些跟蚕一样成长方式的生物吗,大家擦亮眼睛,开始在生活中探索吧”。通过知识的普及,学生能够了解到蝴蝶这样美丽的生物在“小时候”也与现在有很大差距,开始找到它的幼虫进行观察,努力探索其中体现出的生命的奥秘。结合到生长方式,学生在提示下会发现小猫、小狗等动物繁殖后代时是直接生产的,即幼崽出生之后就是该种生物应有的样子;而鸡、鸭等生物是通过下蛋,再从蛋中孵出幼崽,懂得生命出生与成长的不易。结合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生命,使学生明白虽然出生、成长方式不同,但每种生物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都在顽强成长,进而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实现德育知识的渗透。

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

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教师需要着重关注的,学生实现成长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将“我”从“我”中脱离出来,培养团体观念,产生团体责任感,因此,教师需在科学课堂中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起到德育知识渗透的作用。

例如,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的《天气》章节,通过对不同维度、不同海拔地区的图片引入,帮助学生认识气温概念,结合温度计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测量温度的技能。为增强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熟练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让学生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段测量空气温度,记录准确数据,若要获得科学准确的结果,每个时间段的温度需要测量三次。同学们可以自主进行组内分工,如一位同学负责测量,两名学生负责读数和验证,再有一名学生负责记录。收集全部数据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统计表格,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小组之间相互讨论,鼓励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保持严谨、科学的态度,养成基本的科学思维,并且产生团结互助意识,懂得关照同学,获得丰富的知识、情感体验。为将科学精神贯彻到底,教师也可以给不同组分配任务,如测量阴天、晴天等不同天气下的温度,测量室内、室外、室外、树荫下等不同区域的温度,最后做综合比较,计算温差,再与天气预报相对比,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科学。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提供了助力,通过分工协作,学生的能力有了“用武之地”,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想要的知识,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并且养成了良好的合作习惯,将德育内容深深扎根于心中。

三、结合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持之以恒”

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对于许多理论,只有让学生亲自验证过,才能帮助其真正认识概念原理,并在生活中运用。遇事易放弃是很多小学生的特点,而科学探索并不一定都是有趣的,为验证一个理念,或许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持之以恒”,并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元素。

小学科学教学要求三年级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太阳、地球和月球,了解基本的天体现象,而月相变化是其中最容易观察的现象。由于地处山区,夜晚的天空十分透亮,能清楚地观察到星星和月亮。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活动:观察月相。为保证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教育学生认识特征明显的天体,如北斗七星,让学生在观察月亮的时候能有其他天体作为参照。学生需要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观察月亮,用绘画和文字描述相结合的形式记录月亮形状和大概位置,坚持半个月到一个月,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月亮变化下的时间更替。持久的观察是很无聊的过程,当学生想放弃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解古人求知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当前许多的天体现象、变化过程和不同星体区分,都是古代天文学家通过持之以恒的观察而得出的。结合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感,帮助学生改正坏习惯,养成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科学态度。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育是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为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需要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要素,实现“教书”“育人”相结合。优秀的品质结合探索、求知的欲望,能够推动小学生朝着更广阔的未来前行。

【参考文献】

[1]张成燕. 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科学中的渗透策略[J]. 中外交流,2020,27(26):194.

[2]谢锡波.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速读(下旬),2020(1):15.

[3]吴玉梅. 让科学因“育人”更精彩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科学咨询,2020(46):163.

[4]李彤. 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60.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之路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