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共写共赏,与孩子一起成长

2021-06-20 14:46朱永新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1年6期
关键词:童书家校亲子

朱永新

2000年,我写了一本书《我的教育理想》,它的正式出版成为新教育实验诞生的标志。“新教育实验”既是历史上“新教育学派”的延续和传承,也是在新时代对工业化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新教育实验的核心,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共读共写共赏,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必由之路。这个理念本身就体现了新教育实验“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理想。新教育认为,只有共同阅读,才能拥有共同的理想与愿景、共同的语言和密码、共同的价值和追求。推动亲子、师生共读共写共赏,也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特色。

1.共读

阅读是成长之基。新教育的共读,是指家校共同阅读一本书,通过父母、学生、教师等多方讨论交流,建起一座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共读,是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重要的途径之一。

亲子阅读中,图书的选择格外重要。如果选对书,父母既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孩子,又能借助图书进行亲子之间的深度交流,还能够从童书中得到重返童年的快乐,甚至潜移默化地习得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以下几本,都是特别推荐亲子共读的重要图书:

亲子阅读中,图画书是一种重要的载体。推荐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失落的一角》,这本书以浅显的方式,深刻地阐释了如何对待情感、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蔡皋创作的《桃花源的故事》,这本书的图画具有“中式美学”的迷人神韵,故事则改编自《桃花源记》,可以激发孩子对古文学习的兴趣,亲子之间还可以讨论如何建设家庭的桃花源。

文字书是童书的重要进阶。文字书方面,首先要推荐著名作家、教育学者童喜喜创作的《新孩子》系列童书。它以新教育真实的优秀教育案例为原型,创作出深入浅出、幽默好读、深邃耐读的儿童故事,不仅让孩子在阅读中汲取智慧、积极成长,对父母的家庭教育和教师的教学,也具有深刻的启示。

除了现实题材的童书,幻想对于儿童也不可或缺。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是幻想类童书中的翘楚。它以儿童视角重新审视整个世界,以轻松的故事深入剖析重大人生问题。孩子和父母对这些问题会有不同的解读,从而促进双方的沟通交流。

当然,科普童书在亲子阅读中也很重要。著名科普作家李毓佩教授所著的《奇妙的数王国》,是一部经久不衰的数学科普著作,值得父母和孩子共同品味。在阅读科普中,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有着平等、结伴、共同探索的求真精神。相信这将进一步让家庭更加幸福,让成长更有力量。

山西绛县新教育实验区的新父母学校,在推动家校共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方面有非常好的经验。他们以阅读为经线,以家教为纬线,以心灵唤醒心灵、以阅读影响阅读,因读而聚,因爱而行,因智而强,共同编织起一张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的网。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是有专业引领的团队。无论榜样教师还是父母,由有一定阅读推广经验的人和阅读妈妈共同引领,保证阅读的品质。二是根据不同时间确定每月閱读主题,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共读活动要有丰富固定的流程。三是作品经典,凝聚力量。共读作品无论是传统经典还是全新创作,都应该具有相当品质,好读又耐读,经过精心的选择。每次活动开始都用诗歌点燃与凝聚。四是平等真诚的氛围。无论每次活动组织筹备,还是阅读讨论交流,都在报名吧和微信群发起,没有行政命令,没有班主任、科任老师的身份,从组织者到参与者都只有一个身份—新父母,彼此之间真情流露、坦诚相待、认真交流。五是身边榜样的激励。注意发现身边最优秀的父母读者,让他们自然成为接地气的“共读代言人”,为阅读鼓与呼。六是知行合一。围绕阅读图书,积极拓展相关活动,把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再从生活中提炼问题,开始新的阅读之旅。

2.共写

共写,是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乃至于整个社会,通过反复交互的书写达到彼此理解,并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加深认同、体认存在的过程。

新教育榜样教师郭明晓从2009年开始就给父母写信,每天给父母发送短信。她总结了家校通信的必要性:第一,大部分父母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老师引领,才能少走弯路;第二,父母需要在一个共同体之中成长。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会形成一种相互激励的力量,让父母坚持不懈地深度卷入到教育中来。因为坚持共写,郭明晓还出版了自己的著作《各就各位,准备飞》。所以,共写不仅成为教师开展家校共育的绝招,对教师来说,有时候还能成为一种额外的奖赏。

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共写式叙事,是以多种方式邀请、吸引所有父母、老师、学生参与到共同书写中来。一般来说,主要分为3种:家校信、家校便笺和随笔接龙。

家校信通常是每周一封,由教师总结日常教育生活,把全班集中表现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周末向全班的学生父母进行介绍。父母回复后,双方及时沟通。家校便笺是不定期写作,基本上每天一次。教师把每天突发的事情,用便笺的方式和学生父母进行交流。内容一定要自然真诚,富有意义。随笔(日记)接龙,可以自行约定时间。由学生记录,父母和教师分别写下对话或点评。

以上的共写,可以与学生的作业结合,利用作业本进行,也可以利用网络社群进行。江苏徐州新沂实验区王智慧老师就通过叙事的模式,成功地把所有学生的父母吸引到共写中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2017年寒假,她带领全班的学生父母书写“生命叙事”,讲述自己和孩子以及整个家庭在进入太阳花班后的改变与收获。仅仅19天就收到88篇来稿,超过11.3万字。王老师把这些文字结集出版,定名为《晒太阳》。

这些父母有上班族也有专职父母,有大企业老板也有个体商贩,有大学毕业生也有小学辍学生,有亲生父母也有继父母……共写一年来的进步,让他们自己都非常惊讶。王智慧老师说,主动参与是他们的姿态,阅读学习是他们的秘密武器,交流分享是他们互相传递能量的主阵地,陪伴是他们的第一快乐,成长是他们的最大骄傲,改变是他们全家的福气。

3.共赏

共赏,是指父母、孩子与教师共同观赏一部影视作品,以优秀的影片为主。尤其在家庭或社区中,简便易行的共赏特别值得推荐。如果影片时间长短合适,主题相对集中,共赏的各方能够在有效时间内,得到最好的家校共育效果。

在新教育电影课项目研究中,我们发现,电影作为人生思考的浓缩,人们特别容易被它震撼,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所以特别适合向忙碌的父母推荐。

以电影开展家庭教育,最关键的环节是亲子之间围绕电影内容的沟通交流,最重要的细节是父母心中要有明确的主题。电影是立体而有趣的,没有明确的主题,就会让观赏电影后的讨论流于泛泛而谈,就不能起到引导作用。而且,有了明确主题,很可能让我们在观赏电影时,又增加一种新的思考角度,从而让父母和孩子收获更多。

围绕下列电影,父母可以用这些主题与孩子交流:

以“自信”作为主题,观赏电影《大闹天宫》。孙悟空是每个孩子心目中的英雄。这部电影可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主角,都可以绽放光彩,成为最美的自己。

以“规则”作为主题,观赏电影《灰姑娘》。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但是,父母可以引申开来,引导孩子做时间的主人。儿童的生活节奏、生命节律和成人不同,父母可以指导孩子,尽快让他找到自己的节奏,做到不拖拉不焦虑,游刃有余。

以“自省”作為主题,观赏电影《木偶奇遇记》。匹诺曹是一个木偶,它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历程,也正是一个孩子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

以“审美”作为主题,观赏电影《快乐的大脚》。一起看看小小的企鹅是怎样改善同类的命运,甚至改变世界,用脚舞出生命的意义。也能够让孩子懂得多种角度的审美,正确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特征、生理缺陷。

以“感恩”作为主题,观赏电影《宝莲灯》。沉香为了母亲一路勇敢前行,能够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感恩之心和自主、自强之力。

针对童书和电影,我创办的新阅读研究所这些年来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推出诸多研究成果。无论是关于儿童、父母的各类书目的研究,还是“童书电影课”“好习惯电影课”等课程都受到广泛欢迎。

在“共赏”方面,新教育种子教师、淮安市天津路小学王艳老师,利用QQ群开展线上“每周一部好电影”、每学期一次以年级为单位的“亲子电影课”,赢得了全年级学生父母的喜爱。她以电影为纽带开展家校共育工作,让学校延伸到家庭,让家庭连接学校,在家校的双向连接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共读共写共赏都会增进亲子、师生双方理解,促进亲密和谐的关系,也在无形之中进行了教育。

猜你喜欢
童书家校亲子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我最喜爱的童书”五周岁了!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童书与童年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李明淑:助力中国原创童书走向世界
童书“贵族化”令人担忧
亲子脸
亲子脸