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纪昕
当孩子不喜欢读书时,她坚持6年亲子阅读,让孩子最终爱上读书;当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时,她大胆给予支配权,让孩子在自由中学会自律……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是她多年专注于家庭教育、培养出两个优秀孩子的不二法门。
童话《小王子》的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说:“如果你想让人们造一艘船,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不要发号施令,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梅拾璎在陪伴两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现,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找到自驱按钮,才是让他们主动学习的关键所在。所谓内驱力,就是调动一个人全部力量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动力。可以说,内驱力醒来并持续燃烧的时候,才是人生的真正开始。
兴趣,是最明显的自驱按钮
儿子钱小能在上小学一年级时,对阅读没有兴趣,梅拾璎决定从自己做起,开启亲子共读之旅。挑好书后,她先快速浏览一遍,再根据文中的情节调整好自己的语调和感情,声情并茂地读道:“卡梅拉开始尝试下蛋:蹦、跳、爬高、倒立、仰卧……凡是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了。”这与众不同的下蛋姿势让钱小能笑得肚子疼。
和妈妈一起读书如此有趣,钱小能的阅读热情被迅速点燃。亲子共读的习惯,他们坚持了整整6年。如今,母子俩各自抱着喜欢的书,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自得其乐,早已是家中司空见惯的场景。
小学二年级时,钱小能对乒乓球特别感兴趣,于是梅拾璎天天放学陪着他练。最初,为了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她每次都不动声色地让他赢。等孩子的球技增进,她又在适当的时机不经意地打赢几局,激发他不服输的斗志。在这种巧妙的引导下,钱小能不到一年就成了班里的乒乓球高手。
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也磨炼了孩子的意志。最让梅拾璎感到自豪的是钱小能六年级时获得男孩俱乐部最高奖—雄鹰奖。男孩俱乐部位于森林公园,专收6至12岁的男孩,意在培养有血性、敢担当的小小男子汉。为了锻炼钱小能的独立能力,梅拾璎特意为他买了一辆山地车。每到训练,钱小能便一个人骑着车飞驰而去,他当时不过9岁而已。
2016年,梅拾璎开始在简书写作,同时传播她的家庭教育理念。“写作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我经常在饭桌上,跟钱爸爸和两个孩子说自己是怎么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把它们变成一篇篇文章的;为了把文章写好,我手不释卷,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闲时间阅读;为了锤炼词句,我孜孜不倦地向著名作家学习……”
阅读与写作,就是梅拾璎的自驱按钮。这份如火一般的忘我和专注,也对孩子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初中时,钱小能作为队长带领小伙伴们参加规模盛大的美式橄榄球大赛。面对强大的对手,他仿佛是一头骁勇善战的小猎豹,细心部署战略战术,不屈不挠,越战越勇。尽管比赛以失败告终,但那股忘我投入的热情连对手的父母都为他鼓掌,满场观众都在大喊他的名字。这让梅拾璎真切感受到:孩子在运动中真正长大了。有这份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孩子何愁学习和生活呢?
现在,钱小能又狂热地爱上足球,梅拾璎对此从不阻拦:“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兴趣与课内知识无关就不以为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一件事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出色而建立起自信和尊严感,这种‘我能行的强烈信念,会迁移到他的课内学习及各种新事物的探索上。”而这份良性循环的源头,恰恰在于父母的榜样作用。
自由和自然,是形成内驱力的重要因素
女儿钱小雅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下,从小便成绩优异。当时,小学生学奥数的风潮已经席卷北京,从二年级开始,每次家长会老师都语重心长地强调奥数的重要性。但每次梅拾璎征求女儿的意见时,得到的都是断然拒绝:“我不喜欢奥数,不想学。”
为此,梅拾璎有过纠结,但最终还是选择听从孩子的意愿,“不抢跑,不对比,不操控,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遵从成长的规律,才有可能在感兴趣的领域沉淀、研究、深挖,后劲无穷。”在妈妈的支持下,钱小雅自由地成长着。
进入青春期,很多父母感叹孩子像变了个人一样。钱小能升入初中后,学习压力骤然加大,但他却沉迷游戏无法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母子之间为此发生多次冲突。
“强行没收手机或许短期内有效,但他能真正学会自律吗?”梅拾璎经过认真思考,决定先从自己做起。除了必要的工作联系,她把手机放进抽屉,给孩子做榜样。她一遍遍告诉自己:要相信孩子有向上生长的内在动力,成长是一个自然有序的慢功夫,莫急莫慌。这份信任和善意无形中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家庭氛围变得轻松缓和,孩子的话也多起来。
同时,梅拾璎还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暑假时,她把手机交给钱小能,说:“根据科学分析,游戏就和捉迷藏一样根本不会让人上瘾。现在我把玩游戏的权利还给你,你想玩多久就玩多久。但为了保护视力,妈妈建议你玩半个小时就休息一下,好不好?”钱小能惊呆了,用力点了点头。
那段时间,梅拾璎表面上若无其事,但眼角的余光时刻在观察儿子。有了对手机的自由支配权,孩子反倒没有那种停不下来的感觉了。只要孩子自我控制方面有一点点进步,她就会当面不遗余力地表扬,有时还会假装以为孩子听不见,给家人打电话时拼命夸,“这次小能只玩了半个小时,比原来少了20分钟呢!”这些赞美的话无一例外都被钱小能收进耳朵,他的自控力竟真的一天天好起来。
进入初三后,钱小能把姐姐曾就读的北京四中当作奋斗目标,主动卸载游戏,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让梅拾璎颇感欣慰:“一个孩子,首先必须是一个自由的人,父母为他提供一个舒展的空间,让他有能力、有机会自主选择,关注自己的感受,从纷繁缭乱的生活中清晰地找到目标和兴趣,才会慢慢形成一种内心的驱动力。”
除了自由以外,经常接触大自然也是帮助孩子形成内驱力的重要因素。梅拾璎的家门口有一大片杂树林,隶属于森林公园。四季轮回,美景如画,一家人常常去林间漫步,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撒欢儿。
钱小雅学到升华、凝华等物理概念,海陆等温线分布的地理知识时,都能够迅速融会贯通,“我在湖面的冰上走过好多次,结合原理理解,简单得很。”因为见过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钱小能学起生物来同样如鱼得水。
在梅拾璎看来,这都与大自然的浸润密不可分,“大自然能增长智慧,还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以及对世界万物的爱意。人对生命以及大自然的迷恋和热爱,与形成内驱力所需要的热爱并没有本质区别。”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让“小马达”自动转起来,应该是每一位父母梦寐以求的教育目標。但教育从来没有固定的法则,100个孩子或许需要100种适合的方法,这些都需要父母真正用心地学习、观察、思索,运用智慧加以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